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缘再续
2012年7月28-29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刘萌女士来北京龙泉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访体验,受到龙泉寺监院禅兴法师和翻译中心、研修处主管法师悟光法师的热情接待。此次来访,是刘萌女士和龙泉寺在联合国所结善缘的延续。
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
美国结缘
龙泉寺美国参访团访美期间,刘萌女士曾热情接待参访团一行参访联合国总部。刘萌女士与龙泉寺结缘也很有意思。她今年订阅了耶鲁大学学校活动日程,是利用一个不太常用的邮箱,而且并不是每期活动都看,特别巧的刚从巴西出差回来的她,打开邮箱看到龙泉寺美国参访团在耶鲁的活动信息,一看是龙泉寺,感到特别亲切,虽然并不认识耶鲁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人,还是主动给该会主席发信,要到了龙泉寺参访团的联系方式。于是就有了我们在联合国的参访交流,结下了这一殊胜善缘。

分享感悟
不可能中的可能 破除常执
在美国期间,刘萌女士就希望回国时一定要到龙泉寺参访。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来寺参访的因缘成熟。可是近期一直天气预报有暴雨,我们也在担心此次参访是否会因为天气受到影响。最后发现,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天公非常作美,几乎是我们需要什么天气就是什么天气。周六晚上在有机农场的室外座谈交流,天气预报有大暴雨,而且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闪电在空中不时出现,可是一直到我们交流结束,雨也没有下。规划中的爬山活动,担心道路上有太多积水以及爬山过程中会继续下雨,实际是一早就是多日未见的大晴天,雨后新晴,刚好适合爬山,而且路上并没有积水的障碍。还有一件,在借用会议室时,按照惯例周四晚上再借已经很迟,肯定被预定出去了,而且往常那个时间都有部门固定使用来开会的。当说出这种担心的时候,法师说道,“这是常执,没有试怎么知道不可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电话,果然借到了会议室,真是不可思议。此次参访的筹备及正行过程中发生了诸多不可能的事情,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事情都是在变化的,如果我们以为不可能,那事情也就不可能做成了,可是如果我们确定了要去做的目标,然后用心去做,不给自己事先设定不可能,没有不可能的事情,不能有自性执,事情都是无常变化的,完全可以靠愿力和努力来改变。

在龙泉寺山门前
传统寺院学修生活
“刚到寺里,心一下变静了,这边的环境非常好,这种气场,这种感觉,让人很快融入进来了。”一道来参访的刘萌女士的朋友吴婷如是说。
早晚课,在庄严的佛堂中,与法师共同唱诵,悠扬的梵呗令人震撼,气场非常强大,让第一次参加的刘萌女士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

雨过天晴
过堂,食存五观,心怀感恩,用斋的整个过程不能说话,只能靠手语交流。分发给每个人的所有食物必须食用干净,不能浪费。所有这些都在寺院中被认真地实践着,也让两位来访者体会到寺院中衣食住行处处都是修行。
环保理念值得推广
工作中就在推广环保理念的刘萌女士,第一次来拜访龙泉寺,在寺院中走了十几分钟就观察到寺里一些非常好的理念,比如节约用水,水房及卫生间的废水收集再利用,比如垃圾的分类和回收,都非常环保,表示龙泉寺的这些理念和做法可以向全社会倡导,有必要在更多的在中国老百姓中推广开来。

在龙泉寺水库旁
随喜 感恩
“昨天和一群可爱的人结缘,他们修行于北京郊区凤凰岭的龙泉寺中,自给自足,只吃素,不剩饭,互帮互助,照相时不说茄子,说“随喜”,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感恩’。缘,妙不可言。”接待过龙泉寺参访团之后,刘萌女士在她的微博上如是说。并且她很快学会了“感恩”、“随喜”这两个词,将自己的QQ签名档改为“感恩随喜”。

在龙泉寺大地心农场交流
此次来龙泉寺参访,更是加深了对这两个词的体认。由此也不禁想到早在两年前悟光法师带着义工参观北大的时候,在不同场合的合影,法师带领大家齐声说“随喜”,这一简单的举动引发了诸多北大学生的兴趣,也许就是这么一个好奇的念头,就为他们在无限生命中种下了善根。我们期待着佛教文化在更多方面向更多的领域推广传播。
未来善缘继续
“非常感激,通过参加普佛等仪式,以及亲自走到各个部门办公室和各个部门的师兄见面,加深了对龙泉寺的了解。龙泉寺是一个让我特别耳目一新,有很深感触的,非常有缘的寺院,改变了原来对传统寺院的看法,让我了解到龙泉寺是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寺院,是一个与时俱进,有个性的寺院,挺与众不同的。另外通过悟光法师的指导帮助以及与大家的交流学习,让我有了更深刻的启发,非常感恩!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在美国迎接龙泉寺的到来,以后回国也会再次创造机会再次拜访。”两天的参访体验结束时,刘萌女士感叹道。

登山俯瞰龙泉寺

在龙泉寺瞭望台
因缘不可思议,龙泉寺美国之行结下的善缘,在一个月内就有回访。相信随着龙泉寺国际化弘法事业的开展,各种善缘会越来越多,众缘和合,所有的善缘都会相续,继续增长,向前发展,通过共同努力佛法在全世界定会广弘开来,利益无量众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