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化寺三坛大戒系列之54 :超越生命无常的业流

(2014-02-05 08:29:47)
标签:

出家心得

佛教文化

感悟人生

三坛大戒

南山广化寺

分类: 僧众弟子

2012年福建莆田广化寺三坛大戒受戒纪实·戒会后期(10/15)

超越生命无常的业流

——“登坛受具之后”选编之一

 

   “我能得戒吗?”这是受比丘戒前我内心最惊慌时候的反应。虽说戒体就是愿体,可是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是有很多担心。

    关于得戒说法很多,有说要观想。登戒坛前我只有努力祈求:“伟大的佛陀啊,请赐给我清净圆满的比丘具足戒体,我要用它去为众生拔苦与乐!”我也祈求授戒十师的加持:“弟子要继承这历经岁月,从本师释迦牟尼佛那里,经一代又一代僧伽辗转传续的清净圆满的比丘具足戒体!”我一遍又一遍地祈祷,一遍又一遍地倾诉!渐渐,心里产生一种很笃定、踏实的感觉:佛陀一定会满我无私的愿,赐给我清净圆满的比丘具足戒体。

 

01-现在说法。

现在说法

 

 02-师父亲书的“登坛”牌

“登坛”牌

 

 

03-礼请十师。 

礼请十师

 

04-大殿的前行仪轨。

大殿的前行仪轨

 

 05-坛上三师:戒和尚是师父、羯磨阿阇黎界诠法师和教授阿阇黎法空法师

坛上三师:戒和尚是师父、羯磨阿阇黎界诠法师和教授阿阇黎法空法师

 

 06-戒子们随十师来到戒场。

戒子们随十师来到戒场

 

 

    终于轮到我们这一坛去法堂前拈香了。我拈起香,注目法堂里面的戒坛和十师,庄重地向遍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祈祷。我看见戒坛当中三师一起向法堂外看来,视线落在我的身上,正中,恩师满脸微笑。我的内心更加踏实。稍后登坛。稳步登上戒坛,全神贯注目视坛仪、耳听羯磨,心里没有一丝慌乱,只有至诚地接受三宝地加被。当十师一起说“成就!”时,我心里极其笃定:“我得戒了!”

    之后,就是长久的欢喜,还有一丝兴奋——从白天持续到晚上。当周围的同戒们都睡了的时候,我一个人在阳台上,思绪不断变换,想到了很多东西,有佛教几千年的历史,有佛陀的恩德,也想到了母亲和其他家人,想到了在世间三十余年的人事,想到了出家三年多来的经历……最核心的感受是:我终于成为比丘,成为三界之中的人天师范了!几十年尘世的经历,几年里家人的不大理解都算不了什么,我的生命轨迹终于画到了这一点!这是我二十岁后由弱变强,一直的期待,却又像是已经延续过几千年的梦想、生命的宿愿;似乎是陌生,又天然有种熟悉的感觉。

    正是这种独特的感觉推动着我在高中毕业后开始越来越热心于探索生命的本原和意义,渐而对佛教思想产生浓厚兴趣,终致无可阻拦地成为佛教的出家弟子。在寺院几年对生命的思考、对佛法的熏习让我对人生的追求有了清晰的认识——没有什么比超越生命无常的业流更重要的事情了!是业力,可怕的业力,一直在制造着生命中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无常!出生、衰老、疾病、死亡,花木的凋零、地壳的震动、星体的陨落……背后的真正力量就是业力。

    业力使我们不想出生却不得不出生,有生就有衰老和死亡;业力令我们不想碰到的却不得不碰到,不想失去的却不得不失去,想得到的却得不到;业力让人世间有“飞来横祸”“红颜薄命”“怀才不遇”。而业力又根源于我们对世界、生命本质的错误认识,错误的认识让我们的人生行为也不正确,最终产生出痛苦。佛教的出家弟子就是全身心投入到超越生命无常的业流、彻底解决生命痛苦的人!一个秉受大乘菩萨戒的比丘更是以全身心帮助一切众生,彻底解决生命痛苦,作为自己崇高的使命和义无反顾的责任。

 

07-常住的精心准备,为的是营造一个庄严的氛围,启发戒子们的善根。

常住的精心准备,为的是营造一个庄严的氛围,启发戒子们的善根

 

 08-齐诵大悲咒净坛。

齐诵大悲咒净坛

 

09-十师登坛

十师登坛

 

10-慈悲的师父。

慈悲的师父

 

 11-慈悲的持德法师

慈悲的持德法师

 

 12-十师行圆具礼

十师行圆具礼

 

 13-请圣。

请圣

 

 14-十师登坛已必,即将开坛授戒。

十师登坛已必,即将开坛授戒

 

 15-今演毗尼法,续僧伽命脉。

今演毗尼法,续僧伽命脉

 

 

    这些,以前一直在思考,现在感受更加强烈。这是一个愿,一个目标,可是真要达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因此需要师长、同行善友不断地提携、拉拔。像受完比丘戒后,拿到戒本,大家一看,麻烦了,这又犯了!那又犯了!唉,太不容易了。一到晚上,大家都忙着互相忏悔。现在刚受戒,心力强猛,时间久了,一年、两年、三年……会不会慢慢退失信心,懈怠了,干脆不持了呢?考验在后面。现在很迫切的期望就是:受完戒后赶紧回去,依止师长、僧团好好学戒、持戒,并且大量学习,真正把大乘佛法的正见建立起来。

    生命的改变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但是,不管怎样苦都要坚持,因为不努力改变,生命还会更加痛苦。更何况,作为一名比丘,佛陀的弟子,他肩负着传承如来教法、救度一切众生脱离生死痛苦的重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