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的母亲

标签:
传统文化佛教文化观功念恩僧团学修佛法寺院管理教育 |
分类: 龙泉每日 |
●7月12日龙泉日记
陪护的母亲
上午正在电脑前整理文章,客堂的电话打来……
半月前,贤攀师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地坛医院,由贤山师陪护。病区里是穿清一色蓝白相间病号服的病人和纯白大褂的大夫与护士。突然来了两个穿黄大褂的“小和尚”,自然成了这里的一件新闻。被病煎熬的病人,因此转移了不少痛苦。开始大家还有些拘谨,隔三差五的到攀师的病房前转,顺便扫一眼这两个特殊的病号,慢慢见两个病人有说有笑,病痛并没有影响他们脸上的自在和祥和。于是,大家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其中一对母女,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是女众,虽然不断在攀师病房前徘徊,但一直不敢轻易打扰。贤山师看出了那位母亲的多虑,一次就主动拿着念珠同她结缘。带着病痛的面孔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攀谈中了解到,女儿刚刚35岁,正是人生花季,却得了不治之症。这已是第二次住院。因为家境一般,女儿为了看病就多找了一份工作。本不堪忍的生命,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再次病倒。退休的母亲几乎又回到了女儿儿时的岁月,天天陪护在身旁。不同的是,那时虽然辛苦些,但心是乐的;而此时,除了身体劳累,更累的是心。看不到希望的母女俩,只能用无聊的娱乐节目来消磨时光。
她们也说不出什么原因,见了出家人就很欢喜。这就是善根吧!
贤山师安慰她们:我们学佛人认为得病是因为原来造了不好的业。现在知道不对,以后改过来,病也自然会好。当然必要的医药辅助也是不可少的,但根本的是我们的心。平时多念佛,多看佛经,心情自然会好的。你看《阿弥陀经》上描绘的极乐世界多么美好!天天读了这个,念这个,怎么还会有忧愁?
似懂非懂的母女俩还是使劲地点头:我们信,我们信。
从此这个病房的电视声音越来越少了。每每走过她们的窗台,看见那位母亲戴着花镜,绘声绘色地给女儿读师父的《皈依之路》。晚饭后就会过来请教些书中不懂的法义。
心无挂碍的贤攀师很快就康复了。出院前一天,那位母亲要了寺里的电话,希望女儿出院后到寺里感受一下。
没想到半月后,那位母亲竟找到寺里了。见了我们,非常亲切地说:“我女儿昨天出的院,已经回兰州工作了。她一定让我到寺里谢谢你们。我也定好了明天回东北的火车票,今天特意来看看你们!”朴实的母亲重复着上面的话,眼中带着无尽的感激。
贤山师关切地领她供香、供灯、结缘经书,知道她下午还有时间,就特意安排她参加上午的老人念佛团。看着这位母亲安详地随着老菩萨们念佛,我们也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们只是布施了很少的时间,却收获了这对母女发至内心的感激。更让人欣慰的是,她们迷茫无助的生命终于找到了阳光。这一切都源于三宝的功德!
不忘初心和合增上
——天通苑学佛小组2组成长经历
2011年初,龙泉寺天通苑学佛2组在大家的希求下成立,在4个月的学习过程中,组内的每一位同修真切地感觉到了佛法的加持和自身的成长。然而,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资粮不足的原因吧,很多组员都不具足学佛的顺缘,有两位师兄只参加两次课程,就由于工作等原因离开北京,王师兄听闻开班的消息,非常欢喜期待参加,却被公司派驻新疆半年,没有办法听课。中间还因搬家、工作调整等原因不能参加的师兄,能够坚持来上课的人数,只是维持在7-8个人左右。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开班不久,没有太多经验的学佛小组,每周只相聚短短2个小时的的同修,却给予了我们那么多的提策、收获和感动。
组内的王老菩萨虽然在天通苑有房子,但长期住在山西,为了参加学佛活动,她每周在收到活动通知后即立刻买火车票,乘火车由太原到北京赶来听课;关师兄在1月初相见欢的时候已经身怀六甲,预产期就在3月份,她坚持上课到临产前一周,生完宝宝3个月后,又胜利归队继续学习;彭师兄和由师兄夫妻两个人坚持每次来听课,其中彭师兄是我们组的出勤明星,保持着从未缺课的记录;邵师兄在上课期间换过一次工作,曾经考虑过是否要去上海工作,但是她说她割舍不下龙泉寺,割舍不下我们学佛小组的成员,最终还是留在北京,并且在公司每周三晚上有内部培训的情况下,还坚持培训后立刻赶来听课;张师兄是我们小组的学委,总是不懈地带领着我们学习精进,更不要说我们的李讲师和张讲师,她们的发心承担、认真准备以及与大家的交流沟通,都让我们每一个人心存感激,发心学修……
然而,世事无常,天通苑2组只差一点就消失了。2011年6月,组员们不知怎么,时间上都特别紧张,一次上课居然只有2个人参加。两位讲师也由于种种原因,相继不能再承担这边的授课任务,对于这个学佛小组来说,真算是风雨飘摇中的又一次打击,几位组员在沟通的时候都在考虑,是不是把天通苑2组和1组合并以节约人力和物力。大家正在动摇中,学修处的张师兄给我们建议,他说一个小组的设立来之不易,而解散却容易得多,如果真的散了,大家又想学的时候去哪里学呢?寺里可以再推荐讲师,组员们越是面临学习的逆境,越是应该坚持,不忘自己的初心,通过学修来感得自己的违缘消除,顺缘具足……正是由于张师兄的提策,我们的学佛小组重新焕发了旺盛的生命力——龙泉寺又推荐了两位非常有经验的讲师,组员们听闻寺里对我们这个小组的关心,都非常感动,努力克服自己的障碍,每周三的晚上,我们的学习和讨论重新变得积极和热烈……
正是由于学佛小组这样的波折经历,我们对“箭箭相承,方不至堕坠”有了更深的体会,就如师父的开示:“自己是因,外面是缘。心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而且心力必须越来越强。”的确,发心并不难,难得是一直发心,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不忘自己的发心,这样才能够坚持,才能够精进,才能够成长,就在天通苑2组6月29号的学佛活动中,又有新人加入了这个学修团队,新鲜的血液提供了新鲜的动力,为刚刚起步的天通苑学佛2组这个集体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愿和大家共同策勉,不忘初心,努力修习,以求未来生命中,能以慈悲佛法,利益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