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2011-05-05 09:36:04)
标签:

龙泉寺

五四青年节

新区农场

南瓜粥

伦理道德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 5月4日龙泉日记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清华心栈两周年特别报道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清华心栈成立两周年的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幕后策划的骨干义工们付出了很多心血。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的730天日子里,他们风雨无阻,一天又一天从未间断地奉送爱心粥,其中饱含着他们对心栈的无私奉献,是何等的可贵!为了心栈,他们付出辛勤与至诚熬成一杯杯暖暖的爱心粥,其中浸润着他们对所有人的一片爱心,是何等的崇高!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今天还有七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由家长带着来参加奉粥,看到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小小年纪心里就种上爱与感恩的种子,用爱去关心别人、感染别人,觉得一切真是太美好了!

  今天熬的是南瓜粥。澄黄浓香的南瓜粥,喝在嘴里,暖在心头。平常的一杯粥,背后往往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可是熬粥的师兄们的想法却很简单,只是想通过这杯粥传递一份爱心,让所有喝粥的人们能感受到爱的温暖、爱的奉献,让社会充满爱,让爱在每个角落绽开。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在清华南门,我们一杯杯爱心粥,奉上一句句祝福语,感动着别人也快乐着自己。

  结行会上,子儿师兄说我们在五四青年节奉粥,大家都年轻了很多。冷美宣分享今天在做环保,很有意义,不但清理了地面的垃圾,还把自己心里的垃圾也清理干净了。彭利伟昨天还在怀柔,今天一大早赶过来奉粥,用慈悲心、平常心去奉粥,用自己的善行去感化别人、感动别人,自己也很有收获。刘晓颖师姐说自己做幕后工作,很少来奉粥,很需要在这个平台长大,“我需要奉粥,因为我要成长。让爱传递,让更多的人受益。感谢来奉粥的朋友,也感谢喝粥的朋友。”刘军师姐分享说仁爱心栈今天成立二周年,吸引了不少有善根的朋友参加志愿者,其间也经历了不少变革。通过爱心传递这个理念和共识,心栈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将来面对爱的传递不只是一杯粥,而是一片心灵的家园、净化心灵的平台、生命成长的平台。我们不仅承担社会教育的使命,还有时代精神文化风貌的历史责任。将来还要深入发展到社区文化当中去,未来愿景非常广阔。大家在业余时间多多参加慈善、环保活动,让慈善和环保成为一种习惯。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殷殷慈母心

  趁着五一黄金周,贤逊师的妈妈来龙泉寺看望出家的儿子。今天用完早斋后,贤逊师、贤睦师一起陪同老菩萨在寺内参观。

  8:40,老菩萨在两位沙弥师的陪同下,从栗子园农场出来向东来到龙泉新区农场。原来,早在三年前的2008年,贤逊师还是龙泉寺一位普通义工时,老菩萨第一次来龙泉寺。那时,见行堂还没有落成。龙泉寺的护法居士们,还在居士楼和云水堂办公、住宿。一路上,贤逊师向妈妈汇报剃度出家后的成长历程。看得出,妈妈对儿子出家后的成长变化感到十分欣慰。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经过工人新区,来到了新区农场。菜地里,田老菩萨、范晓娥师兄以及另外两位义工在出坡。在田老菩萨的指导下,大家将覆盖青菜的塑料薄膜从两边豁开后,愉快地收获其中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新鲜青菜。贤逊师的妈妈看到农场义工采用了滴灌技术,向大家介绍说,过去日本人将泥土盛起来放到船上种菜。旁边的贤睦师听罢笑道:“他们人多地少。”

  贤逊师指着近处菜地边缘大片的石头对妈妈说,这些石头都是从田地里刨出来的。用在寺院的建筑工程上,那可都是宝贝。贤逊师的妈妈向常住义工谈起了两次来龙泉寺的感受:这里学佛的氛围非常好。自己在家里经常忙忙碌碌的,一天忙到晚其实干不了多少正事,学佛做功课却要抽空才行。这里真好,可以看书、可以拜佛、可以上殿,大众在一起修学。在三宝地,可以增长对佛菩萨的恭敬心、虔诚心。“就是有福报才可以长住,没有福报长住不了!”说到这里,老菩萨爽朗地笑了。我说:“您老退休后也有福报长住。”贤逊师妈妈说:“我也没有退休。以前是在农村,现在是在城镇了,有20多年没有种地了。”

 

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药石时,常住义工在大众斋堂又遇到趁着“五一法会”看望儿子的妈妈——贤仁师的妈妈李老菩萨。李老菩萨是从家乡周口赶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龙泉寺的。她感到儿子出家后,最大的变化在于对人更加亲切:“我觉得,不像以前的孩子。以前的孩子整天想着长大了毕业后要干什么,现在的孩子们没有那种想法了。从他的言谈举止中看到,他总想在社会上发出一点光,能够照到身边更多的人,把更多的爱心点燃起来。像我们的家乡,老与少,与过去的传统伦理道德已经格格不入。老人呢,都要把家中的吃喝拉撒等等一切都承担起来;年青人呢,像是把以前的孝道完全颠倒过来了。老人是农夫,青年是主人。我们让他出家,希望他在团体中能尽自己的力量影响大众、改变社会风气,把过去的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恢复起来。”

  李老菩萨欣慰地说:“从行动上,他也这样做了,对老人特别照顾。我们来之前他先问‘妈妈身体好吗?爸爸身体好吗?能不能去检查检查?’他在寺里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他虽然出家了,但并没有忘记老人。以前,我对他出家的决定不理解,现在我觉得孩子在龙泉寺也很好的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