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

参观校园

欢迎仪式
今天,我们离开荷兰,抵达德国。我们首站到的是一所中学,在以严谨而闻名的德国,我们感受到了比天气还温暖的热情迎接。
热烈的欢迎
上午11:00,我们到达科隆艺术中学。今天天气格外炎热,在车上,我们就看到校长霍斯·布特纳先生、副校长莫瑞尔女士已经在校门口迎接。双方互致问候后,我们随即被领入二楼的会议室。
会议室内摆放着精美的德式茶点和瓶装水,莫瑞尔女士亲自将茶点送到我们手中,而饮水的纸杯上印着北威州中国节(Nor
DRHEIN-WESTFALEN)的字样,使人在细节中感受到中德友谊。
布特纳校长在欢迎辞中说:“今天是我们这里目前为止最热的一天,夏季特别热的一天。不知道你们是否知道,我和莫瑞尔女士在去年夏天曾经到访过北京龙泉寺,当我们到龙泉寺的时候,被大家在寺院里生活的宁静氛围深深打动,我们很喜欢这样的氛围,所以大家到德国参访,能选择我们学校作为其中一站,我们深感荣幸!”
布特纳校长还介绍,他们和北京的学校保持着长久的姊妹校关系,“无论我们派人到北京,还是北京派人来这里,我们都非常享受彼此相处的时光!”
校长接着介绍学校的情况。这里50%的学生会学习一些和舞台艺术相关的文化。学校以英语和德语双语来进行,还教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拉丁语在德国的中学教育里是比较受重视的,因为在某些特定领域进行研究时,拉丁语是必不可少的。教授语言的老师,如果想在中学教授英语或者其他语言,就必须掌握拉丁语。莫瑞尔女士就同时教授新的和古老的语言——法语和拉丁语。校长教授的是英语和体育。
接下来,贤清法师用英文介绍了参访团。介绍完毕后,悟光法师代表寺院向校长和莫瑞尔女士赠送了书籍等礼品,亲手给两位戴上了念珠,他们都非常欢喜。
去往讲座现场的途中,校长顺便带我们参观。学校有1489名学生。由于离电视台很近,加上考虑到学生家长大部分在电视台工作,学校特别强调文化面的教育。学校还自己拍摄电影,提供汉语教学,但由于学生觉得汉语太难,现在仅作为一门免费提供的辅助学习课程。

