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主妇十月号女律师笔记——疯狂的“爱”
有人说美国的女人是全世界最时尚、最有女性意识的。然而有个美国女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却遭遇的是一顿辟头盖脸的暴打。这个被家暴的妇女竟然是传播西方文化、教授疯狂英语、著名教育家李阳的太太。
“你把我踢倒在地板上,坐在我背上,掐我的脖子,抓住我的头发,撞我的头......边上是尖叫的孩子...”
李阳的太太在深夜的微博上边哭边敲下了以上的文字。时尚又女权的美国女人,怎么也无法让人联想到家庭暴力。而2010年全国妇联对国内外家暴状况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显示,64%的受访成年人有被动遭受家庭暴力的经历,近40%的夫妻承认有婚姻暴力。在16到85岁的德国女性中,大约25%的人曾经至少一次遭受生活伴侣的人身或性暴力伤害。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去急诊室看病的妇女有三分之一是家庭暴力所致。
曾在一条普通的南方常见的弄堂里亲眼目睹过一个男人是怎么打女人的,先是看到一个女人惊恐地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后狂奔入一个小卖部并抱着自己的头蹲进一堆货物里,随后赶到的男人顺手操起边上的长条板凳双手举过头顶,发全身之力气朝女人头顶劈下去,我当时只有一个感觉:他是要杀了她。这恐怖的场面令我终身难以忘却。
更多的家庭暴力发生在夜深人静关上了门窗的家中,打完女人的丈夫多数都会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比如李阳,他太太在家中痛哭,同一时间他在电视台若无其事地做节目;而我的另一个当事人,她丈夫在施暴后竟然搂着被打得已经昏迷(事后经诊断为脑挫伤、身体多处骨折)的太太睡了一夜。由于家庭暴力发生的现场比较特殊,缺乏有效的目击证人,施暴后的丈夫都会在事后百般抵赖,李阳的公司曾经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否认有家庭暴力行为,对家庭暴力事件保持可耻的沉默一周后,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终于有保留并百般辩解地承认了事实。而我当事人的丈夫更令人发指,反诬是妻子自残并提起反诉。
多数情形是,施暴后的男人会以各种方式请求原谅,下跪痛哭流涕甚至切指诅咒发誓,最后使出绝招:请看在孩子们的份上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全世界的妇女权利保护组织都会告诫妇女对家暴一定要在第一次第一时间说:不。实际情况是,在疾风暴雨的拳头下没有回过神来的女人,看到丈夫痛苦得变形的样子,事发时身体的痛楚心理的恐惧与事发后丈夫极致的爱情倾述并抚慰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许多女性在冰火两重天的情感体验中会产生真爱错觉,由于这些感受实在太过激烈,多数第一次被家庭暴力伤害的女性在神圣爱情的感召下,理所当然找到孩子还小的借口选择牺牲自己原谅丈夫,在微博上我们看到李阳的太太,这位接受过正常的权利启蒙的美国妇女,竟然在微博上也写道:孩子们需要你,李阳。你需要看心理医生。她竟然一直深情地“挽救”着她的丈夫。虽然她也表示过要离婚,也意识到孩子受到了伤害,但当警察让她选择是否指控丈夫刑事犯罪,她似乎并没有选择诉诸刑事控告。丈夫承认错误后,她又选择了和好。做为律师我们非常清楚要从刑事犯罪角度制裁他们,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而中国的反家暴法还刚刚进入预备立法阶段。
尽管法律的现状未尽人意,但女性一而再再而三毫无原则地原谅,也使她们自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深渊,导致家庭暴力的烈度升级。是不是真如李阳的太太所述,孩子们需要这样的爸爸?
上周我好友的孩子收留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同学,从小到大他一次次目睹爸爸暴打妈妈,孩子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离婚,企图拯救妈妈的孩子打听到同学中有妈妈是律师,但妈妈说为了他,死都不能离婚。孩子就这样在愤怒、憎恨、内疚的情绪中煎熬,直到有天父亲又在暴打妈妈,怒不可遏的孩子拿起钢管往父亲背上奋力砸去¼¼妈妈找到离家出走的孩子后说你必须跟爸爸道歉。
我告诉这个可怜正直又坚强的好孩子:在家庭暴力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往往会在将来面对无法处理的家务事时以暴力方式解决冲突。孩子你是无辜的,你也是受害人,你有正当理由拒绝向父亲道歉,但是,你要明白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方式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你要慢慢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超越你父亲,相信你会纠正自己的行为,调整好自己。我知道在讲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自己显得无力和伤感。
正在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妈妈们,假如你真的为了孩子,请一定要在第一次被暴打时,坚决地离开他,不应该给他任何伤害你的机会,你的孩子不需要这样的爸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