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八:英文课诵——不可思议的法门


标签:
北京龙泉寺参访寺院佛教文化生命的宗旨外文场教育 |
分类: 寺院报道 |
●2011北京龙泉寺国庆黄金周佛教文化系列活动之八:
多语种会场:英文课诵——不可思议的法门
10月2日凌晨4:00,多语种法会的营员们开始了一天的行程。“对于一个夜猫子来说,三四点几乎是我睡觉的时间,今天却变成了起床时间。可是很奇怪,看到同屋的师兄都起床了,这个最大的障碍似乎也没什么困难地就被克服了。”其中11组的一位营员谈及这个让她hold不住的起床时间如是说。
四点多的北京,天还没亮,营员们披着星光到了五观堂。4点半,早课正式开始。与以往早课不同,这次采取了英文诵经的方式进行。大多数营员还是第一次体验这种新奇而独特的早课方式。
经过了20分钟的早课,5点20分,静坐开始,贤锋法师给营员们讲解了静坐的方法与礼仪。
用完早斋,禅兴法师为营员们做了题为《生命的宗旨》的讲授。其间,营员们积极与法师互动。禅兴法师结合自己人生的四个阶段,与营员们分享了人生的宗旨与动力。他提到的人生的动力是“离苦得乐”让各位营员印象深刻。
经过短暂的午休,下午13:30,多语种法会的营员们又开始了一项极具特色的活动——诵外文广论。学习不同语种的同学分成英日德法等语种诵读了《菩提道次第广论》。这也是此次多语种法会的特色活动。
下午15:20,在贤世法师的指导下,营员们进行了扫塔祭祖的活动。
晚上是贤立法师与大家进行的心灵交流活动,贤立法师针对“什么是宗旨”、“什么是我”“什么是人”、“什么是苦”、“什么是乐”等问题和营员们做了广泛而深入地交流。
学员心得:英文课诵——不可思议的法门
多语种法会的第一天,参加英文早课诵经,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带来的心灵震撼非同一般。
以前一直觉得,佛教的诵经是一种仪式化的表达,只为增强我们作为一个教团所应有的归属感。而这种仪式几千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在这样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总有一种绝离尘俗的孤立感。
而今天,这样一个清明的早晨,在维那师的引领下,与同修们一起唱响英文的《楞严咒》《大悲咒》《心经》《药师经》,从一个跨文化的角度去体味佛法的奥义时,忽然明白了“我为什么在此时、此地,做着这样一件事”——我终于越过仪式化的表象,真切地感受到佛陀教诲众生的苦心。
所谓“经典”,由于个人根器所限,或许不可思议,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懈怠自己而不去思议。不知所云地诵经,心若至诚,固然也可以增长福德,总归略欠智慧之思。我以前尝为这一问题所困,有教宗教学的老师建议读英文佛经,理由英语语言表意更加字面化,易于理解。
这话不错,我对于“空性”的认识,就来自于一位瑞典籍法师的英文解释: “The
今天,作为第一次实践,我惊讶地发现,转译的英文经典,居然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述了“空性”、“无常”等艰深的汉语词汇,并以一种神圣而悠扬的韵律朗诵出来,化意会为言传,使曾经费心难解的佛法义理揭下了几层神秘的面纱。
下午,继续由法师主持诵读英文《菩提道次第广论》。这一次,坐在我身边的几乎未曾接触过佛经的朋友也有了清晰而深刻的感悟。诵经完毕,她对我说:“这部经让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有时候会不快乐,因为以前太专注于外在的激励,而忽视了内心提升也可以带来回报,and
我很讶异,朋友仅抱着一位普通佛学爱好者的兴趣随我来到龙泉寺,通过这样一次英文诵经,竟然迅速地了悟修行的本质,也许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但毕竟直接而准确。我相信这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多语种诵经的创举。
而值得感恩的是,我们拿到的英文佛经版本细致而全面,可以看出经过了仔细考量,得到同修们的一致赞许。药石过后,一个机缘巧合,我同一位义工前辈聊起了英文诵经的源起。她告诉我,当初选择文本,法师和各位义工居士们煞费苦心,才选定了这样一个较为完善的版本。
虽然不同语言有形式上的差别,然而作为传播载体,演绎微妙法门,悉皆功德无量。龙泉道场用多语种法会、课诵、微博的形式弘法利生,又何尝不是悲智同运的法门呢?我们无疑是幸运的,通过这样的诵经体验,形意合和,心领神会;因缘殊胜,自当铭记。他日学有所成,更当感恩回报。
【视频】2011年10月2日师父早斋开示:《认识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