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复彩
黄复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41
  • 关注人气:1,0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都好”

(2014-02-26 15:46:51)
分类: 散文随笔

这一两年上山,多宿于上禅堂。上禅堂在神光岭下,过九华街,上神光岭,路边有一书画工艺品店面。见门口的招牌字:就这样了。站在那里,读出声来:就这样了。我当时正练习书法,逮着什么字就往汉碑上想,虽然我不确定作者是一路从好大王或张迁碑中走来,但见着这字,到底不俗。要知道,路边卖字的,多半是江湖艺人,俗是免不了的。可这字偏偏有一股书卷气,一股古气在里面。这店面,这招牌字,就都过到脑子里去了。“就这样了”,是的,就这样了。咀嚼再三,甚觉有味。

又一天,再过那条路,见那门口的招牌字换了:怎么都好。仍止步,再驻留片刻,轻轻地读一遍:怎么都好。

一个中年汉子正在店堂内为人写字,束着头发,很多艺术家都是这样。我走进去,站在他的身边,看他写字,是拆人名字写诗,这是他的饭碗,就像我有时不得不写些应景的文章换酒钱,换饭钱。

那一次在上禅堂住的时间久些,闲下来,就信步而下,踱到他的店门口。束在脑后的头发不见了,却是平常的发型。相互点头笑笑,他说:“进来坐坐,喝杯茶吧。”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他叫汪俊生,笔名“九 华山接引居士”。的确是接引居士,但凡去拜九华老爷地藏王的,都要从他的门口经过,他接引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都好——佛也是这么说的。放开眼来看世界,佛眼所见全是佛。只是,不知凡路过他门口的人是否都领会这“怎么都好”。遂想起弘一法师,他去学生丰子恺家,子恺用一碗青菜豆腐招待先生,偏偏咸了,但却见先生吃得津津有味,就像品尝山珍海味。子恺不过意,说,菜咸了。法师说,咸有咸的味道。饭后,子恺因家里没备茶叶,只能以白开水奉与先生,子恺说,太淡了吧?法师说,淡有淡的好处。总之“怎么都好”。这就是弘一法师,怎么都好的弘一法师,他像一弘清水,照得世世代代人都有一副清朗面目。

“真好啊,真好!”这是我的方外导师皖峰上人说的——真正是佛眼所见全是佛。

怎么都好,实在是一种人品境界。我们往往只习惯对自己放任,却缺乏对世界的宽容,对生活的宽容,对人的宽容。生活其实很简单,但我们却把原本简单的生活弄得相当复杂,于是就有了分别心,有了挑剔,这也不是,那也不好,骂人,也遭人骂,人累,自己更累。

三两下,我们就熟悉了,成了朋友。这一两年去九山上,差不多就宿在上禅堂。上禅堂在神光岭下处,九华街上处,这条路白天人流如织,而到了晚上,就难见半个人影了。禅门关得早,好让寺内的僧众止息、坐禅或是念佛,但我们总是躁动的,又是夜猫子,于是有时就遛出来,去他那里坐坐。屋原本不大,二十来平米,却因为收拾得井井有条,感觉宽敞而又明亮,壁上挂着字画,都出自他手。那是真正的艺术,与他卖给游客的断然不同。这年头,最不值钱的就是艺术,但我们越来越枯涩的生活中却不能没有艺术。艺术让这个世界清纯,也让这世界多了一抹明亮。真正的艺术家,他把艺术珍藏在心里,珍藏在屋里,那是无价的。

说时,他对我早就熟悉了,原来他与我的学生,同样是书法家的左正华是朋友,当然免不了要说起我。但他不论说人还是论事,都是淡淡的,就像他沏的茶。这才是功夫,应该是身居佛地久而久之养习的功夫。九华山有句老话:九华山的菩萨照远不照近。还有句话:入佛三天,佛在眼前,入佛三年,佛在天边。说起来,他在山上住二十多年了,算得上老九华了,对各样僧人各种人等了如指掌。但他不论说什么事,都是好事,都是愉快的事,不论说什么人,总是好人,都是菩萨。说时,淡淡的笑,却是流自心田的。看得出他内心的快乐与明亮,真真诚诚的一个人。苏东坡调侃佛印,苏说,眼前只见狗屎一泡,佛印却说,眼前只有佛一尊。这是不错的,佛眼所见全是佛,什么样的眼,观什么样的景。

这块地面,是二十几年前他置银子买的,如今寸土寸金,有人出大价钱,要买他的这片小楼,那人给出的价够他吃一辈子了,但他却没有让出的意思。他说,人活着,有口饭吃就够了,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就这样了。那神情,是一种认真的满足:怎么都好。

于是,我见他也怎么都好,束着头发好,剃着平头也好,总之“怎么都好”。

 

续记:稿子写好后,传给汪先生看。他在回帖中说,先生您文中提到老和尚说:“真好啊,真好。”因缘巧合,我的一个女儿名字就叫“真好”。我回说:“真好啊,真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