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五十二:不同与大同(上)

(2015-03-02 11:56:53)
标签:

佛学

佛教文化

参访交流

欧洲之行

分类: 寺院报道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五十二:

不同与大同(上)  

 

    午斋时,有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李晓红:“法师,您说浪费了消耗福报,吃完了不消化不也是消耗福报吗?”

    周韶毅:“那到底吃还是不吃呢?”

    贤清法师:“所以人活着就是矛盾,人活着就是痛苦。”

    张龙:“左右都是苦,左右也都是乐。”

    贤清法师:“你说人死了吧,人死了也是苦,所以没有好时候。能体会到人活着是矛盾,这个人的境界已经不一般了。”不能体会到,就会为有矛盾而痛苦。

    师父说,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矛盾是现实、客观的存在,认识到了矛盾,就是超越矛盾,超越二元对立的开始了吧?不同的本质是大同,大同的表现是不同。

 

湖、花、钟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五十二:不同与大同(上)

 

    沿着一路的湖光山色,我们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日内瓦大学。

    经过日内瓦湖时,我们在此小憩。湖畔有一个花钟的“始祖”——日内瓦花钟,将花园与钟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花卉开放的时间特性在这个花钟上得到充分运用。湖上的喷泉,正在高喷出水,赵导介绍说,这里原来是一个水泵。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水泵反而成为著名的景点,这难道也是“天然去雕饰”的妙处?虽处城市中心,湖水却是清澈见底,低头能看到鱼儿在来来回回地游动。水面湛蓝,远远地泊着一些游船,有点马赛港口的感觉,少了一些热闹多了一分空间。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努力撑着掌,想要逆流而上,却被湖水冲得只能顺水而下。悟光法师:“小鸭子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王硕:“随业漂流。”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五十二:不同与大同(上)

 

    在城市里,能有这样干净的湖水,真是值得赞叹。一般情况下,科技越发达,环境就越恶劣。现代科技与环境保护,常常是一对矛盾。

    在这座其中40%的人口有着180个国籍的城市里,路上的车行驶速度适中,人们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街上的建筑物也颇有历史感,热闹中不失和谐。很快,我们就到了日内瓦大学。

 

三、二、一

    日内瓦大学享有国际声誉,是集合了欧洲12所最优秀的研究型大学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的成员之一。这所位于城市中间的大学,面积不算很大,被街道分割成几个区域,在她的主校区的户外区域,有遮阳棚、木制的观光车(1887年制)、格子画在地面上的巨型国际象棋,很多人在高大的法国梧桐下的草坪上晒太阳,唱歌,或者遛狗,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市民的公园。开放与自由的理念,把市区与大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五十二:不同与大同(上)

 

    日内瓦大学由著名的宗教改革人物加尔文(1509-1564)于1559年创立,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在校园内有一面长100米的雕塑和浮雕墙,是为宗教改革纪念碑,建于1909年,当时正是加尔文诞辰500周年和日内瓦大学成立450周年。在碑的正中间,有四尊高大的全身雕像,高5米,他们是加尔文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奥多尔·德贝兹约翰·加尔文、威廉·法瑞尔和约翰·诺克斯。在碑的上方,是一行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即光明”,这是宗教改革和日内瓦的格言。加尔文主义的要点为“完全无能力”、“无条件选择”、“有限的代赎”、“圣徒蒙保守”和“由长老治理教会”。加尔文因为接纳大量欧洲新教难民移民日内瓦,使得日内瓦成为新教的中心。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五十二:不同与大同(上)

 

    新教,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是“新教,即基督教新教,是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会教会基督徒形成的一系列新宗派的统称,与‘公教’、‘正教’并列为基督教三大派别。”基督教产生后,在罗马帝国境内,逐步分化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东部教会承袭希腊传统,西部教会承袭拉丁传统。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也称为“东正教”、“希腊正教”;西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普世性,因此称为“公教”、“罗马公教”,传入中国后,被译为“天主教”。16世纪在天主教内部发生宗教改革运动,一批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新派别因为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性而被称为“抗议宗”,统称“新教”,也就是与被认为是旧教的天主教相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使新教形成了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三个主要派别。汉语中,称新教为“基督教”。天主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严格的教阶制度,以教皇为最高首领。新教反对天主教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主要有主教制、长老制、公理制等。东正教在历史上将君士坦丁堡牧首称为“普世牧首”,但是只享有名义上的首席地位。16世纪以来,形成了多个自主教会和自治教会。

