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六十六:
尘世中的隐修会

行程的紧迫,让我们只能在卢浮宫浮光掠影而过。刚从艺术殿堂的流光溢彩中出来,我们马上就要赶赴一家迦密会修女院。马神父说,这是一家以静修为主的隐修会,我们也许只有几个人能进入参访。
门内门外
下午15:00,我们抵达巴黎北部的高地蒙马特——巴黎著名的地标之一。公元250年前后,巴黎首位大主教圣德尼鼓动大批巴黎人皈依基督教,被罗马统治者判处死刑。据说,圣德尼最后即殉难于蒙马特高地。自从圣德尼在此殉难之后,这里便更名为“殉道者之山”,成为基督徒的圣地。

我们的大巴停在了一条繁华街市的对面。街上,店面一家连一家,店内堆满了商品,店外的货摊也是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售卖旅游纪念品、玩具、工艺品、水果和小吃。逛集市的人多到摩肩接踵,有的摊主不停吆喝,再加上彼时的高温,让人觉得有些头晕脑胀。
在赵导的策励下,大家以十五分钟的急行军,穿过拥挤的街市,又开始攀登一段层层叠叠、似乎数不清的上山阶梯。登顶时,悟光法师注意到,跟着我们一路疾走,赵导的脚都磨破了,让人不由得感恩心生。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在急速登山的辛苦后,等待我们的是一座洁白壮观、气势不凡的大教堂——著名的圣心大教堂。作为巴黎的名胜,大教堂前人头涌动,热闹非凡。据说,整座教堂都是采用一种叫“伦敦堡”的特殊白石,这种石头接触水便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物质,能使建筑在积年累月的风雨冲刷中越变越白,这也是圣心大教堂如此雪白晶莹的原因。它的大圆顶具有罗马式与拜占庭式相结合的风格,中间的大圆顶被四个小圆顶簇拥着,颇具东方情调。教堂后部有一座高84米的方型钟楼,里面有一只重19吨的世界最大的萨瓦钟。
虽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同为巴黎的象征,这里却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教堂后面曲径通幽的小巷,指引我们来到一扇神秘的大木门前,这才是我们要参访的迦密修道院——圣心大教堂的一个不起眼的附属教堂。在敲响木门时,内心有些忐忑,之前马神父曾介绍过,这里是隐修会,修女们都在这里隐居修行,不适合很多人参访,很可能只有几个人允许进入。

木门背后仿佛是另外一个时空,街市的嘈杂、圣心大教堂前的热闹都被沉重的木门隔绝在另外一个世界了。木门后左手是一幢青砖灰瓦的三层小楼,右边则是花团锦簇、郁郁葱葱的庭院,石雕的圣母拥着圣子掩映在松枝丛林中。白色、红色、黄色、玫瑰色的蔷薇爬上枝头,将灰色的墙瓦点缀出层层春意。前来接待我们的修女很和善,同意让我们所有人都进去了。
阶下阶上
整个修道院都处于一种异常静谧的氛围中,上楼梯时,似乎都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我们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坐定后,悟光法师介绍了参访团此行的行程和目的,然后说道:“我们是一个佛教团体。我们对其他的宗教抱着一种尊敬、学习、平等的态度,这也是我们师父学诚大和尚的愿望和思想。再次感恩、感谢,能够到贵修道院参访。”
和我们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接待我们的这位修女年轻、亲切、温婉,带着一点腼腆,但可以感觉到她内心的平和。修女答说:“今天非常高兴,欢迎大家到这里来。我们是一个天主教的修道院,属于迦密修会,是个比较小的修道院,大概有二十一二个修女。在法国,像这样的修道院大概有九十多个。我来这边就是来回答大家问题的,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提问,我们这边最小的修女是23岁,最大的是98岁。”
因为我们下面还有行程,时间紧迫,法师们也就不多寒暄,开始提问。

悟光法师:“在天主教的修道方式中,从一个俗人变成一个最高级别的修行人——比如说神父,需要怎样的阶梯培养过程?”
修女:“这里包括很多的过程。首先,要成为一个天主教徒,这要先通过祈祷、唱诵和耶稣基督产生一种联系。第一步要接受洗礼,这样才能进入教堂,然后接受信仰。这是第一步,成为了基督教团体的一员。第二步,得到召唤就可能成为一个神父或修士,如果成为神父或者修女的话,他们会全身心奉献给基督教,他们不结婚,祈祷的程度会更加强。在基督教社团里,有很多不同的派别。比如有些派别,可能更加注重慈善,如救助贫穷的人或儿童等;有的可能更注重弥撒,负责管理祈祷等事。我们是属于迦密派的,就属于后者,会注重祈祷、静思这样的方式,包括会去教人,去静修。”
悟光法师:“从最开始出家修行到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修女,需要学习什么?”
修女:“从迦密派来说,首先要学会团体共修的方式。我们有自己生活的仪轨,比如说每天都有祈祷。每天有两个小时的静思时间,其他时间则是大家聚在一起祈祷,每天有七次这样的集体祈祷。剩下的时间里,会做修道院里的一些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在安静中进行。吃饭的时候,会有人专门读诵经典或者是圣经,或是有人专门引领去祈祷。对于那些入门的人来说的话,就会有一些年长的修女教她们一些课程,包括圣经、教会的历史、书写,还可以和年长的修女一起讨论在祈祷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事情。从入门到成为真正的修女大概需要七年。我们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就曾说过:“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说‘我开始了’。”

