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2015-08-20 21:00:05)
标签:

旅游

佛教文化

佛学

参访交流

欧洲之行

分类: 寺院报道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

 快游卢浮宫

    卢浮宫,是法国文化的象征,文化珍宝的宫殿。即使用几天的时间也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而我们却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段浮光掠影的“快游”之中,依然是震撼力大,来自艺术的力量,透过千年的岁月,依然传递着精神的信息。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艺术收藏达3.5万件。藏品涵盖了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以及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入口,是由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富有现代的简洁美。在“金字塔”设想提出时,法国人发起了抨击贝聿铭的运动。但无常的是,这个金字塔现在几乎成了法国人的骄傲。当我们踏入玻璃金字塔,这座交织着古埃及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水晶般闪耀的建筑时,时光之河便开始缓缓地流动。

    通过检票口后,我们到达中世纪卢浮宫的城壕遗迹,这里有一个十四世纪查理五世统治时期的卢浮宫模型,卢浮宫是在查理五世时开始成为皇宫的。1793年,改成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是全世界第一个故宫博物院理念的起源点。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导游介绍了卢浮宫文物收藏的特色:从1793年改为国家博物馆以后,有一个任务,要教导法国人民认识他们文化承前启后的传统,从此这个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一成不变,只收跟欧洲传统有关的文物,而且要货真价实、历史悠久。看着卢浮宫内,虽然拥挤到接踵比肩,但却满怀期待之情的各国访客们,可想而知这种透过艺术的文化传播有着何等的吸引力。

神之殿

    继续向前走至台阶,可以看到用花岗岩雕塑的4400岁古埃及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将万兽之王的狮子作为法老的身体,是为了提升法老王作为统治者的威信。然而,即便有花岗岩这样坚硬的建筑材料,狮身人面像如今已经不再守护古埃及的神庙,而是寂寥地蹲伏在现代法国博物馆的橘黄色灯光底下,无常已经在向我们昭示着诸法成住坏空的自然法则。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接着,我们又从古埃及走到了古希腊展区,这里展示的是具有1700年至3000年历史的文物。每种文明都有每种文明的气质,继古埃及文明之后兴盛的古希腊文明,因敬畏天神,留下的文物多是与拜神有关的。

    这里有卢浮宫中的镇馆三宝之一,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断臂维纳斯。2100年前“出生”的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俯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这尊神像是18204月米洛岛的渔夫打渔时发现的,也恰好相应了维纳斯就是在大海的泡沫中出生的传说。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古希腊,更像是一个众神的世界。为雅典城邦守护神——代表智慧与力量的雅典娜而建的帕特农神庙,处于雅典卫城的最高点。许多原属神庙的古物,现在散落在大不列颠博物馆、卢浮宫、哥本哈根等地。这里的缩微的帕特农神庙两侧墙上悬挂的两块从神庙移来的浮雕,更给人沧桑之感。现在,人和神的距离是如此遥远,不知是说明了人类越来越强大,还是人在与一种仰望、一种敬畏、一种神圣的追求越来越疏离。

    穿过在十九世纪曾作为博物馆入口的圆形大厅,走上两段台阶,就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也是卢浮宫中的镇馆三宝之一。飘逸的双翅展动风一样的力量,舞动的衣褶挥洒利剑一般的信心与勇气。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围绕着维纳斯、雅典娜、维多利亚三位女神,有着许多的传说,其经历很像佛经中描绘的天人,他们相貌美丽,有着种种神通变化,因宿世累积福德的缘故,享受快乐的生活,但天人们有时也会发生战争,也会有苦。东西方文明,在很多时候,有着奇妙的互相印证,隐秘地揭示着宇宙的真相。

神之光

    时光之河缓缓流动,不舍昼夜,千年,也不过一瞬,耶稣基督降临人间——从背后正对着的红厅开始,便是欧洲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浩如烟海的收藏。

