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六:绕塔感怀,祭祖发愿

(2011-10-03 13:03:32)
标签:

北京龙泉寺

参访寺院

生命的意义

绕塔

祭祖

教育

分类: 寺院报道

●2011年北京龙泉寺国庆黄金周佛教文化系列活动报道之六: 

绕塔感怀,祭祖发愿 

 
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六:绕塔感怀,祭祖发愿

 

  今天是佛教文化系列活动的第二天。经过了昨天的报到、巡礼、休整,大家都对龙泉寺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课程的内容也充满了期待。下午三点,生活体验场的全体学员在聆听学唱佛曲过后,径直来到继升塔前的小广场,准备下一项意义重大的活动——扫塔祭祖。

  广场的入口处,两位义工菩萨依次给大家递上黄色的康乃馨,两人分工有序,整个流程进行地十分顺畅,保证了活动的准时性。

  下午三点二十分,活动正式开始。贤世法师为大家做了引导,用各种例证对佛教的历史与发展作了细致的讲解。

  首先,法师向我们介绍了今天扫塔祭祖活动的中心——继升塔。继升塔是龙泉寺第一代住持继升长老的法身塔,属密宗石塔。塔的顶部为日月星辰造型,意为日月法轮常转,预示其灵魂可直接升天。相传继升长老坐化当日,空中祥云万里,地上百鸟啼鸣,其塔周围的檀香味三年不散。今日我们来扫塔祭祖,不仅是要祭拜继升长老,更是要对佛陀的大慈大悲和无限愿力顶礼膜拜。

 

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六:绕塔感怀,祭祖发愿

 

  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火化形成的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这就是佛塔的由来。现今佛塔是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及各种法物的建筑。故佛塔就是佛教的象征。

  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发展得如此之好,跟以下三点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第一,就是有觉悟之道。佛教启发人们思考生存的方式、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宗旨、生死的问题。通过修习佛法,我们可以较他人更快地顿悟这些人生问题,更好地领悟佛教的深刻含义,并获得更高的觉悟。第二,是拥有好的导师。平日,我们都知道要依师,要亲近善知识,这就是寻找好老师、依从好老师。有好的导师对我们的生活、工作进行指导、教育,将十分有助于我们身心的提升。第三,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就会有一个个团体共同依照导师的教导去实践,去勇敢地做善事。这样佛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进而由地区到国家再推及到世界,产生非凡的影响。

  对于佛教,有些学员了解,有些学员不了解。一般人认为,佛像就是供大家膜拜的一种像。但是实际上,真正的佛教、佛法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出家修行之人也是要吃饭、洗漱、学习、实践的。我们所知道的佛教和佛陀离我们并不遥远,平易之道也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它们就体现在我们生活之中。

 

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六:绕塔感怀,祭祖发愿

 

  其次,在说到佛教起源的时候,贤世法师也跟大家讲了一些印度的佛教故事。佛陀释迦牟尼在印度传教的时候,常随信众有一千两百多人,讲经交流的场面蔚为壮观。大家在听闻佛陀的教导之后,都对佛教产生了信心,并立志实践觉悟之道。

  公元五世纪中期,大乘佛学还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兄弟二人,哥哥叫无著,弟弟叫世亲,二人对大乘佛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两人在小乘佛学的一部出家,不久就分开传道去了。哥哥无著天资独厚,具有甚深夙慧,虽学得了小乘空观,但是还不满意,因为还有不少疑团未得到圆满解答。

  一日,他在定中用神通力上升到兜率天,见到了弥勒菩萨,于是虔诚求教。弥勒甚是欢喜,给他讲解大乘空观,这使他如拨云见日,许多疑点尽释了。从此,他就根据弥勒菩萨的教导,专修大乘空观,弥勒一一为他开示,还给他详细解说大乘经义。他随听随悟,把大乘经论基本上通达了,就正式开始宣讲大乘。

