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香港宝莲禅寺受戒心得之九:受戒心得

(2015-02-28 09:28:44)
标签:

佛学

佛教文化

受戒心得

分类: 僧众弟子
2014年香港宝莲禅寺受戒心得之九:
    受戒心得   
    弟子此时此刻已经真正成为一个菩萨比丘了。虽然这个身份的转变没给自己一下子带来很大的跨越,但弟子知道在走向成佛这条路上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了,这个信心的建立是多方面的。弟子从佛陀的慈悲和智慧、善知识常住的功德、受戒过程中感受到的法师们的功德、自己的不足与期望这四点来分享。
    首先,是佛陀的慈悲和智慧。让弟子真正感受到佛陀的确是一个伟大无私、博爱睿智的导师,他所教授给我们的确确实实为大家好,为了众生都能离苦得乐。戒期期间贤佳法师给我们粗略的讲了一遍具足戒,从戒里面可以深深感受到佛陀的慈悲和智慧。佛陀制戒的很大因缘是为了护弟子的心,护居士的心,让僧团和合,令正法久住。
    一方面戒就像是佛陀制定的法律,比丘们不可以违犯。通过约束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心在向外缘的时候会关照到行为的当下是否触犯到戒律,从而让他们的心越来越趋向于定,向外攀缘的念越来越少,最后由定生起断灭烦恼的智慧。
    另一方面,佛陀制戒都是结合当时的社会道德风俗而制。很多条戒律都关系到礼节和威仪,限制比丘们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以避免世人的讥嫌,让比丘们成为人天师表。这样既可以护居士们的心,让他们对僧团产生欢喜心、依止心,从而令正法久住。
    最后,戒律里面对僧团内部一些纠纷解决办法做了相应的规定,从而避免纷争不止导致僧团内部分裂。
    佛陀制定戒律能有这么大的功效,首先体现了佛陀的威德。法师举了个例子说到当时的比丘宁可丢弃生命也不会去破坏佛陀制定的戒律,说明佛陀的威望和德行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以至于比丘们认为是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因佛陀制定的戒律而舍弃。这充分体现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让大家毫无保留的信任,让大家发自内心的遵循和依止佛陀的教诲。
    佛陀在僧团成立最初五年并没有制戒,之后才开始制广戒。直到比丘们有行为上的过错才集合僧团,对相应不好的行为制定戒律。一方面体现了佛陀对弟子们的尊重,不事先制定戒律来约束弟子们。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佛陀的智慧,让大家都认同这是不合法的行为需要约束,这样大家在以后持这条戒的时候主动性就会很强。
    戒为无上菩提本。《楞严经》里四种清净明诲提到若不断淫、杀、盗、妄,即使禅定现前也只能和魔王为伴。戒为证得无上智慧的基石,有戒才能有正定、正慧,最后直至成佛。佛在《遗教经》里明确要求弟子在自己涅槃后要以戒为师,由戒身口的行为开始,到戒心对外的攀缘、对五欲的贪着,一步步上去直到生定发慧。要是没有戒,我想很少有人能证得无上的智慧,佛法也很难流传到现在。我们现在还能继续听闻到佛法,靠的全是佛陀的慈悲和智慧。
 
2014年香港宝莲禅寺受戒心得之九:受戒心得
    其次,是感受到善知识、常住的重要性。到戒场后和其他戒子们的对比,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常住的慈悲和功德,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好的团体是多么不容易。就像那句话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成佛本来就是长远的事情,要是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没有同行善友的鼓励和拉拔,不免退失信心。自己这一年半时间走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烦恼为伴。刚来寺那时候心力的确很强,干活时毫无保留,能干多少是多少。后来烦恼慢慢占据了上风,承担过程中能缘到的佛法并不多,世俗的知见欲望还是很重。如果没有法师们的以身作则,不辞拉拔,我想也走不到今天。书记法师们都是在为寺庙、为师父的弘法事业、为众生无私奉献着,僧团的法师们也都尽心尽责的承担着自己的岗位,我们的班导法师贤品法师更是对我们不离不弃,就像慈父般关怀着我们。这次受戒前僧团还特意给我们安排戒前教育课,安排时间给我们露罪忏悔,让我们发起真正的惭愧心。《遗教经》里说到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要是没有常住的安排对自己往昔所造的那些恶业都已经麻木了,很少会去系统完整的重新过一遍。人要是没有惭愧心、感恩心,就连畜生都不如了。所有这些让我感受到常住是对我们负责的,是真正为了我们的法身慧命着想。在宝莲禅寺那边,每次想起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是何等的幸运,要是没有龙泉寺这个大家庭,无限生命中还不知道要去哪个轮回站点停靠呢。师父的功德那就更不用说了,这次出去之后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师父的功德。大的方面,这次传戒本身离不开师父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寺里就能顺利拿到港澳通行证获得受戒的名额都是师父的功德。师父既成就了我们,更是不断为佛教在续佛慧命上呕心沥血着。
    再次,是受戒过程中感受到的法师们的功德。这次传戒的引礼师们主要是从辽宁北普陀寺过来的。他们在整个传戒过程中非常尽心尽责,就像有位法师说的,我们戒子生病了可以请假,但他们引礼师们从来没有请假缺席过。其中三师父分几堂课给我们讲了菩萨戒,四师父给我们上法器课。我发现四师父特别调柔,遇到境界能做到心不随境转。他两次上课麦克风都有问题,其中一次一位法师在旁边装卸电池声音非常大,时间也特别长,但他无论脸上还是说话的语气上都是表现出非常的镇定,一切都是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始终保持着微笑。
 
