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2011-05-05 08:09:38)
标签:

出家

孝道

龙泉寺

义工

地震

文化

分类: 慈善文教

 

  今天开始走访盈江县城受灾严重的村寨。共走访了三个村寨,一所小学。

  益行工作组的杨老师带着盈江当地的四名志愿者和我们一起走访。杨老师从事慈善公益事业有16年的时间了,在志愿者带动、培训以及与救助对象互动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对云南各地非常熟悉,经常在各地走访、支教、行医。像盈江地区,从今年一月份开始,杨老师就这里,关注这里的地震情况,3.10发生地震后第二天就从昆明赶过来,并和友成基金会等机构一起成立的盈江救灾公益组织联合工作站,并一直工作至今。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我们首先来到紧邻县城的弄恍村,这个村是傣家村寨,共有68户人家,有56户受灾,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里的灾民总体情况情绪都比较稳定,各家的自救清理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生活秩序是正常的。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在这个村,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奘房。从德宏州和盈江县的民宗局都曾听到介绍,奘房在傣族村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奘房本身就是傣族村寨里的寺院,是傣家人民的重大活动的场所,一生的出生、结婚、死亡等都会与奘房相关。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赋予了奘房更多的功能,比如有些村寨的奘房开辟为老年协会活动场所,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村里的事务处理方面也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另外,一般奘房还与村党支部结合,共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傣族奘房曾被称作“缅寺”,其实它与缅甸佛寺不同。是缅、傣、汉三种建筑艺术溶于一体的代表作品。奘房有“楼奘”、“地奘”之分,二者主架结构桢。佛殿由屋架、屋脊、殿尖三部分组成,屋架以木架结构为主体,十二根“通天大柱”平行排成两行。由地面而直抵梁架、构成中堂顶架的本部。两侧略小的木柱承接副梁构成四周偏厦,其上支撑屋顶的是蜀柱和小梁构成的桁架。其向左右延伸,组成连体建筑。楼高约六尺,月圆形的正面向着东方,据说因释迦牟尼修炼成佛是面东盘坐之故。外沿有的镶板壁,有的用竹编后沙灰涂面,有砌土基墙的,但墙体不接触木柱,这样可防虫蛀达到“墙塌屋不倒”的效果。木料选材按我国古代的标准,经久牢实。其结构严密,既便经大地震也安然无恙。大殿屋脊为上小下大的重檐建筑,传说是仿诸葛亮的帽子式样而成,其实这是汉族匠师仿效中原歇山式建筑结构,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宗教凭借傣族、汉族的传统工艺,把歇山式屋顶与干栏式的木结构巧妙结合,最后把从缅甸引进的黄铜镂空,缨络重吊。金光闪闪的小塔装在屋脊正中,便成为典型的傣族奘寺了。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村里的阿英带着我们在村里拜访了几户受灾严重的到人家,都已经在原址上建了过渡性的板房或者临时性建筑。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这个村子因临近城区,经济条件还稍好,房子虽然倒塌了一些,但老百姓还都能积极的自助自救,没有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救援。也可能信奉佛教的关系,没有听到他们怨天尤人,大家都还能较平和地接受所受的损失。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从弄恍村出来后,我们又到了离县城稍远一点,受灾比较严重的拉孟村。拉孟村在大盈江畔,是一个竹林环绕,榕树群间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傣家山寨。如果不是有倒塌的房屋,我们好像置身在童话世界里。和谐、安静,我们都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山寨。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全村共有56户,262人。在3.10地震期间,有51户405间房屋倒塌,4户27间房屋重损。1户的房屋受了轻伤。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我们看到这里已经建立起了过渡安置点,是油毡顶,竹片围起来的简易房,已经有一些村民入住了。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条件虽然简陋,但与自然和谐相融,如果要修行,这里倒是个的好去处。

  恋恋不舍地离开拉勐村,我们又来到离县城更远一点的一个景颇族山寨。在这里少数民族聚居区,有这样一个说法,傣人住水头,景颇住山头。景颇人一般都住在半山腰。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这个山寨有部分房屋倒塌,但不是很严重。我们来到一户人家,发现木制的老房子没有任何损失,而旁边后来用砖搭建的侧房却倒塌了。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这家的主人小李热情得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介绍了地震的情况和家里的生计。他家在地震中损失不大,但地震那几天正赶上收甘蔗,这边要清理倒塌房屋的废墟,那边田地里还要收甘蔗,有点忙不过来。小李说话慢条斯理,很是从容淡定。他告诉我们,家里的主要收入是靠种植咖啡和甘蔗,生活还好。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从小李家出来,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照亮了对面山顶的白云,碧绿的甘蔗田延绵到山脚下,一片静谧之色,心也随着沉静下来。 

    

2011年5月2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经过一天的走访,我们发现这里淳朴的人民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默默承担着生命中的无常,淡淡地接受所谓的损失。美其名曰我是到这里来救灾的,到不如说自己是来这里受教育的。让我知道,只要能少欲知足,真实地面对所遇境界,快乐还是很容易得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