悟光法师

学生创造的蒙娜丽莎
对于悟光法师关心的学生的宗教信仰背景,校长介绍道:“学生95%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新教,也有一些穆斯林,此外就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校长又简单介绍了科隆的佛教状况,仅在某些地区有一些很小的佛教社区。就他们县来说,只有一所大约十年前由来自斯里兰卡的僧人建立的小寺院。在学校,按规定要给学生提供宗教课程。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学习宗教课程,就必须学习哲学课程。在宗教课程或哲学课程中,有一部分是世界宗教,世界宗教中涉及一些佛教的内容。
刚好到了学生下课的时间,孩子们都非常活泼,有几位同学还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有的学生见到法师后还合掌问候。
教学楼内随处张贴有学生们的原创作品,绘画、手工艺品、雕塑、摄影作品等。大厅的柱子和楼梯扶手板上绘有色彩鲜艳、线条生动的大幅绘画,墙上悬挂有充满个性特色的“蒙娜丽莎”画像。
在老师的办公室内墙上张贴了不少图画,屋顶粘贴的是毕业生们制作的特色气球,处处散发着艺术氛围。老师们的办公室,面积大约只有几十平米的样子,却是全校一百多位老师交替使用,空间得到了最大的利用。“走吧”,莫瑞尔女士用标准的中文招呼我们,让我们意外又亲切,她是1994年在中国学的汉语,就是从那时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因缘。
佛陀的故事
走进一楼的多功能厅,近百名师生已整齐坐好。“参加的主要是从事宗教教育和哲学教育的老师和学生,大家非常期待,希望从讲座中能够了解关于佛教的第一手资料。”校长在致辞后,悟光法师开始了今天的讲座《中国佛教概论》
悟光法师讲座内容辑录如下: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佛陀大约是在公元前565年降生的。佛陀降生之后天资聪明,很快了解社会上的各种学问和技术。但他不局限在了解这些知识,他更重视思考人生的道理。比如说看到农夫、病人、老人的时候,他就想如何来解决这种苦难的现象。虽然他的父亲用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但最终佛陀还是选择了出家的道路。
当时的古印度有婆罗门教以及很多其他各种教派。出家之后,佛陀就遍访名师,把各种宗教的教理教义很快就学得究竟通达。但这些也不能究竟圆满他的愿望——如何才能够觉悟人生的真理。所以,他最后决定到苦行林进行了六年的苦行。这苦行有多苦呢?佛陀曾经就是日食一麦,就是一天只吃一个马麦这么少,饿得瘦骨嶙峋。后来,佛陀发现苦行并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这种疑虑,求得宇宙人生的真理,他就放弃了苦行,寻求中道。
有一天,他接受了一个牧羊女供养的羊奶,恢复了体力,就到菩提树下参禅悟道,最后战胜了各种魔障,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佛陀。佛陀,就是佛教看来的一个完美圆满的人,也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就是把一切的我们认为的障碍苦难全部都解决了、获得永恒快乐的人。
佛陀成道之后,他发现不仅是他自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所有的众生都能解决这种苦难,最后成就跟他一样的境界——佛陀。于是佛陀就开始传法布道,希望让更多的人,也就让一切的众生能够有机会领悟到这个真理。佛陀说法传教一共有49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转四谛法轮,中转无相法轮,后转无性法轮。佛陀通过几十年的宣讲,佛法在印度广为流传,后来传到了中国。
佛教的信徒包括出家人和在家人。出家人就像我们这样的,专门从事修行的人,特点就是单身、持守佛陀制定的相关戒律。在家人就像是我们这一行的其他成员,没有剃度出家的,有时还有家庭的。在家居士,就根据佛陀所制定的一些比较浅的、简单的一些规定去行持。
出家人分为:刚开始进入寺院,做净人;剃度之后,就是沙弥。受了大戒之后就变成比丘。然后受了菩萨戒之后,就是菩萨。当然出家人也包括女众,女众出家人包括沙弥尼、比丘尼,还有式叉摩那。
在家的男女众,刚开始要受三皈依,就是发誓自己愿意学习佛法。之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的受五戒、八关斋戒,也有受在家菩萨戒的。
平常我们在寺庙里,就是学习佛陀所讲的相关经论,有早晚的课程,就跟学生上课一样,诵经、拜佛、忏悔,还有外出参学,就犹如我们今天来到科隆中学一样。

