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三十七:
众善奉行,践行佛教理念(三)
——记“佛教道德四人谈”电视论坛实录

主持人:
法师的分享让我们想到很多事情。当我们的心中有很多疑惑的时候应该去找我们的父母,去孝顺我们的父母,去想想我们到底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的是不是足够。法师讲了许多他们在佛法上面的理论、智慧、经验以及教导。现在接下来要开放给现场的朋友。我知道很多人是带着疑问来的,或者没有疑问,也许只是想提供一些观点和法师们探讨,都没有关系。请各位提问的时候,问题一定尽量简短。在大家做准备的同时,我先提问我的问题。
我想佛法在西方社会推行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恒实法师还有照初法师,从他们的言论来看,好像是佛法在西方社会有很大的效果。我们来评估佛法在西方社会产生的成效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是让很多人进入我们的佛堂?作为一个华人来说,哎呀!西方有这么佛教徒,这就是我们的优越感,这是一种成效吗?我们应该从哪个角度来评估佛法在西方的成效?
照初法师:
在西方社会,我们弘法的时候,用更实用的教育来教,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教导他们怎么认识佛教,怎么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佛教不是一般认为好像人死了之后用这个佛教。他需要解决眼前的问题。那这个时候他就会来问,每一天都有人来问家庭的、夫妻之间的还有父母之间的生活上的很多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用日常生活的东西来分析,再拿佛教理论、佛教观点来给他们解释,这个时候不是叫他去做功德,不是叫他去拜什么或者是做一些一般是我们宗教界所做的一些东西。我们是给方法让他自己了解问题在哪里,这个时候很容易教导他们。像我们那里,十几岁的小孩子来得很多,时常我也会带很多学生,或者去学校讲,介绍佛教的作风,我们不谈佛说这个,佛说那个。我们只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方法有没有用,要他自己实践,让他自己看,有用,他就不管它是什么。我们也不一定认为他是佛弟子,但可以慢慢把他吸引进来,好好学习佛法。这个手段方式是不一样的。
恒实法师:
照初法师说的是经验之谈。他真的有这个经验。很多人在西方他们想打坐,meditation为主,你说道德,他说:“这个有什么关系?我就是喜欢meditate。”我们就说:“meditation?那你有没有得到什么境界呢?”他说:“对了,妄想纷飞啊!”那就是说是不是因为你悟了?你如果打坐,你的境界要想深入、安静,那你就要先研究戒。你杀人,你坐的时候,头就会昏乱;你偷东西,你就总是不安;如果你邪淫,不老实的话,你又结婚了,你的心就会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怎么会入定呢?就一个一个给他来解释戒律道德的重要性。他们说:“哦,如果我打坐可以更安静的话,我就可以持戒了,用这个方法。”其实物质文明的一个社会,像西方的话,你什么时候欲念强,你的烦恼就会强,就会很重。所以,我们就说:“原来佛陀他是没有烦恼,烦恼化菩提的一个大觉者,大智慧的人。”他们就说:“那我怎么能没有这么重的烦恼呢?”那就说:“好,你要有中道的观念。”
主持人:
在左手边有个来自澳大利亚的朋友,有请。
提问:
在佛教里面,我们有事理行果,事理是道,行果是德。那我们四位大法师在行道方面已经有道有德,可以为我们开示,为我们解决一些疑难的问题。我已经在澳洲很多年,我也很有幸跟从美国来的宣化上人的大弟子恒实法师,因为他在我们黄金海岸有个法界的道场。我非常尊敬法师,在学佛的道路上他也给我很多指点和样板,那我现在要问的问题是,佛教是教育,那也应该引入教育界,特别是您也在黄金海岸的邦德大学教学佛教哲学。我想请教一下,您在澳洲大学任教中间,有什么样的好的方法把我们佛教的道德教育引入到大学的教授?