    “基督宗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宣扬独一无二的上帝、三位一体、原罪、救赎、末世等,在这些方面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差别不大。与天主教相比,新教在教义上强调“因信称义”,重视信徒与上帝直接相通。《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是基督教各派共同的经典。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所用的《新约》基本相同,但《旧约》差别较大。天主教、东正教所用的《旧约》内容比新教多出一些。在宗教礼仪上,天主教、东正教奉行七件圣事,即洗礼、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婚配;新教则只强调洗礼和圣餐两种圣事。有些新教派别甚至放弃了所有圣事。

 

愿、缘、圆

    因为事先并没有预约,虽然怀抱着希望,一时只能在校园里来回走走,与随缘认识的学生聊聊天,看看各个院系。虽然如此,已经在前面数天的寻找、创造因缘的锻炼中,习惯于现场联络交流的同行善友们,开始积极地寻找机会。看到两位中国学生,本来是日文翻译的靳学勤鼓足勇气,想着虽然不会欧洲语言,总能说中文吧,迎上前去,没想到两位欣然同意带我们继续参观。而这鼓足勇气的一问,又开启了一段善缘。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五十二:不同与大同(上)

 

    两位留学生带大家到宗教系所在的大楼参观。悟光法师一眼就看到了海报墙上的佛像。王硕连忙凑上前去,发现这一整张海报,要么就是佛像,要么就是高僧像,猜想里面的办公室一定与佛教有关。于是,推开一扇门,向办公室里面的人打听外面的海报的情况。一位和颜悦色的老师抬起头来,听到外面有关于佛教的海报,于是走出来。

    来到海报旁边,王硕向他介绍说,我们是一个佛教代表团,想看看未来有没有在日内瓦大学进行佛教或者宗教讲座交流的机会,他热忱介绍说,海报是由文学院发布的,讲座可以与文学院联系。王硕鼓足勇气问,想不想和我们的法师交流。他爽快答应。王硕连忙小跑到法师和大家正在参观的办公室,告诉法师。平常遇到这种情况,印象里只是拿几张光盘,今天法师却让带着师父侧记、感悟人生等“厚礼”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五十二:不同与大同(上)

 

    看到教授从办公室走出来,王硕又小跑到教授旁边,远远指着悟光法师说,那是我们代表团的团长。互相问好之后,悟光法师开始向教授介绍这两本书,然后询问教授是哪里人,请教授介绍这个学院的人数、学科等信息,教授都十分认真地给予回答。教授叫弗朗西斯,看上去为人非常和善。当他在表述的时候,便会看着翻译说,而当他说完之后,法师开始以中文回应时,尽管听不懂,教授依然会以真诚柔和的目光看着法师。

 

中、瑞、泰

    说着说着,法师突然说,要不找个地方坐坐吧。弗朗西斯教授把我们带到一间空着的教室。奇妙的是,教室的大小,刚好能容下我们代表团的成员,而且教授这一回去,大家还有时间架好摄像机,准备好照相机的站位,开动录音笔。不一会,教授就捧着三本看上去很有年头的书回来。这是什么?大家都很好奇地张望。

    法师叹道:“好古老的书啊。”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五十二:不同与大同(上)

    教授说:“日内瓦大学很古老,我也带来了几本古老的书。这是1510年出版的《圣经》不同版本,通过对比来研究哪个更贴近原义,这是宗教上第一批印刷书籍。另外一本是1520年出版的,也是新教刚出现时最早出版的书,作者是马丁·路德,是第一版印刷的原版书籍。还有一本是介绍加尔文——这所大学的创立者。”听这位教授介绍,在网络上,可以学习到相关的英法双语的课程,约有5000到10000名学生在线,他是其中的授课老师之一。

    教授接着说,“我很喜欢中国,到过中国多次。第一次是到中国五台山,那时二十多年前。碰到了一个天主教神父,也见到了佛教的和尚。那位佛教僧侣在法国修道院待了10年,天主教神父在五台山待了10年,彼此是两所修道院的交换生。当时,佛教僧侣问了神父一个问题:‘我不明白您怎能以如此简单的文本(指《圣经》),便能过如此神圣的生活?文本虽然简单,但人们的生活却很好。’神父答:‘不。我们也以身体祈祷,不止以思想,或者心灵。’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了解彼此。”

    教授接下来讲的事情,更一步说明了他与佛教的缘分。泰国国王在日内瓦求学期间,教授与泰国佛教也有了更深的因缘。国王邀请教授来负责全泰国的法语教学事务。以这种方式,教授对于泰国、对于佛教都有相当的了解。教授评价说,佛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

    在这里偶遇这位与基督教、佛教都有缘的教授,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抓住这一难得的机缘,我们向教授继续请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