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十二:问道龙泉


标签:
北京龙泉寺佛教文化生活的意义爱心传递慈善感动出家人教育 |
分类: 寺院报道 |
●2011年北京龙泉寺国庆黄金周佛教文化系列活动报道之十二:
问道龙泉
现在是10月3日晚上7点钟,经过两天紧凑的课程学习,各位生活体验场的学员们都略显疲惫,但是此刻,他们饶有兴致地在见行堂里听着什么。走进去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问道龙泉”。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龙泉寺监院禅兴法师、贤健法师,本次法会总召集、龙泉寺维那师贤益法师,以及龙泉寺监修贤然法师。
今晚的论坛采用自由提问的形式,学员可以把问题写在便签纸上,由义工收纸条,再交给各位法师,学员也可以指定由哪位法师来回答。
首先,贤健法师进行了简短的发言。“各位朋友晚上好,咱们谈不上问道龙泉,我们几个都是出家时间不长,还处在幼儿园时期,所以说今晚是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交流。我们看到有这么多年轻的朋友坐到一起来,都非常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昨天参加完小组分享后,感觉很欢喜,好久没有能够和年轻人在一起敞开地交流想法了,跟大家在一起会让我变年轻,对我很有好处。那今天晚上也是要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问题提得很高深:我从哪里来?我是谁?要到哪里去?法师幽默地答道:“我确实不知道你是谁,这要问你自己,得你自己做自我介绍才行。至于后两个问题,我说你从前生来,到后生去。”语毕,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后有学员问到:“像我们这种有普通善根的人可以开悟吗?可不可以以开悟为目标?
禅兴法师开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开悟,只要你好好修行。当然到开悟的时候,善根的程度需要的比较高。但是我们的善根是可以一点一点积累的。从现在开始不断累积,不断增长,善根够了,就可以开悟了。我们当然可以以开悟为目标,但是开悟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我们学佛的目标,不能只落在开悟上。开悟只是一个层面,悟了之后还要继续修,还要广渡众生,特别是要发菩提心,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对成佛是怎么回事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一个比喻很贴切,就像我们读书一样,我们上学要毕业,毕了业之后还要就业。成佛相当于毕业,不是尽头,还要就业,佛还要普渡众生,普渡众生就是就业,所以不能仅仅以开悟为目标。
学员们踊跃提问,眼看着法台上的小纸条摞成了小山。这时贤然法师的一句话又带动了大家的情绪。“看了这些问题,我感觉我们这个课,不应该叫‘问道龙泉’,大家都要问‘倒’龙泉了。”多么智慧的表达!
有初学者询问贤然法师,对佛法知之甚少,是否该在对佛法树立信心后再皈依?何时才是皈依时机?
法师认为,有信心的时候再皈依或者皈依后再培养信心,这两种考虑都是很好的,都是正确的路,这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感性上的兴趣来做决定。两条路有两条路的好处。
谈到出家人如何处理对家庭的责任,法师继续说到:“据我所知,可能有很多人,他们不一定标榜自己是个佛教徒,但是他们在默默地做着很多利益众生的事情,他们行使的是佛法的内涵。至少我知道很多政府官员都是这样的,这是非常好的行为。我们怎么判别自己学得好坏与否呢?实际上,如果学得好的话,就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关系。前几天师父在接待的时候说,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自己的家庭关系,对父母不孝顺,对兄弟姐妹不关照,就去做慈善,是容易出问题的。正是因为对佛法修学的好,才能更好地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接下来,贤益法师也针对大家感兴趣的出家问题做了一番解答。