王硕:“您通过这些年的修行,从上帝那里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修女:“这个问题很好。(众笑)我从耶稣基督这里得到的最大的信息就是:心能让生命得到滋润。”
动静之间
这时候,马神父带着一位翻译崔先生也加入了交流之中。马神父首先请修女再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修女院。

修女介绍道:“我们这个修女院修建在巴黎,为这个信息丰富、富丽辉煌的世界带来一点清净。这个教派的修女院的历史非常悠久,最初的圣地是在以色列,很难追溯到是哪一年谁建立的,真正的修女院院规是13世纪的一位教皇来制定的。在17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圣女大德兰把修会做了一次改革,重新强调修女院的风格是以静修、祈祷和团结友爱的生活为目的。迦密会的祈祷精神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的精神,第二是对于世俗的弃绝,第三是姐妹之间的友爱。圣女大德兰做了改革之后,她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二十多个修女分院,一个世纪之后,全世界达到一百多个,甚至传到南美洲。在非洲大概有三十多个修女院,南美、北美、欧洲都有。我们的修会在欧洲是非常普及的,男修道院非常多,还有一些信徒以迦密会的精神、宗旨聚在一起,去过这样的生活。在法国,迦密会的修道院最早是在1604年建立的,也是不断被拆毁然后重建。我们这个修女院建立在1928年。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所有的迦密会修院全部摧毁了。当时有一位修女叫贾米尔说,我们的会没有了,但是我们的精神要保持,我们可以重建。”
这时,修女用非常敬佩的态度谈起修道院中最年长的那位修女——98岁的修女,她在修道院里已经过了76年了:“这位高寿的修女,前段时间住院了。住院期间,陪同的一位护士很受感动。当时这位修女闭上眼睛,以为她会死了,结果她又睁开眼,跟这位护士讲:生死中关键是要去爱。这位护士就此被感化了,和她的孩子现在正准备受洗。”

马神父又接着询问修女院的日常生活。修女介绍道:“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早上六点开始祷告、祈祷,之后是大家聚在一起读经文、做弥撒。弥撒之后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早餐,早餐之后,大家在静默中开始工作,一直到午饭之前的祷告,大家又聚到一起。午餐之后有半个小时自由的谈论时间,之后大家就各自重新回到静默中,或者读书或者祷告。”

此时,圣心大教堂的钟声恰好响起。修女说道:“每天就是以这个钟声为标志。午餐,各自回去静默之后,会有敲钟,大家再聚到一起祈祷,祈祷之后又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各自在静默中去工作,之后铃声会把大家再聚到一起祈祷。之后就是晚餐了,晚餐之后大概有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钟自由讨论的时间,之后就是晚祷,晚祷之后还有一段自由时间,一般都不说话,最后就是睡前祷告。这三个时段一般会读一段圣经,还有一段灵修大师的忠言。有时候也会读一些历史相关的书,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就读了一本教会历史的书。”
马神父笑着问:“不让人说话,会不会是个很大的问题呢?”
修女:“每天只有两个时间可以说话,一个是午餐之后,一个是晚餐之后。多用心去生活,就会去克服语言上的困难。”
马神父:“我之前问一位迦密会的会长,怎么样教刚进来的修士或是修女祈祷。那个会长就说,教不了。”
修女:“我们不能教别人,只能教自己去祈祷。祈祷就像呼吸一样,如果我们呼吸有问题的话,那我们就要去检查一下,比方说去见一位长者、有经验的人,让他们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灵修导师的人选,可以是修女也可以是神父。一般来说,这个导师是修道院的负责人,也是一位会母,或者是专门负责新修女的人,也有可能是在外面找一位神父指导。”
张彦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不知这位修女是怎样的历程,简单用一两句话分享一下。”
修女:“在这个修女院里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的修会历程。我从小当然也喜欢玩,但是也非常喜欢安静、喜欢祈祷。随着时间推展,我慢慢发现其他人也是这样喜欢静下来祈祷的,所以慢慢就进了这个修院。”

在短短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这所大部分时间处于静默之中的修道院,在修道上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想问,但是时间飞逝,一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想到法宝法师还有很多的信众正在灵山会等着我们,我们只能和马神父和修女作别,踏上下一个旅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