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记事(之二十四)

24、
客堂,是寺院的对外接待部门,日常行持中,僧俗分开,僧人们专心修行,与世俗社会打交道、处理种种事物的功能全都由客堂承担,客堂的负责法师叫知客师。
这些制度和名称都是从古时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知客师很忙,每天要见很多人,处理很多事务,常跟我讲一些他在客堂的所见所闻。他说,从来也没有见过某人中了奖跑到寺院里来找出家人分享他的狂喜和得意,除了集体参访、学习、关心佛教指导工作、访亲探友、寻师求道、超荐亡灵等,来的散客很多是来倾诉苦水的,出家人讲慈悲,一般都会认真接待、倾听,至少,有人倾听、理解,就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痛苦。
知客师讲,有的人,一见面,话没出口,就先落泪。怎么办呢?只能先听。然后再开导、劝慰,处理不了的,就去找更有经验的法师咨询。
这个世间,真的是很苦,以前常常看到一些古代描写的世间百态的文章,到了现代社会,从内心这个角度来说,也没有什么变化,不分贫富、地位,内心的痛苦和烦恼都一样。
佛门里不讲好人坏人,只讲人有痛苦、烦恼和无明。愚痴的人,行事就离谱、充满苦难,乃至匪夷所思,有智慧的,信因果,心地善良的行事就靠谱、生活就快乐、幸福。
客堂接待过一对八零后出生的年轻夫妻,做电子商务,一次被朋友骗走三百六十万,这个骗子朋友拿到钱,连老婆孩子都扔了,彻底跑了,消失了。而这对夫妻虽然很不理解被骗的事实,但是依然对骗子的老婆孩子萌生了同情心,打算帮助骗子遗弃掉的妻儿。他们来寺院就是倾诉这个事情,想找到心理上的依据。
听到这个故事,我就理解了为什么这对年轻的八零后的夫妇能有这么多钱。并相信他们将来会有更多的钱。
另有一个年轻人,后来据警察说是惯犯,来寺院里玩,忽然生病了,好心的义工照顾她,病中的她还不忘顺手拿走义工的电话。
知客师感慨,这样的生命认知如何继续她未来的的人生呢?对出家人而言,这个世界没有坏人,只有不明白的人,有的人认为做坏事乃至犯罪可以获得快乐,于是就去做,做坏事乃至犯罪怎么能获得快乐呢?只能遭受更大的痛苦啊。但是,真的就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信这一套,他就相信做坏事和犯罪能获得快乐。真是愚痴到极点了。
这个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是,空气中处处弥漫着苦难和迷惑。
一位有钱有地位的访客告诉知客师,她家里有抑郁症患者,每天她下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窗户,如果窗户是开的,她就立刻去往下看,看亲人有没有跳下去,如果没有,她就跑到楼下,痛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再上楼,回家。
天啊,这是怎么样的人生啊,我宁可相信这不是真的。
访客介绍,现在,抑郁症患者数量很惊人,一旦发病就很麻烦。一个家庭中,不幸摊上一个的话,无尽的苦难就降临了。
除了抑郁症,还有千奇百怪的各种疾病。一对八零后的年轻夫妻,带着重病的孩子来寺院,他们已经跑遍了京城的医院,最后得到的答案是,这种叫脑瘫的先天疾病,现代的医学还无能为力。
他们几乎花尽了积蓄,最后,来寺院里得到一些安慰和鼓励。好在他们很了不起,很坚强,只是,这样的遭遇在旁人看来实在是残酷。
有意外怀孕自知堕胎不对,但又无力面对,找来寺院寻求道德和伦理上的解答;有商海打拼间歇来寺院寻求成败的究竟原因;有宦海沉浮来寺院图一时的清静;还有附体,那种我们不熟悉的生命形式,但却真实存在着,附着在人的身上,来寺院里说稀奇古怪的话,做稀奇古怪的事情。
佛门里有更加科学与合理的生命认知,因果。
从前生到后世,我们的所作所为,决定了我们的生命质量。这么认识问题,就没什么抱怨的了,人人都可以从当下开始,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个比丘记事,就没想过要写这些,写着写着好像成了通俗的故事。这不是初衷,而是因为听知客师讲述之后,觉得如果文字真的可以对别人产生一些帮助的话,还是应该写这些,让更多的人了解善恶因果的道理,先从粗猛的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解决这些现实的内心苦难问题,再考虑探讨从我的师父那里学到更高、更深刻的精神世界里的道理。
我接受的佛法教育反复告诉我,佛法是心地法门,一切都从我们的内心寻找答案。痛苦来自我们的内心,解脱来自内心。远离苦难是可以做到的,方法就在我们的内心。
上根利智的当即放下,一般人需要慢慢放,已生善令增长,已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未生恶令不生。
好像也不复杂,但对人类而言,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