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未来
——龙泉寺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软件开发者大会”参会记行
2013年8月30、31日,由CSDN和《程序员》杂志联合主办的中国软件开发者大会在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举行,受主办方的邀请,龙泉寺信息中心两天来累计有10名义工参加,并听了多个分会场的演讲,了解业界新动向,向业界精英学习。


因为工作承担的关系,另一名常住义工和我分别在周五、周六带队去参加大会。我俩都不是做开发工作,前往大会一是整体关照参会义工与会情况,二是结合自己的承担,听取、学习一些相关的主题演讲。
IT人遇上佛法
参会当天,我把手机放到大会秘书处充电,去取回时很巧,《程序员》杂志的主编孟迎霞老师在。孟老师身穿黑色套裙,干净、利索而不失温婉、亲切。我和孟老师见面次数不多,越来越像故人相逢。这次参会是龙泉寺信息中心成立两周年来参加行业技术盛会人数最多的一次。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感到意外和惊喜,主办方CSDN的蒋涛、孟迎霞等人用心关照,孟老师还请酒店餐饮准备素餐,这一份用心让我们备受感动和感到温暖。


寺院,在常识里,是宗教场所;宗教,尤其是佛教,常常被蒙上低调而神秘的面纱。我觉得如蒋涛等人,是善良而开放的。在到寺里来参访前,在和我们交流前,他们和外界一样,对寺里的这个由IT青年组成的义工团队不了解。也许他们同样好奇,有很多疑问,但毕竟他们来了,然后,发现有这么一群人,左手宗教,右手科技,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菜园、斋堂、慈善,这里的生活,这里的事业,真正打动他们的不是寺院里有IT,而是佛法,佛法和IT的结合,和当代技术的结合,当他们体验过后,感受到佛法尽管高深,但也亲切,不是束之高阁,而是可以深入人间。


今年参加了几次行业技术大会,在我看来,发起人、组织人、演讲人等等,都很有奉献精神,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佛教讲“自利利他”,讲“行菩萨道”。在这一点,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这大概是为什么业界人士和我们能够交流无碍,因为他们本身具有这样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的缘。
宗旨和发心
尽管知道这是一个技术盛会,但心里也在犹豫是否前往,更多地是不想去了。理由:大会主要面向开发者,而我不是开发人员;也已经多次参加技术会议,小白一个还到处打酱油,占用公共资源,心里惭愧,生起躲起来的心。
我在山上办公室里哼哼唧唧,同行们知道我又有机会要去学习了,一个劲地“随喜”,我却不怎么喜。有一天上完早课后,一位同行还特别过来开导我,想想师父做那么多事情都是为了什么?如果佛法不和现代科技结合,不走出去,社会还是像过去那样看佛教,迷信、神秘。又比如动漫弘法,以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佛法就有更多的人乐于接受,因此获得利益。要学会从师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代表信息中心去参加行业会议,是表示我们与社会、行业进行互动、融入、学习的一种态度。我们对社会而言,其实和大家一样,也是很亲切的。同行具有正见的一番话说得我很惭愧,也醒悟过来。先前心里所缘的是自己的喜怒哀乐,能不能听懂,喜不喜欢去,以情绪为决策依据,忘记宗旨和发心,这些都是“我慢”、“我执”的表现。障碍学习的就是慢心。学佛的人学习五明实际上就是掌握最新的、社会上面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当时社会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也是佛法,也是菩萨道的精神。
道由心生
周六上午我在“产品与设计专题论坛”听了两场演讲,《信息饥渴》(或译《信息焦虑》,是龙泉寺信息中心“信息架构学习小组”正在学习的一本书)上说,“学习的关键在于记住感兴趣的东西,理解是兴趣的产物。”这是很生动的两场演讲,是人人皆宜的演讲,大量来自生活的案例让人觉得产品设计就在身边,比如,地铁/公交的警示语、路牌、餐馆菜单、微波炉按钮等,非常接地气。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产品,每个人都是产品的使用者,具有最丰富的产品使用的经验;每一个人也可以是产品的设计师。
演讲人提到的案例中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烤面包机和电热水锅,当购买的烤面包机和电热水锅造型简单、按钮较少时,演讲人很喜欢用;当购买的烤面包机和电热水锅功能强大,有一堆的按钮和电脑微控键,演讲人不知道怎么使用了。这让我想到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传递设计;二是信息的设计需求。


首先谈一谈信息的“传递设计”。《信息饥渴》里说,“人们一旦知道如何做一件事情并且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要再把他放还到不了解事物之前的状态是何等的不可能。”作为设计师/软件开发者,那些想法、思路和实现的操作方式是从我们脑子里冒出来的,无论多么别扭也会在我们的大脑里通常无阻。但是,“在为目标听众设计信息时,要明白他们对你认为想当然的知识可能根本无从入手。”看起来人们在面对陌生的东西时,哪怕一点点不顺利,也很容易产生烦恼、不安。“深刻体会不了解事物时对它的印象,这种体会有助于对你对信息的调整。”
再谈一谈信息的“设计需求”。把多功能集成于一物不是技术问题,问题是,是否足够复杂才值得支付相应的价值,是不是为了显示出值得支付的价值制造方就把功能制造得全面而复杂;对于购买方,也许购买时很过瘾,使用时只需要其中的小部分功能,为了从复杂的功能中扒出需要用的部分来,还费了老大的劲学习、研究,起很多的烦恼。演讲嘉宾陈谦在演讲中提到“减少信息噪音的方法之一是删除”,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购买,回归到核心需求才是根本。

周六下午,前往参会学习的义工们听完演讲,在离会场最近的一位同行家做了结行,分享各自听到的内容,进行了研讨。两天下来,义工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承担分别听取了“编程语言与工具”、“前端与HTML5”、“大数据分析与BI”、“IT基础设施与运维”、“产品与设计”、“研发管理”、“架构实践”等专题论坛,总结分享时,大家认为收获很多,受到的启发很大,不虚此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