来自澳洲的提问者
恒实法师:
道德教育就是最好从小孩子开始,就是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传统的法则。最重要的,我觉得你不能就单单拿个指头就说要孝顺父母,你必须要以身作则,因为本来如果说教育curriculums
begin with
virtue——从道德开始,那么你的课程就是道德课,你必须要以身作则。作为出家人能持戒,这样子呢,那么出家人在社区里面也重要。这次我刚刚在Australian
Bond University——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教一个学期,教佛教哲学Buddhist philosophy,
其实哲学就是教他们,佛教本来是人道尽,佛道成。
主持人:
谢谢恒实法师。有请这位佛教界朋友,有请。
提问者: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济群法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善行。在善里面,佛法讲世间善和出世间善。我们佛弟子应该遵循众善奉行,践行佛法。那么,我想请教济群法师,如何看待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慈善的冬天?谢谢!

来自佛教界的提问者
济群法师:
现在整个佛教界其实还是有很多寺庙,他们也在积极地参与做一些慈善事业。每年各个地方有一些灾难救援,从佛教界来说,他还是非常积极地参与。当然我们讲到慈善的时候,事实上它不仅是一个慈善的行为,我想它另外包括社会的一个道德建设。那么道德建设事实上,作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它一直都是承担着中国社会的一个道德建设和心灵净化的责任。当然我想现在政府事实上也意识到,发展国学对道德的重要。作为佛教界来说,在过去的年代里,从某种方面来说,在弘法上还是显得有些不足。但是现在也有不少寺庙开始逐步意识到传播佛法的重要性。事实上传播佛法呢,它对社会的道德建设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一个方式,因为道德建设它离不开这样一种教育,离不开佛教的这种宗教教育。宗教事实上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之一,离开这样一个基础,道德的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主持人:
谢谢济群法师。是不是慈善冬天,我想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至少知道,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做慈善的的重要性,不管他的立心立意是什么,只要有这个心,只要社会共同关注这个事情,慈善事业一定会慢慢更好的发展。在论坛的最后,我们请四位法师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众善奉行,践行佛教”的理念。
恒实法师:
我们问自己,到底我们最高的潜能是什么?我的Potential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问问我们自己。佛教伟大的地方,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个。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每一个人都可以和佛一样,有大智慧。其他的宗教呢,永远都不能成上帝。那个距离还是在。所以呢,众善奉行是第一步,把自己的万德完全开发。这是佛教最伟大的。众善奉行是第一步。
宽运法师:
以大乘的慈悲喜舍,建立正确的佛教慈善观。
济群法师:
利人即是利己,害人就是害己。
照初法师:
佛教的慈善要跟上这个时代,做法要非常注意。
我多讲一句话,慈善的做法要非常注意它的初发心及最后它的利益在哪里。在我们世间,我们真正做慈善事业也好,弘法利生也好,是为了我们人类更好的明天。像在几年前,有亚洲的海啸。亚洲海啸的时候,很多国家拼命地送很多吃的东西和穿的衣服,有的就冲到水浪下去了。他们的心疼啊,那么大货柜东西给人家送去,给人家送去的东西没有送到,没有收到。你送给罐头给人家,人家没有办法开这个罐头,他没有办法。再说包里的东西是你们习惯吃的,这个国家的人,那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吃那种东西。再送很多那个高跟鞋,送去水上穿?再送冬天穿的衣服,送去谁能穿?夏天这么热,穿一件汗衫都这么热,不能穿,所以变成了一堆废物。我拿这个例子来说,慈善要非常的注意,捐的钱或者捐的东西有没有真在某一个地方会有实用,所以说,用佛家的精神来好好做慈善事业,弘法事业,将来人类会有更好的明天!
主持人:
我们刚才谈到,佛教的善对于这个社会起到教化作用。对我们的教导性,就以这盆花来作一个比喻。我们在市场上,在这个地方,都能看到已经开了的花,我们习惯做看花或者是摘花的人,很少去思考,这个花,在长成之初的那颗种子,带着什么样因缘过来。就像刚刚有朋友提到的,关于中国的慈善事业,关于中国在变化当中,越来越发达的经济社会当中,我们怎么能让我们身边的人,每个人都过得越来越好?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有一些不公平的地方,我们在批评的同时,就像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个花长出来的结果,因为那是过去的一个因撒下的一个果。我们现在一起开始,为中国社会种下一个美好的种子,让我们一起关注种子的成长,我们就会看到美好的花,美好的果实,在我们社会,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周遭!
感谢各位!谢谢各位法师!也谢谢各位朋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