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障碍:人类社会化的非视向的心理机制
(2015-02-19 17:46:32)
标签:
障碍心理思辩人类学人文观 |
分类: 文論 |
心灵障碍:人类社会化的非视向的心理机制
陈帆又川
最近在一间社会知名度很高的现代艺术馆,见到现代后表现主义艺术思想家成通的,多媒组合并构的作品《障碍:会诊》,前后在他占据了相当空间的展示场地,足足滞留了整整120多分钟。
在面对他组作之始,无形的障碍已经在有视面的物向空间和潜物化心理空间筑起,逐步在自我眼屏视向调节下,逐步才开始步入作者引领的非视向心理循轨的置导中思寻,那种战怵的心灵感应才加速加强起来,直到心灵的最终震颤不已。
作者无疑是当代版颇为酷辟的行为艺术家,令人吃惊的是他沉积己久的熔岩,已经蓄备起了足够的心理能量,从原本有的常规思维造型的肢体制导中,突然发现了质格上的化学反应,而如喷发的火山般跃上人类惯常沉寂的时空中浸染跳跃和狂舞挥洒。
成勇的人文命题一旦进入心理思辩的哲学命题,它产生的影响,我认为无疑己涉列社会人类学、人文观象物种进化论、人类基因异变发展史、人的基本道德取向价值观和人本心理探研等诸多学科与课题的发端。
作者在活动DV影像《障碍之会诊》短片中,表述了他这样的思考:
“我们史诗般的多元化障碍,发现有效的方法和通道。他们没有视力,不是通过表像而是观看的手和健康的心去看‘我们的美丽’,他们有的没有听力和语言,不是通过疾呼而是用无声的情调和思想的眼去判断‘我们的台词和动作’。《会诊》行为作品在一个满身盲文的少女旁有六个盲人为身触摸,希望我们自身无法解决的各种障碍通过障碍人来诊断并对当下社会存在的危险性给予一种关注。这里面有趣的是‘懂的人看不到,看到的人不懂。’表达当代社会人心理间的距离感、模糊感和陌生感以及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的变化障碍。障碍与辉煌具有同等价值,辉煌的背后一定离不开障碍的陪伴,它永远形影不离,我们无法摆脱它也无法离开它,因为它象带剌的玫瑰有一种诱人的,让我们拥有它并获得自我的魅力!”
在我看来,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人类学和哲学思辩的命题,很值得中外社科学术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