  无著法师的弟弟世亲比他兄长小十岁,聪明绝伦,识见深广,更具辩才,所不同的是他笃信小乘,精通十八部经义,善于妙解小乘学说。他始终不信大乘,认为大乘经典不是当年释迦佛亲口所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世亲在法堂窗外听无著讲《瑜伽师地论》,他以前从来没有听过。他细心谛听,越听越觉大乘学说有道理,其义理完全没有脱离佛陀精神,而且大乘的不少般若妙义自己在过去是没有听过的,已感到自己确实对大乘存有偏见了。

  一天,他很悔恨地对哥哥说:“哥哥,怪我过去太固执,治学态度不严,以致没有认真研究大乘,又多次地毁谤大乘。我的罪孽深重,不能赦免!我的罪是由舌头所造的,我愿割去舌头来赎我的罪。”无著说:“兄弟,你错了,即使割掉你一千个舌头也无用处。你既知毁谤大乘罪由舌头所造,而今你认识错误了,你不会仍用你的舌头,去努力宣扬大乘学说吗?”

  自此,世亲便成了弘传大乘学说的杰出继承人。他的著作比无著更丰富,有“千部论师”的美称,对推进中期大乘学说起了极大的作用。

  佛教于公元纪年前后传入汉地,在这两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对佛法的感人追求,能带给大家启发的故事有很多。

  船子和尚,名德诚,唐代高僧和词人。节操高洁,度量不群。得法之后,飘然一舟,在朱泾、松江之间来回摆渡,接送四方来者,同时等待可以托付毕生学识之人。一日与夹山禅师善会相遇,善会被船子和尚三次打入水中,在沉浮起落间突然大悟。于是和尚向其传授生平佛理心得,后覆舟而逝,自溺而亡。他用生命告诉善会,不要颠倒妄想,不要有所怀疑。真正禅悟的人,就是生命,也同样是生灭不二。他以身试法,为他开示了什么是“涅盘寂静”。有此禅门巨匠的功德,佛教在中国才能一直流传与发展。

  法师同时还指出,在现代社会,作为一名中国人,不了解佛教,就是不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过:“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请不要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去读孔孟老庄,不读佛家经典,就不能称之为中国人。”

 

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六:绕塔感怀,祭祖发愿

 

  在法师意味深长的开示之后,学员们对佛教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主持人带领所有在场人员诵读了宣誓词:

  在这庄严的时刻,我们挚诚缅怀祖师的恩泽,我们沐浴在佛陀的慈光中,我们真诚地向您宣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学之道,精勤刻苦;学富五车,胸怀天下。为民之道,诚实正直;遵纪守法,仁慈温厚。为人之道,正心诚意;性情和煦,无贪无嗔。积极代替消极,热情代替冷漠,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我们誓愿做国家的栋梁,我们誓愿改正不良习气带来的束缚。开启智慧,发菩提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净化社会人心发挥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一定牢记佛陀教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挚诚地祈求佛陀的加持,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慈悲,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让我们的人间更加美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平!

  语毕,绕塔活动正式开始。一组一组学员排队绕行,途中,法师不断提醒大家要面带微笑,心怀崇敬之心。不能匆匆忙忙地就走过了,每走一步都要想一想先贤圣者的教诲,想一想自己的生命宗旨和生活的意义。

  在整个扫塔祭祖的过程中,有很多游人驻足观看,虽然他们没有鲜花,但也随众礼拜佛塔。也许他们不信佛教,不懂佛法,也不明白继升塔的来历,但是当他们看到这种盛大庄严的场面的时候,心灵还是会受到触动的。

  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在这儿缅怀先贤,聆听着佛教先哲的行仪,在绕塔中静思,沉淀一天的内容。我们期待着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渐学会如何在传承中找到生命的典范,如何塑造我们人生的宗旨,如何找回我们散失了的民族自信与力量。

 

 

 

【视频】2011年10月2日师父早斋开示:《认识无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