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斌
王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75
  • 关注人气:11,2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思:作为导演的小女子

(2006-07-11 18:29:30)
分类: 日记
   罗思的电影开拍几天了,此前,我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她的信息:筹备的艰难、烦恼及至绝望,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电影终于有了第一镜,以及后来的循序渐进,她开始在体验艰辛后的喜悦。
   从广州回京后,罗思就让我去探班,我答应了,可杂事缠身又迟迟未去,直到今天。
   昨天我给罗思的信息:“争取去”,她便将我的信息读解成了搪塞后的托词,其实我是要去的,只是怕出现“意外”---一件意外的事情让我无法成行,我的一言九鼎将形象不保。还好,“意外”没有出现,我践行了。
   剧组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安营扎寨。顺着罗思指引的路线,拐了两道弯就看到停放的几辆车。车辆是“熟脸”,干电影的一般停靠路边的车都长得这副模样,我还不至于在辨识上走眼,只是纳闷这小小的摄制组怎么可能就么气派的“武装到牙齿”?有点讶然。
    走近看,果然是“做电影”的一干人,从服装打扮上就能当即认出,一位胖乎乎可爱之极的小伙子上前打着招呼,一张笑脸预示着这里的气氛是快乐的,他将我引进到了做为导演的罗思的身边。
    作为导演的罗思小姐,算是第一次在现实中领教,此前,她挂在网上的玉照我看了一些(有兴趣的网友,可看我在友情链接上“岁月使然”的博客,她便是罗思),然后很不着调地给她留言几句,半是调侃半是认真:气氛不错,模样也有那么点“导演”,只是学生味尚多了些,毕竟乃为处女之作,神情中又少了些必备的坚定,有一丝犹豫在荡漾,所以还须再孤注一掷,无须徘徊。
    站在我面前的罗思,神情中依然有她标志性的羞涩,虽然羞涩中带着同样是标志性的微笑,只是觉得此时的她挺稳健,那个羞涩之笑也兀自地一闪即逝了。一干生龙活虎劲头十足的年轻人围绕在她的周围,还一口一个“导演”的叫着,罗思的反应总象是慢了半拍,所有的“请示”一旦飞来,她不是迅捷地做出应对,而是稍稍的沉吟一会,也只是短暂的一瞬,这才开口,发布她的“指令”。这是深思熟虑后的“指令”,她学会了镇定自若。
    罗思的“指令”是腼腆的,这又使她更象是一个女孩,而不是指挥若定的导演。但她毕竟是导演,所以尽管口气并不那么“若定”,但指向却是明确的。她真的成熟了,因为她已然胸有韬略,所以将摄制组的节奏控制在方寸之间。
    来前,罗思就在电话中笑说,你来看看吧,别的同学来看了说,这哪能象是一个小组,简直就是一个大摄制组。最初我还不信,去了才知,果然是五脏俱全,应有尽有。来回穿梭的都是些二十来岁的男男女女,脸上洋溢着朝气和欢乐,不时地有那么几位口出妙语,逗的我等大乐。罗思说大多是她的同学和朋友,来到这里,更多的是来帮忙,可这个“帮忙”的创作集体已让我心生敬意了---他们年轻的活力,热情和认真,在今天这么一个利欲熏心的时代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样特殊的剧组了,大家“万众”一心,心无旁骛,不为名利,只是为了创作,让我在边上看着都感慨万端。
    中途去探望了一下老朋友陆文虎,他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院长,我们认识了近二十年,难得一见,这一次,罗思之所以能动用军艺的琴房,多亏了文虎的鼎力相助,所以罗思也与我一道去向文虎道谢。
    文虎丝毫没变,除了双鬓染上了些白发,但神情仍然儒雅,他当年是钱钟书先生的研究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是纯正的。我们的话题还是文学,在见识上多年未见却仍然志趣相投,彼此感叹文学的衰落时,都觉得要有一种在“限制”中拓展文学艺术发展空间的能力,他一直在实践着,虽然困难重重。我们注定了是理想主义者,理想是我们激情和思想的来源,我们不会因为世事的多变而改变初衷。
    告别了文虎,走在校院石彻的小径上,不由地感叹,八十年代崛起的我们这代人,风采依旧。
    又回到了拍摄现场,罗思看着监视器,神情中多了些淡定。看她头两天博客上的“剧照”,原以为她会多了些犹豫和徘徊,是多虑了,她的导演一角做的“流畅”有序,各个部门的气氛也相当和谐,我有些意外。
    我问:是不是有了这次的导演处女作,以后就要当起导演来了?罗思又是一笑,一对小酒窝旋即出现:哦,不不不,当导演太累,还是当编剧吧,这样更好。
    我也觉得她当编剧好,导演这个职业对于她这样的小女子而言,会有些残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