温馨一刻
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传到中国是西汉末年。公元64年,当时中国的一个皇帝汉明帝夜梦金人,醒了之后就问大臣,这个梦是怎么回事。大臣说是西方有如来佛,您梦见的就是这个。所以汉明帝就派人到西天,也就是古印度,去寻找这个人。
当时到古印度找来两位僧人——迦摄摩腾和竺法兰。他们把佛陀所讲的经卷带到了中国,用白马驮到当时的洛阳,汉明帝就在那里建了一所寺庙,命名为白马寺,也就是中国第一所寺院。
到三国、两晋、十六国的时候,当时是小国割据,佛教一直在弘传。从三国的时候起,戒律方面的学说开始流行,一直到两晋十六国时候,佛教就发展比较快了。
到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已经进入了阶段性鼎盛时期,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些石窟,比如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云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还有少林寺。那个时候,僧人多的时候能够达到两百多万人,寺庙有三万多座。
到隋朝的时候,隋文帝杨坚度僧、建寺、造像,大规模地恢复、复兴佛教。后来的隋炀帝,也是信奉佛教,广集高僧来弘扬佛法。
到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因为接触到了去印度取经的玄奘大师,对佛教越来越感兴趣,以至于后来唐朝的历代君王皇帝,他们对佛教都有兴趣,佛教在唐朝达到全盛时期。
到武则天的时候,佛教达到了非常鼎盛的局面。有一句话描述当时的情况:倾四海之财,殚万人之力,穷山之木以为塔,极冶之金以为像。就是说从皇帝到大臣,他们对于佛教都非常地支持。举个例子,佛陀在圆寂的时候,留下来一颗舍利叫指骨舍利,这颗指骨舍利在唐朝的时候在法门寺珍藏着,当时皇帝们因为信奉佛教,从法门寺把这个指骨舍利迎到皇宫,七次迎六次送,说明佛教的兴盛。
在举国信仰佛教的情况之下,佛教逐渐形成了八大宗派,翻译了大量佛经。这八大宗派就是我们常说的性宗、相宗、禅宗、密宗、律宗、净土宗、天台宗、贤首宗。八大宗派的形成以及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之后,标志着印度传来的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完成。也就是说,佛教虽然是外来的宗教,但这个时候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到宋朝的时候,佛教虽然渐次衰弱,但从皇帝到民众,还依然继续修佛,当时儒教开始兴盛,但是还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宋太祖时还遣使者去求法,甚至有一次度人出家17万人,建立了译经院等。
到辽金、西夏以及元朝,佛教依然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并且长盛不衰。辽金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这个参访团所在的寺院——北京龙泉寺,就是在这个时候建造的。
明朝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早年曾经出过家,对佛教有相当的了解,所以这个时期佛教又得到了一次弘传,当然这时也有一些限制。明成祖还亲自为《法华经》写序,赞扬佛教。明代不仅有汉传佛教,藏传、南传佛教也都在发展。
清朝的时候,佛教又一度兴盛,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据说后来出家为僧修道,后来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皇帝,都崇信佛教,清朝的佛教可以说是相当的兴盛,主要信奉的是藏传佛教。这几位皇帝当中,雍正皇帝对佛教认识特别深刻,自己还号称圆明居士,同许多出家人交往、谈佛,在皇宫里面也举行各种法会等。
从清朝初期到清朝末年再到民国,佛教虽然呈下滑趋势,但实际还算兴盛。民国时,出家僧人据说有一百多万。

悟光法师讲座现场观众

悟光法师讲座现场观众
佛教在当代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来组织管理全国的佛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国家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写到了宪法里,中国的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发展都呈现良好的状况。表现在外,就是建立了各种佛学院,中国几乎每一个省都设有佛学院,还开展一些相关的慈善事业,建立基金会,我们龙泉寺也有基金会。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在内,中国有很多的佛教团体,佛教在当代中国发展良好。
至今,佛教已经传到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教育等都有很深的影响。同时,也起到了净化人心、祥和社会、促进传统伦理道德的进步的作用。佛教在中国发展比较健康,所以又重新传到西域、印度、韩国、日本、东南亚地区等。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对于中文词汇的丰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统计,中国的词典里收入了三万五千余句佛教用语,也就是说三万五千多个句子或词语是佛教传来之后才产生的。举例而言: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五体投地、空中楼阁,这些都是佛教的词汇。此外,佛教对于绘画、壁画、建筑、石刻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讲座到这里接近尾声,法师给大家放映了两个短片《一个美国人眼中的龙泉寺》《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简介》。老师和学生们看地十分专注。短片放映结束后,法师进行了简短总摄:“这两个短片是两个例子,说明佛教在中国的当代发展的情况,其他宗教在中国也发展得很好,各位老师、同学对我们龙泉寺及中国佛教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内容,可通过网络等手段,也欢迎大家到北京访问!”
讲座适时结束,在座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显然意犹未尽。我们也抓紧时间,向这些代表着未来希望的青少年结缘了宣传册、光盘等。相信此次法师的讲座和参访团的来访,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粒佛法的种子,孕育着未来的希望之光。

艺术气息浓厚的校园

这里也有中文

中德友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