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承畴之“叛国”小议(下)

(2009-03-09 09:52:40)
标签:

英都镇

洪承畴

翁山洪氏

平定江南

经略五省

贰臣传

大节有亏

昭惠庙

分类: 心灵感悟

洪承畴之“叛国”小议(上)

洪承畴之“叛国”小议(下) 洪承畴之“叛国”小议(下)

洪承畴对明朝的最大贡献在于剿灭流寇,九年多在西北任职的时间里以俘杀高迎祥、数败李自成而名声大噪,最后李自成仅余十八骑逃入商洛山就是洪氏在剿匪方面的最高成就。宁锦防线吃紧之时,深得崇祯皇帝信任的洪承畴被调任蓟辽总督,却在松山之役败于皇太极,被俘之后最终投降满清。作为大明皇帝的肱股之臣,洪承畴的降清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恶劣的影响:一是清朝得以掌握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的情况;二是对大明朝廷、各级官员甚至黎民百姓产生的强烈心理冲击——这样一位高权重、深受皇恩的重臣的叛国变节,无异于那年副统帅沉戟蒙古温都尔汗。特别是当时朝廷上下都以为洪承畴必死,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三日,并以王侯规格赐祭十六坛,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但祭到第九坛时,却传来了洪承畴降清的消息。如此的祭奠简直是重手自掴,不是一下而是九下,还很傻很天真地直接昭告天下,崇祯帝估计当时心情冷冻到冰点,众朝臣、地方官员也有了个特别不好的榜样:洪亨九可降,吾辈又如何?

 

洪承畴之“叛国”小议(下)

明清是两个敌对的交战国,曾统帅千军万马与敌人殊死拼杀的洪承畴口称“罪臣”跪倒在皇太极面前时,他对自己国家的背叛是毋庸置疑的,这一年洪承畴五十岁,正当“知天命”的年龄,但“天命”似乎也不是到了某个年龄就能知晓的。归顺大清的洪承畴积极为新主子献策献计,并受命招抚江南、经略五省,某种程度是南明复兴成为泡影的一个重要原因,洪氏的所作所为帮助清朝奠定了夺取全国统治权的基础。如果没有洪承畴的“开清第一功”,那时玄黄未判的格局会是如何走势真的很难说,即使南明彻底复国还是不成,但形成南北对峙分治的“南宋”格局还是颇有些希望的。历史既不能做假设,也不能以当今的观点去评判过去的事情,口罩想说的是,洪承畴作为两朝重臣,对明清都作出杰出贡献,特别是助清统一全国而居功至伟,但不能否认洪承畴的叛国变节行为,的确“大节有亏”,他的文韬武略、杰出贡献等都是建立在“叛国”的前提之下,就连新主子在批准其“乞休”后也仅封了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乾隆朝更是将其列入《贰臣传》甲等。如何客观地评价洪承畴,近年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争论,口罩的观点是把洪氏放回当年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肯定他的功劳,但不能掩盖他的叛国行为。当下对他的歌功颂德有些过火,是应该降降温的。一个民族视什么样的人物为英雄,最终将由这个民族的价值观来决定。

 

洪承畴之“叛国”小议(下) 洪承畴之“叛国”小议(下)

在老街的另一头,是洪氏的另一处家庙。翁山洪氏自五世起,分为东西两轩,东轩分八房,西轩有四房。洪承畴是东五房的,在新修的纪念馆家庙的门楣上有注明;口罩新看见的家庙应该是西二房的,有特色的是正门上的两位门神,不是一般彩绘而成,却是立体感很强的雕塑作品,形象不似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反而更像关云长和张翼德。

 

洪承畴之“叛国”小议(下)

家庙旁边不远是重新修葺过的昭惠庙,焕然一新的外表怎么也看不出这是座始建于南宋淳佑年的古庙。资料上说此庙由九日山昭惠庙分灵出来,主祀海神仁福王,并配祀“太保公”郑和,是一座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物。旧时英都境内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驿渡,溪道“九曲十八弯”,来往航运只能用驳船运输,逆水行舟则需船夫拉纤,俗称“拔船”。由此衍生出了每年正月初九的“拔拔灯”民俗活动,是此庙所独有的:人们把数十灯笼拴在一条大的绳缆上,象征着当年行船拉纤的大绳,再现纤夫拉纤奋力拼搏的情景,这项独特的活动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