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女儿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件事情。
三个女孩子从安庆大学龙山校区相约回城,正好校门口有一辆回城的,于是与司机谈好价格:十元,终点是迎江寺后门。打的费采用三三制,另两位女同学分别在集贤路和安师院本部下,我女儿最远,要到迎江寺后门,所以那两个女孩子每人三元,我女儿四元。而当另两位女同学分别下车后,司机突然提出借女儿的手机用一下。女儿说她当时已把手机掏出来了,但立即又改变主意了。司机催了几次,女儿无动于衷。司机说:“借你手机用一下都不行吗?我家里有急事,我要给我老婆打个电话。”女儿说:“不是随处都有公用电话吗?你有急事,可以把车暂停下来,打完电话再开就是了。”司机恼火了,说:“现在的大学生怎么这样没素质,借你手机用一下都不行?”车虽然继续往前开,车速却明显慢下来,司机的火气越来越大,并威胁着,说要把车再开回到龙山校区去。女儿怕他真会这么做,说:“我们已经把车钱都给过你了,你怎么能把车再开回去呢?”司机仍在骂骂咧咧,并开始寻找路边的电话亭,最后终于把车停到一处,并强令女儿立即下车。女儿不敢坚持要他把车开到约定的地点,但女儿解释说:“真是对不起,我刚才说过,我可以替你去打公用电话,请原谅,我的手机不能乱借人。”司机凶巴巴地冲女儿吼着:“你把我当什么人了?难道我是坏人吗?借你一下手机能干什么坏事吗?”女儿不敢再说什么,虽然离迎江寺后门还有一截路,女儿也只好下车步行。
说完这件事,妻子指责女儿说:“你也是的,人家遇到急事了,就把手机借给他用一下又有什么呢?”我也觉得女儿有些不近情理,人家遇到急事,手机借一下又有什么呢?我以前没用手机时,我也曾在火车上借过别人的手机,而别人借我手机方便一下的事,也是有过的。女儿先是不说话,默默地吃着饭。过了一会儿,女儿说:“我觉得我没把手机借给他是对的,第一,我是一个女孩子,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再说,我怎么知道他用我的手机做什么用呢?现在用手机进行诈骗的还少吗?第二,万一他拿了我的手机打了长途,或是国际长途,话费谁来认?第三,再万一,他用了我的手机后,不再还我,硬说手机是他的,我一个女孩子,又是在他的车上,我拿他有什么办法呢?”
我母亲说:“现在外面世界坏人多,小心为高。”
母亲一说,我还真觉得女儿没借手机有她的道理,不敢说外面世界坏人很多,但人心莫测,什么样的人没有呢?正如女儿说的,如果真出现了那几个万一,女儿一人在那辆出租车上,如何应对呢?
妻子也似乎明白过来,有些气愤地说:“他说现在的大学生没有素质,作为出租车司机,他向乘客借手机用,乘客不愿意,他就威胁人,他的素质能好到哪里去?你应该记住他的车号,回头投诉他。”
“对,你为什么不把他的车号记住呢?”我也开始觉得,这个司机的确有些问题。
“我当时吓得都不知怎么办好,哪想起记住他的车号呢?”
“你即将走向社会,今天是社会向你上的第一课,要记住,社会是复杂的,甚至险恶的。”我这番话,算是对这场家庭谈话的一个总结。然而很长时间,我仍在思考这件事,我也拿不准,司机的做法是否情有可原,女儿的做法到底对还是不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