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东乡三十六名教(之五)

(2007-03-16 10:51:45)
    回到东伟旅社已是午时,我的学生、凤仪乡书记王照祥特意赶来看我。这是他当书记后我们第一次见面。午饭前的一段时光,几个人在房间里炒地皮,我不会,便到院子里与老板的岳母聊天。老太太满头银发,低着头在拾芹菜。我问:“您老今年高寿?”老太太抬头看了看我,说:“我比你老人家小吧,我七十八岁了。”我吓了一跳,确信这老太太或者是老眼昏花,或者要表达的是“你老人家比我小吧”,但不管怎么说,在这乡下老人的眼里,我已然是一位苍苍老者了。想起不久前一位年轻的朋友在他的博客上形容在我签名售书现场看到我满头白发时的感慨和惊讶:“没想到他是这样的苍老。”“我分明看到他在致词时握着话筒的手在颤抖着,”“我代某某向他问好,他半天才反应过来。”他笔下的我老态龙钟,反应迟顿,俨然就是老年痴呆症了。因不再染发,这满头白发真的使我显得如此衰老吗?但我确信自己并没有老,我不断地往返于乡村与城市之间,不断地在生活的浪潮里欢畅地游着,一有机会,我会去爬山,会在山里的小路上长途远行,比起那些大腹便便的休闲者,我在心理上要年轻得多。
    很想再去周腾飞家看看,向这个不老的老人道别,但那边在叫吃饭了。今天老板亲自下厨,然而我觉得他做的周潭特色菜“鱼包肉”比左净妻子的手艺差远了。左净说:“原想让她做点米粉粑让你带走,但她最近身体一直不好,只好等下次了。”我很感动,说声谢谢,匆匆吃了半碗饭,见大家还意犹未竟,我不好立即就走,便回房间午休。不知迷糊了多久,下得楼来,大家都散了,唯左文在门口等我。左文说:“照祥家老小说一定要见见你。”我说,他在哪里?左文说,他在一个村蹲点,正在来的路上。坐在楼下等。不一会儿,老小来了。一个很青春,很现代的小伙子。很多年前在老家见过他,那时他还是一个孩子,现在却步他哥哥后尘,做了一个副镇长。老小拉着我的的手,一定要留我吃过晚饭再走,左文在帮着做工作,我只好说要去老家黄山村看看。老小说:“那黄老师就先去吧,四点半前一定要过来。”我答应着,坐着他派的车,开始往横埠方向而去。
    想着大家的热情,心里有些愧疚。我来周潭时,是六三和周庆陪着,而且是由当了大地房地产总经理的周庆开着他的私家车。现在,又由镇里派了车送我,我成了文化贵族了。
    车沿着横埠河一路颠簸着。太熟悉的路,太熟悉的村子,路边又新起了几栋漂亮的洋楼,然而却不见人住。年轻人一批批涌到外地,只有到了年底,他们才像归巢的鸟,回到老家住上几天,不等过完十五,就又走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外面做些什么,只看这些楼房一栋栋起来。这几年我时常地回老家,一是为了看时常来这里住一阵的母亲,二是来淘生活。前年长我两辈的黄振球给我讲了我们村开明地主黄雅风开烟厂的事,这件事就被我写到小说中去了。然而想不到的是,刚问到黄老,堂嫂就告诉我说,黄振球去年因半夜如厕,摔进茅坑而死。我站在那里,半天也回不过事来。而刚才在路上,我还后悔没有带一本书来送给黄老。记得前年我去看他时,黄老坐在阳光下的一片小院里,捧着一本泛黄的《金陵春梦》,居然没戴老花镜,现在,他却去了另一个地方。
    大哥的国文老师黄国光早几年就不在人世了,现在黄振球大爹也死了,在这个村子里,再也没有人给我讲老黄家的历史,再也没有人给我讲老家里的那些故事了,再过若干年,那些泛黄的故事,连同我们自己,都将灰飞烟灭,然而这世界并不少什么,太阳依然光辉,月亮依然朗照,所有的人和事,都将成为历史的烟云匆匆的过客。我的努力,又有何益呢?忽然觉得兴味索然,在堂哥家坐没多久就离去了。
    我没再回周潭,我给照祥打了个电话,请他转告他家老小,恕我不告而别。车在铜安公路上疾驰,车外天色昏暗,是要下雨的征兆。照祥在电话说:“此次东乡之行,老师很失望吧。”我回答说:“不,我很满足。”其实,我此来东乡,原本并非仅仅寻找东乡三十六名教。一百多年过去了,留存在东乡老人记忆中的三十六名教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我对那些故事原本就没有太大的兴趣。我总是一次次踏上乡村的土路,一次次走进农家的屋子,有时候,我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有一个青年作家正月里来看我,他说:“我感觉老师您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不属于当下的社会。”我回答说:“我也不属于这个社会。”我记得当时我还说了另一句话:“一个作家,应该离当下的社会稍远一些。”我知道这并不是我的话,但我记不得是哪位大家说的了。
    晚上,王志顺来电话,他告诉我说,他的老家钱铺还有一二个老人据说是三十六名教的后人,王志顺愿意在我方便的时候带着我一同去钱铺,再继续寻找三十六名教。我答应了,稍事休整,我将跳上随便哪辆中巴车再次出发,走进乡村,走进泛黄的历史,去寻找新的人物,然后把自己与这些人物一同打碎,搅在一起。(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祭社
后一篇:回秋水伊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