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秋水伊人

(2007-03-19 07:56:18)
回秋水伊人:
    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尽管有着一定的人物原型。这里的“父亲、母亲”,包括“民兵营长”,都不过如此。“我”,只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并非真正的我。小说以“我”的视角来看待那个年代中所发生的那样一段悲剧,当然,“我”又不仅仅是“我”,它必然带有我(作者)对那个年代的人性的思考。李半手一家的遭遇并非偶然,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都知道,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那个时代对人性的摧残,对人的精神的迫害,比我小说中所写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只是真实地描写了其中的一个侧面。

    我喜欢在小说中铺出一种浓浓的风俗画作为背景,这个小说也是。如街道上说书的瞎子,卖梨膏糖人的手风琴声,老电影院开场前的试场音乐,以及街道上深夜里由远及近的打火更的声音,这不仅能让读者重新去认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标记,也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深入到那特定的小镇氛围中去,一同感受我小说中人物的活动。
   作为短篇小说,在其“短”中要尽量避免单一和干巴,这是短篇小说短而不小的根本所在,也是短篇小说的写作难于中篇和长篇的原因。对于有些读者,应当试着去读一些波诡云谲的作品,从而改变那种传统的单一描写一段故事的阅读习惯。美国作家福克纳认为,小说是作家与读者共同创造的玩艺,作家应当留下一些空间,让读者在阅读中去思考,去补充,去完善,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小说。
    谢谢认真地阅读了我的小说,但愿没有浪费您的时间。
    我早期的小说都带有某种理想化的色彩,当时可能是受汪曾祺小说的影响吧。而我中后期的小说却一改当年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都带有悲剧的意识。有一点对不住读者的意思。
正试着在写一个温暖点的东西,刚开了个头,不知能否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