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16日龙泉日记

(2011-01-17 10:09:35)
标签:

教育

春晚

彩排

演员

导演

龙泉寺

图书馆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月16日龙泉日记

 

  又是一个周日,今天除了共修学习外,中午出坡的内容是给图书馆搬书。从原来的僧团图书室,把书搬到东配楼底层的新图书馆,为使得书保持原来的次序,给每个搬运的义工发号码,凭着号码顺序,使得图书依次大挪位。看着整齐的一排排图书,整理和给每一本图书贴标签入库,看来也是一个细致耐心的活,而且有次第。

1月16日龙泉日记

僧团原图书馆

 1月16日龙泉日记

东配楼的新图书馆

 

1月16日龙泉日记

现代化管理

 

春节晚会彩排

  上午九点,见行堂佛堂开始了龙泉寺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集体彩排,导演屠钰斐,昨天刚刚从西藏回到北京,一大早就来到山上,和其它几位副导演刘乃境,贤正,漆山等。还有春晚召集人毕晶,总协调刘满祥,联络人王晶晶,主持人之一王子儿等会合。投入了紧张的彩排工作。晚会的舞美、摄像人员也一起参与了彩排的流程。僧团的贤宏法师作为法会主管法师参与指导。

  因为晚会时间有限,上报的节目远远多于能上演的节目,意味着很多 节目要被砍掉。但是晚会的每一个导演都很认真地指导每一个节目。很多山下义工参与一些节目,因为平时在一起排练不多,况且都是非专业演员,审排工作受到很大的挑战。每一个节目 在走场的之后,相关的导演都会做出很多中肯的肯定或者建议,包括肢体语言的发挥,感情的拿捏等等。让演员不仅受用了技能上指点,还看到了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有一首歌其中一小段儿歌的的片段,屠导演甚至跑上场亲自带动,带着小女孩跳起来。

  郑老师,是晚会的顾问,平时工作很忙,马上要回老家了,有好多事情要处理。郑老师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感觉如果做不好这件事,对不起三宝,对不起师父,所以抱着:我们应该呈现一个很好的东西来策励自己。

 1月16日龙泉日记

一台晚会的幕后工作者

 

  演员义工们都很希求和珍惜上台的机会,虽然不够专业,但是都在用真心演绎对佛教的理解。其中一个情景剧,原来的演员因有变故,不能参加,这次演员和上一次彩排里有很大的变动,甚至其中一个小演员,是现场找一个替身,临时敲定。但是他们还是认真的面对,争取最大程度的发挥。韩语歌曲,刚开始音控室没把PPT放出来,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演员真诚的请求导演再给一次机会……有一首歌曲类节目,回去后重新进行了排练,到了晚上,一定要请到导演再次把关,一直等到很晚……屠导演说,大家都在用心做这件事,所以往下拿节目的时候很不忍心。

  中午,参与彩排的晚会工作人员简单的交流了上午的彩排情况,调整安排下午的工作。屠钰斐先和大家分享了这次去西藏的感受。感觉在山上做事可能和在世间不是很一样。在世间做几万人的晚会,大家一协调,等做完,身累但是心不累。在山上呢,感觉做事:身体不累,心很累。几百人的晚会,因为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专业演员,针对这种情况,就把自己定位成铺路石。“这么多坑儿,正好缺一块小块小石头,我就来了,就是这样子。”

  接下来,屠导演讲了一个木桶原理的故事,讲得是木桶盛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这几句心里话是说给从山下上来的,搞专业的几位老师说的:我们一开始,如果盯着那个最高的木板,装一些水,我们肯定会很生气,觉得短木板,怎么这么短,这不是在比喻谁特别差,而是我们的客观条件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么这个客观条件呈现的一个节目形式,其实是想都能想到的。所以我们开始把目标定在最短的木板上,尽我们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在我们现有基础条件下,我想晚会做完了,就是感动,感恩。或者很开心,本来是想要给大家带来快乐的,那可能就把这个传送给大家,如果我盯着最高的那部分,拿着我们专业的来要求晚会,可能带走的就是遗憾,痛苦和抱怨。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就调整自己的心态,放下自己的标签,我们在世间都贴了那么多标签,各种名相,各种大单位,或者做过多少多少东西,然后把标签扔掉,把标签全撕掉,完全是一颗铺路石的心态,来给大家看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这是对我们专业的老师们说的。

 1月16日龙泉日记

 

  在山上承担的师兄们说,我们山下可能会来很多 师兄,他们对佛法可能接触得也不深,我们尽量的少用佛语和他们交流,你看师父讲法,高僧大德,修行好的法师,说话都没有一张口,就是佛语,这样子,就会让人家感觉到这些人好奇怪哟,记得我第一次上山,人家说了我一个,业障太重,吓得我好久没上山……

  王子儿猜测了一句:没敢来?大家都被逗笑了。

  最后,屠钰斐说:“我们一定要学会圆融变通,而且佛法本来也是为了调伏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调柔。跟周围的环境、所缘境,越来越被我们善用,给别人带来快乐。

 

观过生气——自我惩罚

  记得十年前,读《林肯传》,其中有一句话记忆尤深——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虽说明白生气的道理,也不想生气,但是面对境界的时候,还是会生气!事后想想,更多的是自我安慰,更好的是说声“对不起”。

  很多佛友经常向我提到“观过”,而且深知观过的害处——嗔火烧毁功德林,现实的讲会伤害身体,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但是我们依然会观过——乐此不疲!事后总是后悔不已,不过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总是一件好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我也经常犯错误,给他人带来很多的烦恼,但是我并没有想伤害谁的心,更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够快乐的生活。

  为什么会观过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观,简单的讲就是用眼睛看,但是我们看到的并非是事实的真相,甚至我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而已,和事实的真相先去甚远。我们可否静下心来,用心眼来观呢?

  过,又是什么呢?过是错误吗?还是不符合你的评价标准呢?也许在别人眼里那并不是错误,也可能是对的。过错是相对而言的,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所谓的评判标准,依此来判断是非对错。对了就欢喜,错了就不高兴。

  记得一位法师曾经说过:“如果你把自己的幸福快乐押到别人身上,那么你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我觉得法师讲的很有道理,耐人寻味。

  一位大德高僧曾经开示过:“认识烦恼就是修行的开始!”

  如果能够把“观过”视之为“烦恼”的话,值得庆幸的是你开始了修行——修改自己错误的言行,更重要的是修正自己不良的心念!

  观过,根本是缺少慈悲心的表现,如果我们内心能够多一份宽容、忍耐、关心、爱护,我想观过就会与你无缘相聚。如果我们内心拥有光明智慧,能够用慈悲的心来面对别人的过错,希望他们能够改过自新,这需要我们用一颗温暖和慈悲的心对待有情众生。

  仔细想想,我们最容易观过的人不是我们的敌人,不是与我们不相识的人,而是离我们身边最近最亲的人。我们内心总是在要求和期待他们能够如何如何,不满意了,就会生气发脾气。冷静下来想想,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你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也伤害了我们最亲近的人!

  慈悲,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拥有一颗慈悲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