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秋水伊人:
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尽管有着一定的人物原型。这里的“父亲、母亲”,包括“民兵营长”,都不过如此。“我”,只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并非真正的我。小说以“我”的视角来看待那个年代中所发生的那样一段悲剧,当然,“我”又不仅仅是“我”,它必然带有我(作者)对那个年代的人性的思考。李半手一家的遭遇并非偶然,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都知道,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那个时代对人性的摧残,对人的精神的迫害,比我小说中所写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只是真实地描写了其中的一个侧面。
我喜欢在小说中铺出一种浓浓的风俗画作为背景,这个小说也是。如街道上说书的瞎子,卖梨膏糖人的手风琴声,老电影院开场前的试场音乐,以及街道上深夜里由远及近的打火更的声音,这不仅能让读者重新去认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标记,也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深入到那特定的小镇氛围中去,一同感受我小说中人物的活动。
作为短篇小说,在其“短”中要尽量避免单一和干巴,这是短篇小说短而不小的根本所在,也是短篇小说的写作难于中篇和长篇的原因。对于有些读者,应当试着去读一些波诡云谲的作品,从而改变那种传统的单一描写一段故事的阅读习惯。美国作家福克纳认为,小说是作家与读者共同创造的玩艺,作家应当留下一些空间,让读者在阅读中去思考,去补充,去完善,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小说。
前一篇:寻找东乡三十六名教(之五)
后一篇:出租车司机借手机,女儿该不该借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