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翻译实践人才
——2013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纪实之六
10月31日下午,来自华为公司翻译中心的周秋实先生和大家分享了关于华为公司建设翻译中心实习基地的情况。周先生思路清晰、语言扼要,将翻译中心的项目背景、行业现状、收获等清楚地展现给了大家,为与会者带来诸多方面的启迪。
华为公司翻译中心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使华为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翻译实习基地之一。目前与华为合作的高校共31所,其中22所学校向华为派遣了实习生。这些高校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南京,还有美国的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华为67%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所以其翻译业务主要是汉英翻译。基于这个特点,对华为翻译的技术有两个要求:一是语言的本地化适应性,二是通信技术的准确性。在这两个要求中,华为更看重第二个要求。即便是语言大师,如果不理解原稿的意思,也是翻不好的。科技翻译和通信翻译首要的质量要素就是准确性。

基于这个能力要求,翻译岗位的招聘存在三个困境:第一个是新人上手慢,现在做翻译的一般都是英文专业,属于文科类,要理解通信类这样理科工科性的专业和技术还是比较难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新人之前对这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到了公司之后面临的学习压力和成长压力就非常大,到了公司以后才开始渐进式的补课。另外再加上任务压力很大,就导致第二个困境,也就是翻译岗位的离职率相对其它岗位是偏高的。这也是因为学生在入职华为之前对这个岗位要求不是很了解,就知道华为是500强,来了才知道从文科生转到理科工科思维极其痛苦,有些人才就流失掉了。第三个困境,就是企业的要求极其高,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这个要求的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们的招聘合作率也比较低,2012年的招聘比率大概是30个学生里面可以找到1个,所以公司的招聘投入也非常大。
再看看行业资源的现状。在技术翻译行业所做的调查显示,在南京所有高校翻译硕士里面,未来有意愿从事翻译工作的比例还不到50%,有些同学只是先拿一个文凭,提高自己英语水平,未来做一些面向市场的工作,对未来成为高层次应用性翻译型人才兴趣不大,这就违背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翻译硕士)设计的初衷。大家知道,MTI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的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方面,企业要求高;另外一方面,行业资源对企业的要求不是很了解,双方缺乏沟通的途径。恰逢其时,全国高校向华为抛出了橄榄枝,也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给了华为一个实习合作的渠道。这个渠道可以让彼此更加了解,一方面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个岗位的特点,另外一方面也让用人单位更加了解学生的特点。
华为对实习合作非常重视,把这个作为公司内部的项目去承载。既然是项目,就会涉及项目的收益。这个项目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人才个人,还是对企业自身都是有帮助的,可以说是三赢:

一是学校的赢。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是MTI项目设立的初衷。华为公司作为通信领域全球领导者之一,符合人才成长的环境。高校和华为合作后能够建立起一个人才培养的渠道,学生如果有志成为科技行业翻译专才,来华为实习是有这个机会的。如果实习工作中特别优秀,就有机会入职华为成为正式员工,享受非常丰厚的待遇。同时,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也可以作为高校教学资源的补充。今年我们在内部选拔了26高级专业工程师,都是业务骨干,到各个学校担任企业方面的导师,还有7所学校签署合作成为硕士导师,到各个高校去讲座,讲述理论和业务实践的案例,这些课程都很受欢迎。他们是常年工作在第一线,可以说身经百战是有故事的人,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校就将这些课程编入辅修课程,让学生们来修,我们也很乐意去讲,因为从企业角度来讲,也是锻炼员工的好机会,套上硕士生导师的帽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会更加认真准备自己的业务实践。收了研究生以后,包括讲课、毕业答辩都要一条龙的负责,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当然我们这个授课不是单向的,是双向的,也会从学校内部发掘一些优秀的经理课程,引入到公司的培训中来。
二是人才个人的赢。2011年华为招收了154实习生,6个月很轻松地完成12万字。在这半年里,他们都经历了技术的成长和心态上的成熟,最重要的是传承。华为公司的宗旨是以客户为中心,比如一个同学对口一个业务,本来要下班了,这时客户经理有一个紧急的翻译,打乱了他原有的计划,结果又翻译了4个小时,当天还是顺利交付。尽管如此,这位同学心理很不理解,可是这个材料客户经理已经写了一个通宵。通过这样的事情,同学们可以更加体会到公司对翻译服务的要求。还有一个案例,有一个翻译工作,翻译的同学粗心,原文是“打开”,结果他看错了,写成了“关闭”,一天损失几十万,客户投诉。翻译中心专门派人公关,跟顾客花了很多时间解释。这个案例我们跟每个学生都会讲,不要因为粗心引起准确性方面的错误。质量与服务都是我们不断强调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哪怕道理是在自己这里,都不要跟客户争执。同学们会有疑问:为什么不能平等对话?实际上,MTI的学生本质上跟服务生端茶倒水没有区别,在服务上的压力是有的,所以在这么多要求接踵而来的时候,实习的同学会顶不住。但在6个月的实习时间里,实习的同学们身上的变化是很多的。为了保证业务能力的成长,每位实习生也都安排了一位思想导师。我们的思想导师在业务和辅导能力方面都是过硬的,学生出现了什么业务上的问题或者思想上的问题都会照顾到。比如第一天要认识哪些人,电脑怎么配置,翻译效率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会有辅导。这样一来,专业知识方面也比较有保障,即使不留在华为公司,也会有很大的收益。
通过实习项目的开展,实习生在经过数月的实习之后,大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刚来的时候,有的实习生说:“最初我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既紧张又兴奋。没过几天,不适就接踵而来,生活作息不适应、领域知识不了解、电脑操作不熟练等等,一系列的负面因素让我每天都觉得压力山大。”也有实习生说:“记得刚开始处理软文翻译的时候,让当时初来乍到的我一头雾水。什么胶片啦、一指禅啦、友商啦这些东西,一眼看过去根本不知道指的是什么,更谈不上准确翻译了。”但数月过去之后,有的实习生就说:“曾经有同学问我:在华为实习很忙很辛苦吧?我笑笑,回答说:辛苦是相对的,我觉得忙得很开心。是的,我的心里是满足的,是充实的。”还有的说:“有一次跟师父一起走,师父问我:‘来这么久了,感觉怎样?’我说:‘每天睡觉前,会感觉这一天没有白活。’我热爱这份工作。这个职业一直是我心之所向。能够在华为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中,和这么多有着‘狼一样’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奋斗,让我觉得人生如此可爱。”
三是企业的赢。对企业来说,这样一方面在承担社会责任,另外一方面也在增加行业的影响力。前面说了三个困境,在人才的甄别方面,我们很难通过一个小时的面试考试,找到最适合的人。我们发现,通过实习招进来的员工表现质量普遍较高。去年我们在154名实习生里招了23名员工,正式入职的人员里A等比例有75%,平常一般只有10%,专业水平在正式入职后与一年左右的老员工持平。
华为总司翻译实践项目向与会者展示,与高校合作的方式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为其他行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带来借鉴。企业也要从自身出发,为自己的翻译需求准确定位,为翻译人才的培养下功夫研究方法,花心思做好培训引导工作。
周先生的讲座,让与会者发现翻译人才的培养很有潜力可挖,需要讲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正确的培养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