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语”与追问

(2009-05-13 14:52:10)
标签:

随笔/感悟

文化

杂谈

一个为文者缘何会陷入“失语”?当我在追问之时我似乎又进入到了“复语”之境,但当追问一再地从我的思想中诞生,这一个有关形而下的“失语”便迅速地转化为一个形而上的哲思了。
我的确在不算太长的时间内让自己处在一种情绪的困窘中,这一情绪直接破坏了我对文字的感觉,使我丧失了写作的热情,于是沉默成了我此时此刻的一种状态───我“失语”了。
但我的思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飞翔,只是当它临空高蹈之时不再会目击鸟语花香,目力所及乃为一片萧索悲凉,仿佛万木凋敝。落叶缤纷。这是为什么?
假如追问下去,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其实我又并非是完全“失语”,因为我仍在写作,只是我写的是小说,倘若我的作习时间没有受到意外干扰,晨起后吃完早餐我便会在电脑前坐下,开始我漫长的似乎一直还看不到尽头的写作,从这一现象上看,我仿佛未曾“失语”,那么我的“失语‘指得又是什么?
习惯于看我博文的朋友定然注意到了我的”沉默“,我在连续性的”黔东南记行“的文字公诸于世之后便仿佛消失了,以致有朋友以为我仍在”黔东南“游荡,而他们没有想到,我的所谓“记行”均为我返京后的追忆。也就是说,我的博上文字终止于“黔东南记行”──这一系列文字似乎无意中为我划上了一个短暂的休止符。
除了我的小说,我的确很“失语”,每每来到博客版前希冀划上几笔,可又每每无功而返,好象惟沉默是我“此在”的表达方式了。
这是一种奇怪的感受,我的博文写作似乎成了间歇性的发作,有时思如泉涌,有时文思枯竭,一筹莫展。文字真是一个来去无影的幽灵吗?如非是,那么为什么会时隐时显?
后来我在某一刻仿顿悟了,所有的可能性只缘自一个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的潜在之源,这一源流的缘起与发生在我看来直接连接着一个隐秘的所在,这便是:写作,绝非是独行者的自白,绝非是梦中的谵妄之语,绝非是自恋式的表达,而是它需要面对一个“他者”───即自我确立的潜在的阅读者。
很久以前,当我开始萌生作家之梦时,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简短的论述,它如同一则谶语让我茅塞顿开,如同世界从此为我打开了一扇紧闭的窗户,那篇文章说,从人类的诗歌(在我看来当然包括文学和艺术)诞生以来,它所发出的全部声音可以全部归结为三个字:我爱你!
必须明白这一主语的“你”,绝非是一个具体所指的“此在”或“彼在”(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而是存在于一个象征系统中的“你“───可以是抽象的,亦可具象,它的本源是缘自于一个字:”爱“。没有爱的语言表述如同一具僵尸,而由这一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亦为一具徒具人形的木乃伊了,它了无生息,失却了生命的症相,由此推论,惟有“我爱你”的表述才是一种纯正的表达,一种富有生命的洋溢着蓬勃朝气的表述。
我一直在思考文字与心灵的距离,我相信真正的文字与心灵相距未远,所有的纯正的写作不是为了追逐来自心灵之外的诱惑(商业的,市场的,还有所谓购买群体的),而来自于那个“爱”的强烈诱惑,它便是那位具有一性的“维纳斯”女神,惟在她的感召下,那个平素按部就班,分门别类地静默在语言系统中的文字仿佛在那一刻被唤醒,被激活,也因了“爱”的名义纷纷聚集在她的麾下,焕发出惊人的艺术之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