“出家是大事情,先要抉择好为什么出家,了解出家的内涵是什么,最好能够在教理上面对佛教作了解。我们的很多法师,包括我也是一样,之前会学习了佛教的大纲、内涵,包括怎么离苦得乐,如何成佛等等,这样能够让我们对佛法先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通过理性的抉择,让我们更有出发心,确实要走这条路。”
“在世间做善事、修行,也能够自他、离苦得乐,为什么要出家呢?这是因为出家的话我们有更充分的时间来修行,更加专业,在世间像搞业余活动一样。在寺里有一个很好的团体,有整体环境的保护。在世间一个人修行很难,心很难提起来。朋友约去唱歌,就去了,你虽知道这是不对的,但环境和习性的驱使使你无法清静修行。寺院里是不一样的,它有清净和合的摄受力,有人提醒,有师长的引导。早上起来就可以看到清净的佛相,就能提起心意。
有人提出了如何释然、放下以前的业障的问题,贤健法师说:“这个我和你们有共同语言啊,本人也是有很多的业障。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业障,一是我们心里错误的观念,执着的观念,二是我们做过的伤害别人的事情,核心就是错误。所以想要释然放下,就必须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这是我过去的经验教训。发现自己错在哪里的时候,我一下就释然了,就轻松了。”
法师们的教诲让在场学员频频点头表示赞许,反响十分热烈。
关于福报、智慧与造恶业的关系,禅兴法师指出,福报越大,拥有的造恶的力量也会越强。一个穷光蛋想要造恶业,可能他也伤害不了几个人,但当我们到一定的位置的时候,有很多的资财,想造恶的话,力量是非常大的。打个比方,希特勒发动二战,造了很大的恶业,日本的军国主义也是如此。越是福报大的人,造恶业的能力也是越强大的。所以有福报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好事,必须要有智慧,才能把福报用到正确的地方去。
下面的问题是:“学佛的人应以何种方式对待现世的大恶人?也要生起慈悲心吗?我们难道只有菩萨慈悲,没有金刚怒目吗?”
贤然法师依次阐述了他的想法。无论对什么样的恶人,现世的乃至生生世世的,我们要发愿,以最大的慈悲心包容、宽容、爱护、慈悲。从业果方面来说,所谓的大恶人无非就是你们的因缘未了,债未清除。如果这次没做好,那么冤仇没解开,还会带着走,在来世显现,你终究要解决。
由于提交上来的问题很多,无法一一解答,贤益法师也请大家多多体谅。针对修炼哪一个法门的问题,法师指出,首先我们要对它的内涵要有把握理解,要有正确的认识,所依学佛的时候我们需要树立一个正知见,类似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一样,要建立一个佛法的世界观。当我们对成佛的大纲有了了解之后,再跨进去一门进行深入。我们盖房子搞建筑,都是先有规模很大的设计和蓝图,好了以后,再一步一步,从地基开始,又快又稳。学习要通过正确的次第和方法,然后靠着师长的引导,一步一步向上。
接下来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大众一致央求贤益法师唱诵,于是法师唱诵了《炉香赞》的一小段。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啊!
贤益法师还对修身养性方面做了进一步说明。
“学佛前,我们没有正确的认知,烦恼是很多的。对于不喜欢的、和自己对立的人,就会嗔恨,不能克制。也许你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你没有正知见,你会认为这样是对的,在世间往往有这样的心态,不求诸己,求外在的。都是你不对,你对不起我,这样烦恼一起,就容易产生矛盾。然后自、他都很难受,这个需要佛法的超越。佛法讲怎样超越,如果真正地信得过佛法,佛法讲,外在的人和事不能伤害自己,是内心烦恼在起作用。不好的境界,利他就可以,用慈悲心包容,想一下我也会有得罪别人的时候,我也可以包容别人。
其次,成阿罗汉果也不是圆满的,也还是有苦受的。在学理论的同时,要历事炼心,不仅理解文字表意。这时正知见就起作用了。烦恼来了马上反省,然后静心忏悔业障,这样久而久之,你再和人面对,你的习气会变弱。如何对治慢心,观过念恩。调幅,看到别人的功德,心生惭愧,虚心学习,这样就可以调服。这样去磨练,不怕跌倒,要做常败将军,相信自己,肯定能战胜烦恼。开始一定不是顺利的,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内心就会调柔。你和别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时间匆匆流逝,整个论坛在八点半就结束了。大家都是意犹未尽,还有好多问题和困惑等待法师们来帮助解答。
【视频】2011年10月3日师父早斋开示:《规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