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认知疗法讲座六: 评估和挑战想法 |
第一:定义用语
对负性想法进行准确的个人化的定义。
1) 有利于个人的澄清
2) 让个体做出连续体另外一端的定义: 什么是积极想法呢?
第二:成本――效益分析:
有利之处 不利之处 然后看看负性想法的比重如何。
如果个体认为负性想法的有利是大于不利的,那么需要帮助其思考:
要么矫正问题行为
要么支付负性想法的成本: 焦虑、过度工作、自我批评等。
第三:检查证据
负性想法:支持的证据和反对的证据
个体: 我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但是我感觉他是真的。
当然,有些负性想法的确是真实的,而这种真实性让我可以接下来对潜在的假设进行考察,正是这些潜在的假设常常激起有关想法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者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问题解决策略,以改变那些有反应偏差的患者的内部现实。
第四:检查证据的质量:
1) 支持或者反对你的信念的证据如何
2) 你认为其他人能够觉得你的信念是令人信服的吗?
3) 或者是不合理的?极端的,其他人会认为你能说服陪审团你的陈述是真的吗?
4) 你的思维当中有那些错误呢?
情绪推理:我的感觉不能作为任何事情的证据。 感觉和事实的区别。
别人的观点也不能作为证据。 因为那是别人的观点。
输赢= NO 失败或者成功。 世界冠军也会输的。
第五:辩护律师:
提问:
1) 如果你试图扮演你的律师, 你的工作就是为你自己辩护,那么你会在为自己的辩护中说些什么呢? 试着当能够为自己辩护最好的律师。
2) 将自己想象成为别人的辩护律师比自己的辩护的律师要容易的多。
3) 我么期望律师―――验证,置疑证据,挑战原告。
第六: 对想法的两个方面进行角色扮演
个体和治疗师进行互换角色:
正反想法的代表者两个人都相互交换,轮流进行。
第七: 区别行为和人
将单一的行为和整个人区分开来。
我是一个失败者=我那次考试没有考好,OR我被解雇了。
自我批评的应该是某种行为,而并非是某个整体性的用语给自己贴上标签。
第八: 检查不同情境中行为的变化:
关注行为的单个例子,然后就将其推广到整个人。
仔细看看某个负性的标签,即使是同一个行为,那么这个行为在不同的情境当中变化也是很大的, 行为也具有不同的程度。自己可以进行0-100% 的评分。 是不是有些情境自己并不懒惰,有些情境自己具有活力?
第九:运用行为来处理负性的想法
自动想法有的时候是真实的,并没有歪曲。挑战想法是不够的,
关注的焦点可以转移到对问题的接受和解决上, 使得个体通过所需的技能,如社会的,人际的,工作的或者其他技能, 更加有能力引起行为的改变。
提问:
1)“问问你自己”,如果负性想法是真的, 那么我可以作些什么使得事情变得更好?
2) 有那些方法可以让我提高技能,解决问题或者改变情境呢?
对负性想法进行准确的个人化的定义。
1) 有利于个人的澄清
2) 让个体做出连续体另外一端的定义: 什么是积极想法呢?
第二:成本――效益分析:
有利之处 不利之处 然后看看负性想法的比重如何。
如果个体认为负性想法的有利是大于不利的,那么需要帮助其思考:
要么矫正问题行为
要么支付负性想法的成本: 焦虑、过度工作、自我批评等。
第三:检查证据
负性想法:支持的证据和反对的证据
个体: 我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但是我感觉他是真的。
当然,有些负性想法的确是真实的,而这种真实性让我可以接下来对潜在的假设进行考察,正是这些潜在的假设常常激起有关想法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者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问题解决策略,以改变那些有反应偏差的患者的内部现实。
第四:检查证据的质量:
1) 支持或者反对你的信念的证据如何
2) 你认为其他人能够觉得你的信念是令人信服的吗?
3) 或者是不合理的?极端的,其他人会认为你能说服陪审团你的陈述是真的吗?
4) 你的思维当中有那些错误呢?
情绪推理:我的感觉不能作为任何事情的证据。 感觉和事实的区别。
别人的观点也不能作为证据。 因为那是别人的观点。
输赢= NO 失败或者成功。 世界冠军也会输的。
第五:辩护律师:
提问:
1) 如果你试图扮演你的律师, 你的工作就是为你自己辩护,那么你会在为自己的辩护中说些什么呢? 试着当能够为自己辩护最好的律师。
2) 将自己想象成为别人的辩护律师比自己的辩护的律师要容易的多。
3) 我么期望律师―――验证,置疑证据,挑战原告。
第六: 对想法的两个方面进行角色扮演
个体和治疗师进行互换角色:
正反想法的代表者两个人都相互交换,轮流进行。
第七: 区别行为和人
将单一的行为和整个人区分开来。
我是一个失败者=我那次考试没有考好,OR我被解雇了。
自我批评的应该是某种行为,而并非是某个整体性的用语给自己贴上标签。
第八: 检查不同情境中行为的变化:
关注行为的单个例子,然后就将其推广到整个人。
仔细看看某个负性的标签,即使是同一个行为,那么这个行为在不同的情境当中变化也是很大的, 行为也具有不同的程度。自己可以进行0-100% 的评分。 是不是有些情境自己并不懒惰,有些情境自己具有活力?
第九:运用行为来处理负性的想法
自动想法有的时候是真实的,并没有歪曲。挑战想法是不够的,
关注的焦点可以转移到对问题的接受和解决上, 使得个体通过所需的技能,如社会的,人际的,工作的或者其他技能, 更加有能力引起行为的改变。
提问:
1)“问问你自己”,如果负性想法是真的, 那么我可以作些什么使得事情变得更好?
2) 有那些方法可以让我提高技能,解决问题或者改变情境呢?
前一篇:认知疗法讲座四: 评估焦虑情绪
后一篇:认知疗法讲座七: 引出想法和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