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片记游 |
分类: 图片 |
公元六世纪,由教派纷争引发的人为大火持续了六个月之久,那烂陀大学从此不存。现存遗址系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在原址发掘而出。
厚约一米五的墙壁不仅是为了防热,更是为了隔音。学生一般两人一屋,学生的床榻紧挨着墙壁。当时的印度政府让附近一百个村庄的税收供养那烂陀大学。学生的生活标准很高,每个学生每月供应一斤蜂蜜,每天二斤牛奶。当然,助学贷款也就不需要了。
玄奘留学并任教期间,那烂陀大学规模宏大,处于全盛时期,当时有各国留学生八千多名,教授师一千五百多名。几乎每天都有一百多场学术报告会分别在殿堂和讲堂进行。
那烂陀大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不论是婆罗门教还是佛教,不论宗教还是天文,不论哲学还是文学,不论科学还是艺术。站在那烂陀的废墟上,我忽然有些颠倒神迷,在社会处于极度转型的今天,无法想象,当年会有数万人聚集在这里,认真地进行着学术研究。
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就出生在那烂陀附近,那座高大的舍利塔表达了学子们对舍利弗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