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精品博文回顾
(2012-01-01 06:51:15)
标签:
佛教文化年终总结北京龙泉寺使命和责任寺院建设修行感悟教育 |
分类: 龙泉每日 |
2011年精品博文回顾
当新的一年拉开序幕,当新的际遇缓缓走来,回顾往昔一年的成长历程,每一篇博文都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记载着生命中闪光的瞬间。虔诚的信仰,艰辛的付出,默默的坚持,透由笔尖的流动、键盘的敲打而将载入史册。我们因三宝而相聚,生命在龙泉道场放射出最美的光辉。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我们挑选出各类型有代表性的博文,与大家一起见证这一年的成长心路。
《赞佛诗会》
关键词:念佛功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wro.html
梵音嘹亮响彻于天际 慈光普照三界众生心
如百千日一时遍朗照 烦恼我所消融尽无余”
佛教首先是一种信仰,对智慧的信仰,对觉悟者的信仰。其实信仰并不复杂,信仰也是世上最美的事物。建立对佛教的信仰,即是皈依。经上说皈依有八种功德,如不堕恶道、业障渐消、学佛顺利、具备高远的宗教情怀和人生志向等,还说“皈依能得广大福,皈依能得清净慧,皈依能得妙欢喜”。
普贤十大愿王,第二就是称赞如来,常常皈依、称赞、忆念,我们内心就充盈着虔诚、力量、光耀。基督教徒能用那么多赞美诗来赞颂上帝,而伊斯兰教徒能做到每小时世界上有八百万人向麦加的方向礼拜。相比之下,我们讲道理太多了,信仰真挚流露得太少了,缺少弘法的热情,太爱独自寂静。
安静的夜晚,僧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赞佛诗会拉开序幕。一字一句,流露着佛子们的虔诚,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有信仰的人比较容易有道德自律精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vok.html
10月30日,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开播快11年之际,龙泉寺方丈学诚大和尚做客世纪大讲堂,主持人王鲁湘与学诚法师就“佛教关切社会道德”的话题进行了座谈交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林业大学和中国民族大学的30位高校大学生参与讲座。
主持人王鲁湘从最近的佛山小悦悦事件说起,谈论话题涉及到社会道德的问题。学诚法师指出,道德应该是自律的,法律、纪律是外在的、他律的,如果一个人缺乏了内在的自律精神,那么他自己的行为很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自传入中国以来,体现出了更多的入世精神,与每个人的伦理生活、道德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
《作自己的主人》
关键词:念法功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v99.html
佛陀的功德,由依法修行而得到。法能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是对世事真相的洞察与关照,不仅是内心的宁静善良,更是一条通向生命圆成、究竟觉悟的道路。法是人生的至宝,法是明锐的眼目,法是永恒的光明,它让生命清净纯洁,它通向至高至美的生命境界。
见如目,行如足。正知见的确立和戒律的行持是佛法住世的根本。龙泉道场的特色是道次第为代表的佛法正见,及以南山律为代表的戒律行持。
在这个注重自由、民主的社会中,仔细思量,人生依然有许多的无奈、迷茫。古老的佛教戒律,并不是一种束缚,它是在训练我们的身心,不为习气所转,让我们作自己生命的主人。
《道次第学修点滴》
关键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ufb.html
《菩提道次第》是一部通向觉悟的心灵地图,它的整体框架分成下、中、上三士,以三士道涵盖了全部的佛法。这三士的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天乘、小乘和大乘。要注意这三士的区分,并不是以修行功夫的深浅,而是以修行的目标、发心来区分的。下士追求人天的果报,中士追求解脱生死、脱离轮回,上士为了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追求究竟成佛。
太虚大师认为,这种区分在许多经论上都可以找到,而《道次第》的不共之处在于它将三士连为一个整体,不是个别的三士,而是互相关联的,成佛过程中三个阶段的心路历程,安立了其中修学的次第。
有一个故事说大家给寺院砌墙,问他干什么,工人说砌墙,法师说给寺院砌墙,方丈说搭建弘法利生的平台。内心所缘境不一样,造业就是不一样的,所以内心要有一个道次第的总纲。
《工程部的欢乐交响乐》
关键词:念僧功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wjm.html
僧,意为一个团结齐心的修行人团队。师父说,出家有两件事,一是读书,二是吃苦。出家不是追求清闲安逸的生活,恰恰是要远离对个人物质生活的眷念,把集中精力用于内心的升华和服务大众的事业。在这篇文章中,佛教丛林延续千年的集体生活模式,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小净人回乡记(一)》
