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功念恩实践心得之一
(2011-07-13 08:13:03)
标签:
大寮观功念恩学习单实践次第传统文化佛教大学佛教文化僧团学修教育 |
分类: 僧众弟子 |
观功念恩实践心得之一
缘起
今年二月份,我发愿实践观功念恩这一法类。此前也实践过很长时间,但是断断续续,有时只是走一个形式,没有花心思去琢磨。到僧团后大半年,基本适应了僧团的生活,听法也不少,也有一些实践,但常是泛泛的,很遗憾的是没能在一个法类上深入。观功念恩是僧团重点强调的法类之一,因此我准备在这个法类上深入实践一段时间。四月份,实践了一个多月,多少有一些体会,这时请教贤清法师,是否还需要实践下去。贤清法师就给了我一套《观功念恩学习单》(共十八份,我整理其主要内容为《观功念恩实践次第》),其中开展观功念恩为三个次第,转过为功为三个次第。法师开示说,观功念恩的实践是有系统的方法和次第的。法师让我先每个次第实践一周,每天至少写一则日记,共六周,体会到每个次第实践时的心相,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相应的点,实践半年,将观功念恩化入心相续,融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法师说,观功念恩是实践道次第的入手处,贯穿整个道次第。又实践了一个多月之后,我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下文,与同修们切磋讨论。
看到他对我生命的意义
观功念恩的第一步是“直接看到对我和对大众的付出”。其中我能用上心的点有两个,第一个是看对方对我直接的正面影响,第二点是看到他在背后的辛劳。观察的角度可以先从自身开始,再扩展到大众。
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人和事、周遭的缘起对我们的影响呢?仅注意到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心底涌出源源不断的温暖。
4月30日我在日记中写到“贤前师替我值班,让我能安心诵经,中午能去看病,感恩他。”本来这一天该我值班,因为替我调理身体的中医大夫要来,上午又想参加法会诵经,我就请贤前师替我值班。找人替班是常有的事,找到人也不是很难,不回顾的时候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自己理所当然的可以去诵经,可以去看病,在这过程中遇到一些小的波折,比如看病时排队的人多了,心里就会抱怨,不耐烦;或者正好没有人排队,医生又说我身体状态有改善,便会一阵欣喜。其实这都是在现前的苦乐感受上去分别、去纠缠,好的就贪着,不好的就嗔恼,完全陷在自己的情绪当中,看不到每件事情的成办都有许许多多人的付出,这就是一种无明的状态。这样一观察,为我付出的人很多很多,比如5月2日我写到“感恩王东风为我打开居士医务室的门,让我终于找到了药罐,下午能顺利熬药。感恩贤旺师告诉我熬药的一些注意事项,感恩贤逊师在出车的途中停车帮我抓药。”这样观察,就知道难得,知道珍惜,本来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上会生起乐受,内心少了一分执著和麻木,多了一分敏感和润泽。
推而广之,许多当下是苦受的事情,冷静的想一想,都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比如在同一天的日记中我还写到“贤龙法师批评我普佛时东张西望,没有收摄眼根,让我意识到自己处于失念的状态,受到一次提策,以后能做得更好,注重威仪,将来能帮助更多的众生,感恩他。”法师批评我的当下内心有些低沉,但如日记上这样一想,马上变为欢喜心,非常感恩法师。
有一些让自己观过的境界,一旦去看它对自己生命的意义,立刻能将观过转成感恩。比如我在5月2日的日记中写到“感恩某某师为大众诵戒,让大众能串习戒法,止恶行善”其实最开始我觉得他诵得实在太慢了,说明他对戒本不熟悉。但如日记中这样一想,不管他诵得快慢,能让大家串习戒法,这不是对我们巨大的饶益吗?自己会觉得他慢是因为自己晚上还有事,这完全是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和他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仅将这一点实践好,就会常怀欢喜心,所有的观过基本都能转过来。
看到他背后的辛劳
更进一步,身边的人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辛劳呢?
食存五观,第一观就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当我们喝着美味的粥,我们是否想到,许多大寮的同学因为太辛苦都累病了——我自己也会生病,我能体会到他们的辛劳。他们以辛勤的劳作,换来我们身体的健康。我们踩着东配楼、北配楼的每一块砖,有没有想到,这是突击队的队员们用肩膀扛出来的。乃至我们用的水、用的电,水电组的同学常常不分黑夜白昼地加班,完成超负荷的工作。还有法会期间摆出的那么多鲜花,以前只看到花的美丽,却从没有想过插一盆花需要多少时间?寺里几百盆花,几十盘供果,要花居士们多少个白天,多少个下午,他们做这些时又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时时处处,一个拜垫,一个幢帆,幢帆上绣着的一朵莲花,背后都是众生的辛劳。有一次,我拾起一个引磬,注意到黑色的把手上一节一节的纹路,心中一阵颤动,这样微不足道的地方都有众生的用心。黄铜的磬头已有些生锈,不知多少人敲过;把手摸起来依然很光滑。我就想要刻出这些纹路,打磨得这样光滑,也是需要工匠倾注心力的。
这是在佛门里面,大家虽然辛苦一点,但都是走在成佛的道上,可以积累很多的资粮。那么世间的人呢?许多人比我们更加辛苦,却没有心灵提升的机会,他们的一生完全是沉重的劳作。当吃到一块美味的酥饼,我就想制作它的人有没有因缘能学到佛法呢?我今天受着他的饶益,却没法报他的恩。他的手艺是很精湛的,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在辛勤地工作,也许他要负荷家庭的重担,也许他身体也不好,而今天,他以美味的酥饼滋养了我的色身。有时看到食物的塑料包装纸,我几乎要流泪。那么多清一色的点心在同一个盘子里供养大众,它们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这意味着重复而单调的劳动。这些工人的生活状态怎样?他们们是不是随着城市化的浪潮来到陌生的大都市,活在城市的边缘,讨一个自己的生活?我记起有一个食品厂让员工们一天十几个小时剥橘子皮,员工们的手都剥烂了。眼前这些橘子味的糖果是不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呢?还有牛奶、蜂蜜,那些牛和蜜蜂,他们生命的意义又何在?而他们供养了我们,我们何以报恩?
世界就是这样残酷,许多众生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境遇中,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五欲享受,就建立在他们的辛劳之上,乃至,他们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们是我们的根,那埋在黑暗的土壤下被压迫被践踏着的根,世界是一个整体,所有的众生都相互依存。众生为树根,菩提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