2014年香港宝莲禅寺受戒心得之九:受戒心得
 
    三师父的一个特点就是广学多闻、博闻强记,他每次给我们上课都是引经据典,对一些诗词偈颂背诵如流。他在生活中非常用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能用心用佛法去观照,每次说到一条戒他都能举出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例子,使得我们对这条戒更好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在他身上能感受到那种大乘菩萨的精神。他说现在很多人念佛只顾自己往生,但现实并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人都不饿,娑婆世界还有很多众生要去度,虽然我们没法改变末法的命运,但如果大家都不去做,佛法就会衰亡得更快。他和四师父03年在云门寺受的戒,之后他去平兴寺学了五年的戒,目前在一个寺院做住持,也是辽宁锦州佛教协会的副会长,真正承担着续佛慧命的重任。这都是弟子非常值得学习的,无论是他强大的心力、宽广的心胸,还是渊博的知识,都是弟子以后努力的方向。
    这次传戒是在宝莲禅寺举办的,宝莲禅寺在香港建寺已经有一百多年,但之前都是名不见经传,自从天坛大佛起来后,宝莲禅寺一跃成为香港最大的寺庙。而完成这一伟大跨越的全靠智慧长老的愿力和健钊长老的行动力。他们当初一穷二白,既没有钱,也没有材料,但就是敢于发这个愿。佛法一直讲因缘果报。没有这个因,就永远不会有这个果;只有种下这个因,才有长出这个果的希望。作为我们出家人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发愿,有愿才有目标,有目标才会产生行动力,这样才不会虚度人生。健钊长老的行动力非常值得人钦佩,智慧长老规划后健钊长老负责落实相关想法。整个宝莲禅寺不到二十个常住,而且年轻能正在承担的人不到一半,在这样的一种现状下继天坛大佛后宝莲禅寺又盖起了万佛宝殿。整个工程历时八九年,中间遇到的困难也非常多,之前的天坛大佛从最初的想法到九三年落成也经历了二十多年,中间的坎坎坷坷肯定是无法言喻了,但都坚持下来了。就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付出才有今天崭新的宝莲禅寺。都说学佛坚持难,我想这些大德们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发愿坚持、不畏艰难。佛法能在中国弘扬开来,靠的也都是祖师们无私的发心和超乎常人的毅力,玄奘大师当初西行孤身一人,就是凭着宁向西而死、不向东而活的决心和毅力,才能在中国史上、世界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最后,谈下弟子本身的不足和对未来的期望。弟子学佛比较晚,对佛法义理也没能很好地去深入了解过,能在龙泉寺出家并在师父座下剃度受戒,我想是被师父弘法度生的愿力给拉拔过来的。因为我觉得自己本身善根极其微弱,在世间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好的师法友团体,导致自己造下了不少的恶业。刚来山上那时候慢心、疑心特别重,总觉得自己某些能力比别人强,对别人关于佛法的认识见解总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还有就是心不够坚定,对于自己定下的目标不是被困难懒惰折服了,就是被外缘带跑了。弟子知道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戒期期间给自己安排定课,从每天的定课开始让自己的心不散。这样的确有效果,定课也一直坚持到现在。但光这样是很微不足道的,受了戒之后就是菩萨比丘了,需要承担起续佛慧命、度化众生的责任。尤其是回来后看到僧团法师和居士们这么隆重的迎接我们,感觉自己能给予他们的东西真是太少。戒期期间自己也在背《遗教经》,里面都是非常朴实警策激励人的法语,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世尊成佛靠的也是用顽强的毅力,不懈怠的精神在无限生命中一点一滴一步一步累积的结果。弟子以后的目标是坚持每天深入经藏、广学多闻、使佛法生活化,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佛法以报众生恩、师长恩、父母恩,用心承担师长的弘法利生事业,不浪费每一刻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