关键词:念僧功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uiz.html
出家修行意味着什么?对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又意味着什么?凡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往往要割舍情感的缠覆,也就是“舍小家,为大家”。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几年见不到乡亲,广义的来说,他们也都是出家人。沉湎于情感之中,人慢慢形成一种依赖心理,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怀,而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坏习惯,心胸无法扩大,无法承担利益大众的事业。当今许多父母的一个很大的过失,就是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保护之中,无法应对人生的考验。
“借着法师简单的话语中那慈悲的力量,我又更深的体会到这次回家对这位小净人生命的意义,那是一种告别,告别那片土地上曾经的爱与恨,欢乐与苦难,烦恼与成长。我仿佛看见他站在秀美的山水之间,‘大地妈妈养育了我,感恩你赐予我成长中所有的爱与艰辛。而如今我长大了,如今我要远行了。我要学习佛陀的教诲。有一天,我会再回到你的怀抱,满载着信心,满载着智慧,我要让这里的孩子们都生活得幸福,在慈悲与感恩的世界里。’”
《拜忏笔记》
关键词:念僧功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tio.html
贤书师在上课时宣布,他将带领大家从今天起连续三晚精进拜忏,痛悔过错,以试道心,祈求出家顺利。忏悔是告别,出家是新生。贤书师说:“我们欠缺一个忏悔的内在机制,我们都在忙着追逐,慢慢失去了一颗惭愧和羞耻的心。”出家进入佛门,则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走上为自己、为他人负责任的心灵之旅。
《菩提岁月,觉悟人生》
关键词:走近师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suf.html
法师讲述恩师学诚大和尚的行仪。
“师父对每个人都默默关注着,甚至对素不相识的人,都会很关照。每次师父回龙泉寺,路上碰见游客,有的游客会说,和尚一起来照个像吧,或者照相中让师父摆个姿势,师父在不特别急着赶回寺里的情况下,都会随顺大家,满足大家的意愿。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
《菩提在心源》
关键词:发菩提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sn8.html
菩提心,觉悟之心,“为利有情愿成佛”,因为对众生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去寻求圆满的觉悟,直至将众生都带到没有痛苦的光明世界中,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的发心也许不圆满,但多多少少是看到了人间的苦难,想要寻求更美好的生命境界。将这种心向深度和广度扩充,便能接近菩提心了。
学习佛法,是要让我们回到本真的自己,认识今生存在于世的使命,恢复自心的广博、柔和、清净与光明。心像一条河流,也许我们望不到终点,但当我们逆流而上,穿越瀑流与险阻,我们会在源头看到佛陀那慈悲的面容。
《梦里花落花开》
关键词:旧话新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2dt2t.html
一次次回顾自己的生命,反观、沉淀,我们会看清那些深深影响我们的人和事,看到成长和留下的遗憾、所犯的过错,从而随喜和忏悔。一次次地洗涤,留下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会发现最美的时刻是在三宝慈光的照耀下,在追寻信仰的路上。
《心向内缘
——2010年龙泉寺年终总结交流大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17pl4.html
《龙泉寺的“春节联欢”晚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17wc3.html
《从法华世界到龙泉道场(二·一九法会心得)》
关键词:寺院大事报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17xop.html
《学诚委员:多国语言微博网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17x33.html
《多元文化对话“孝道”(清明节多语种法会报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17y20.html
《年轻人,你为何学佛?》
关键词:佛教文化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17po0.html
《著名艺术家游本昌先生参访北京龙泉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17vth.html
更多精彩,请进入 》》》 学诚法师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