      艺术,是信仰证量的外现。

    我们从620年前的中世纪神本主义末期展品开始参观。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精神世界的表现,基本都是以宗教为题材。走入620年前的世界,中世纪人心目中仿佛都是耶稣基督,画作几乎都是为教堂而作。为适应教堂不同部分墙壁的需要,画作也是形状各异,三角形、菱形、长方形、门形……画作要描绘的,是人心目中的而不是表相上的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与圣徒,是为唤起人的宗教情怀。醒目的色彩,好似辉映着教堂的穹顶,直通天堂;又好似七彩的玻璃,闪耀神性的光芒,传递神对世人的爱。当中世纪的教徒走入教堂,内心的肃穆、庄严与虔诚,是可想而知的。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金色光环笼罩下的圣母与圣子的形象处处可见。2009年,美国法界佛教总会主席恒实法师在龙泉寺,曾以《慈悲的不同面观》为题,娓娓道来观世音菩萨在各国不同的名号与应现。恒实法师说,圣母怀抱圣子,被认为与中国的送子观音非常相近。圣母,也许就是西方人心中的观世音菩萨。对圣母,对观世音菩萨的依仰,也就代表了人内心深处对慈悲的皈投,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

神与人

    伴随着比肩接踵的访客,我们走入了文艺复兴时代。这些访客,和我们一样,从古埃及一路走来。人们穿梭在古迹中,古迹亦穿梭在人群中,心融入的当下,也便走过了人类千年的心路成长历程。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文艺复兴于中世纪后期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符合人性的崭新艺术。然而,当我们在历史的这一点稍微驻足,再度回望几千年前的古文明,不难感知到,古文明是更接近人神性、圣性的一面,愈往后,愈是复杂。文艺复兴风格在绘画上的体现可用一句话概括:神的人性化,人的神性化。人与神之间的区分越来越少,绘画的题材也渐趋多样。

    神的人性化,从金色的运用中就能感受得出来。圣母圣子的金色光环不再如中世纪那样纯粹而夺目,而是愈发淡化,有的只是细细的一个圆圈,甚至完全没有光环;背景也不再是纯金色,而是暗色,或是景物。人物与背景的立体,色彩和笔法的写实,乃至故事情节的人间化,使得《圣经》中的人物更像是身边真实存在的人,但比一般平常人多的,是淡然温和的微笑,平和超越的气质,安静优雅的神态。彼时人心目中的神,便是如此了。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人的神性化,著名的达芬奇画像《蒙娜丽莎》的微笑透出丝丝的气息。蒙娜丽莎、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流水,阴影与光线,烘托出静的氛围,人物的内心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同样的微笑淡然,气质平和,神态优雅,蒙娜丽莎与圣母,看上去区别并不大。

    在卢浮宫要想和这幅画单独合影几乎是不可能的,画像前的游人摩肩接踵人头攒动,让你无法立足,这也是我们见到卢浮宫内唯一一幅用玻璃镜框框起来的画作。

    在参观画作时,悟光法师问道:“既然这里的画作大都这么珍贵,为什么不都用玻璃保护起来?”导游回答说:“这就是法国人的一板一眼,他们当年开这个博物馆是为了教育法国人民的,所以如果用玻璃罩上的话,玻璃会反光,你就看不清楚,练不到眼光。所以一定要牺牲这些画,让人看清楚。”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转过身来,在《蒙娜丽莎》的对面就是几乎有10米长的巨幅画作《加纳的婚礼》,表现了《新约》中所记载的耶稣基督在人间完成的第一个圣迹,以16世纪富庶的威尼斯为背景,人与神共处的场景被铺张地展现出来。耶稣与门徒们和他的母亲玛利亚受邀参加伽那城的婚礼,热闹的婚礼上,人头攒动,人们身着华贵的衣物和首饰,或是弹奏音乐,或是谈天说地,或是来回忙碌,餐桌上是银器,镀金的银器。在婚礼上,酒不够喝了,耶稣请人将酒坛子灌满水,然后让人把坛子送到主人面前——水变成了酒。 而圣母此时,除了头上淡淡的光晕,着装、神态、气质几与普通妇人无异。

    穿越过17世纪的巴洛克主义和18世纪的洛可可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了古典主义的画作。代表作就是《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礼》画家雅克-路易大卫。雅克纪录了180412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一刻。当时拿破仑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去梵蒂冈加冕,而是将教皇请来巴黎,在巴黎圣母院内加冕。并且为表现他的雄威,将皇冠从教皇手中拿走,加冕给他的妻子约瑟芬。教皇的权威,已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看到这盛大的场面,也不由得让人感慨,即便是如此的权力与荣耀,也和空中的浮云无异,来了又去了,聚了又散了——真是“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五:快游卢浮宫

    不到一个小时的卢浮宫参访匆匆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灿烂的太阳底下,玻璃金字塔外的天空,像几千年前一样,云卷云舒,几千年的历史,好像一场梦,然而,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未来,依然在不息地奔腾,时光之河依然在缓缓地流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