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家渡

(2008-03-09 10:36:25)
标签:

旅游

 

    从岳西的菖蒲下水,沿潜河顺流而下,行约二十华里,两岸人家渐稀,山势也渐陡,然那脚下的水却越发平和,水也越发清碧。这时,撑排的汉子收起竹篙,让竹排在两山之间的深潭中悠悠地滑行,也好让排上的人看一看水上或岸上的风景。在阳光的折射下,水底的卵石闪烁着花花斑斑的色彩,那色彩抖动着,幻化出一幅奇异的世界。卵石间栖息着一二条极小的鱼,木木地定在那里,似作沉思之状。而当人突发奇想欲伸手去捉时,那鱼却又像调皮的顽童,倏地溜走,再不见影。有一阵阵幽香扑入鼻里,抬头看时,岸上兀立的石壁上,正有一团团燃烧般的红艳,那是盛开的杜鹃或是其他叫不出名的野花。沿着石壁,古旧的栈道依稀可见,唯不见一个行人。这时,便见那壁上刻着三个遒劲的大字:袁家渡。

    袁家渡在潜水段岳西与潜山的交汇之处,远处的山崖旁,有一座不知建于何年的“娘娘庙”,过了“娘娘庙”,便到了潜山的地界了。

    我们上岸作短暂休息,喝水或是方便。上得岸来,见那沿河的草坪上坐着七八个村人,有老人、孩子以及孩子的母亲。村人以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这一群稀罕的客人,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闲兴。孩子更是兴奋,人走到哪里,他便跟到哪里。人群的背后,一丛密密的竹林掩映着一个小小的山村,透过竹林,见有一二栋粉白的房屋。房屋依山而建,坐东朝西。门前有狗汪汪地吠着,等人近了,则又作亲近之状。屋里有木质的清香,原来是家里请着木匠。木匠的手里,一只杉木箱子已经完成,木匠正得意地眯缝着一只眼,像是自我欣赏,或就是向主人炫耀自己的手艺。主人是一位老人,老人手中握一杆烟袋,“扑”的一声吹着了一只纸媒,屋里便弥漫开一团黄烟的油香。

    见有客人进来,老人放下手中的烟袋连忙站起来,说:“要喝水吧?”说着便打开一只黑黑的铁鼓,伸手从里面撮出一把细细的茶叶,却不问客人的由来。不一刻那茶叶在杯中漫漾开来,竟然是从未有过的清香。老人说,我这茶叶是没有上过化肥的,所以才这样的清香。我问老人的年龄,老人让我猜。我说:“老伯有七十了吧?”老人说:“来世了,过了这四月初五,就满八十二了。”客人们便都嘬嘴,惊叹老人有如此的高寿,却又是如此的不见老相。便有人打趣地说:“在这里做一间屋,将来到这里养老。”另一人则说:“只怕你过不上三天,便又想着城市的好处了。”老人见说,便有些不服气,说:“此处还有娘娘庙,初一十五,就都去娘娘庙烧香。到了过年时,还有灯会。”老人忽又想起什么,说:“现时是冷清些,过一程就热闹了,此处听说要建休闲山庄了。”老人说着,便有几分得意之色。然而却有人说:“只怕建了休闲山庄就没有这么好了。”老人不解,又扑地吹着一根纸媒,再点起一袋黄烟。这时,外面有人催着要走,说天要黑了,车在山路上怕出危险。于是我们便告别了老人,也告别了这个叫作袁家渡的地方。

    再来这条河时,是一个细雨迷濛的秋季。偏天公不肯作美,从菖蒲出发不一会,那雨便越发下得不可收拾,这多少将人正旺的游兴浇灭了几分。上了袁家渡,见有几间简易的木屋立在竹林的前面,主人向我们介绍这些木屋,说这原是日本人用来防震用的,现用不上了,便赠送给这里的休闲山庄。见那木屋里,浴缸和抽水马桶等现代化的卫生设施一应俱全,便有人叹,到底是小日本人。许是下雨的缘故,我们未再见到村中的老人。只几个年轻人蹲在村头的老板栗树下,问我们要不要买他们的板栗。因为下雨,我们没有多作逗留,我想看看上回去过的老人家里的念头也消减了几分。坐到车上,人有些昏昏沉沉,一路上我总在想那些日本人派不上用场而送到这里来的抽水马桶,我担心那条叫做潜水的河,我不知再过几年那条河里的水是否还是那样清澈见底,那里的村人是否还是那样古道热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