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个人就是henry gustav molaison,认知神经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H.M.。1926年H.M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小时候是个健康的男孩,但一次车祸之后,他患上了癫痫。他27岁的时候,癫痫已经严重到让他什么都做不了的程度,随时都有可能发作,他每周都要昏厥好几次。神经外科医生斯科维尔在为他做了各项检查后认为,只要切除H.M.的一部分致病脑组织,就可以减轻他的症状。1953年9月1日,27岁的H.M.清醒地躺在手术台上,只做了头皮麻醉。斯科维尔在他额头两侧钻了两个小洞,用一根金属吸管吸出了大部分海马组织以及海马周围的部分内侧颞叶组织。手术非常有效,H.M.的癫痫发作频率迅速减少。但是很快,人们发现了一个未曾想到的副作用:H.M.再也无法形成新的记忆
标签:
转载 |
标签:
情感育儿健康时评 |
首先,后妈不一定就是坏妈妈,也不一定虐待孩子。我们这样认为,是因为对后妈存在思维定式,一想到后妈就是那个样子,而且会过度放大后妈是坏妈妈的事例。其实亲妈亲爸也常常干坏事,家庭暴力不只存在于重组家庭。感觉那些坏后妈有时候也是被投射性认同出来的,孩子、孩子的亲戚以及周围的人把内心的恶意投射给后妈,大部分的后妈注定是不被祝福的人或者被认为是恶毒的人,有些后妈就认同了。认同这一点做一个坏妈妈对后妈有什么好处呢?还是有一些好处。首先这个“小坏蛋”是自己丈夫的那个坏前妻的代理。如果后妈是千辛万苦打败了前任才上位的,对这个小孩越好,自己就越压抑。第二个潜意识里面是对道德、规则所代表的超我的一种反抗,谁让你们都不祝福我,谴责我,我很难受啊,我难受,就不会让这个小家伙好受。而且后妈的不被祝福,被投射为坏妈妈,也为后妈对孩子的某些恶找到了借口。她可能会想,这是应该的,后妈怎么会对孩子那么好呢。如果我们社会上有一种共识,就是后妈是个高尚的角
标签:
休闲 |
来源: 北京科技报
标签:
休闲 |
标签:
365 |
心理咨询界有一种怪现象,就是很多人靠做咨询吃不饱或吃得不够好,就整天出来搞培训,给人家讲如何做咨询。这些人靠培训来弥补咨询收入的不足,或者干脆主要靠给人做培训生活。我只是好奇,如果自己都不能靠打鱼为生,如何对别人授之以渔?有人说过,职业化有两个标志,一是,这个小圈子里有一套自己使用的术语,别人听不懂。二是,大家能靠这个行当生存下来。按照这样的标准评价,尤其是后一条,中国的心理咨询业的职业化程度还相当不够,造成这种局面,是不是也跟不能以渔为生还四处授(售)之以渔的这些人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呢?老师都吃不饱,学生又好得了哪里去呢。
http://art.china.cn/mjda/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20090625/001fd04cf0160bad270237.jpg
标签:
365 |
标签:
365 |
标签:
转载 |
禅宗十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