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月29日龙泉日记

(2010-12-30 10:37:17)
标签:

龙泉

责任心

菩提心

开示

棉花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2月29日龙泉日记

12月29日龙泉日记

 

  早上,天空中开始落下细碎的雪花。在北风的伴随下,飘飘洒洒,轻盈翩跹。微细的雪花像是从空中渐渐跃下的仙子,舞姿婆娑。这时,大地上只有薄薄的一层雪花,但看上去并不分明。而且,没有自性的她,随风飘散。只有道德峰一带,禇石色的山岭上稍挂上一层雪纱。

  到了十一点,在第一场冬雪稍稍停歇之后。似乎积聚了新的能量,突然鹅毛大雪从天而降。不一会儿,山河大地裹上了银装。高大的古银杏树上,落下一层霜般的薄雪。黑枣树的虬枝上面,也被雪染白。竹叶上也落满了的雪片。大雄宝殿,以及龙泉新建筑群见行楼、东配楼和北配楼的瓦檐上、楼阁上,都被一层白雪所覆盖。

  从德尘居到见行楼居士斋堂,几分钟的路上,人们的衣服上就挂上一层白雪。然而仅仅四十分钟,大雪又嘎然而止。接着,狂风骤起,呼啸而至。仿佛告诉人们《易》的精髓“变易”,以及佛法中的无常真谛。

  

12月29日龙泉日记 

 

转变命运三法宝

  从无限生命来看,人生命运的轨迹,不但取决于过去生所带来的业力,而且也取决于对未来生的愿力,那么转折点,则发生在当前生所接受的教育。

  皈依佛、法、僧三宝,即是在接受一种改善无限生命的教育。皈依三宝之后,过去的业力需要忏悔,未来的愿力需要矫正。这样一来,要想改变自己无限生命的命运轨迹,三个必备的法宝即是:皈依、忏悔、发愿。

  皈依,即是主动选择自己接受教育的环境,依靠良好环境的熏陶,来树立正确无误的观念。皈依三宝,即是选择以佛为老师,以僧为助伴,以法为所学内涵。世间的人,想要将来有好出息,还要选择到学校去读书,更何况希望自己无限生命中能有好出息,那更要好好学习改造命运之法。

  这个改造命运之法的核心,即是业果。当下的生命状态,是过去的业所感得;未来的生命状态,是当下的因所感得。了解了这一点,要想改变当下的生命状态,就需要在过去曾经造的业上做功夫;要想改变未来的生命状态,就需要在当下的因地里做功夫。在过去曾经造的不善业上做功夫,即是忏悔;在当下正在造作的善业上做功夫,即是发愿。

  所谓的忏悔,就是要忏悔那种内在相续的染污,并由此而造成的对周围人的伤害。如是忏悔,即能损伤宿生所造不善业的种子,并改善周遭的不善缘。如是因损缘转,不好的生命状态不消失,也难。

  所谓的发愿,就是要发愿净化内心的无限相续,并由此而给周围人带来无限的福祉。如是发愿,即能新植诸多善业种子,并因此凝聚周遭诸多善缘。如是善因具善缘具,良好的生命状态想不出现,也难。

 

 

业的回馈

  任老菩萨从老家回来了,讲了他回家后看到的一件事。

  老菩萨看到有的人在卖棉花前往棉花里加水。老菩萨感觉,棉农往棉花里加水,似乎他在卖棉花的时候赚钱了。而轧棉厂收回去以后,有工人专门定时会翻晾这些棉花,不然棉花捂着会霉烂掉。每翻晾一次,就得用大型机器吹翻棉花,又得费人力,还得机器,还得用电,这其中也会有照顾不到,棉花可能霉烂,影响到棉花的品质。这些工作增加了轧棉这一道工序的成本,那下面的纺织厂价格也会上涨,一路下来,最后到购买人的手里,棉农最后他也得买衣服穿,那他自己是不是也在承受高价或者品质低劣的后果呢?

 12月29日龙泉日记

任老居士

 

  真的如老菩萨那样用心去思维这件事情就会发现,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只考虑自己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而没有再往下看这件事情对我们后续的影响。就像棉农加水,现在是赚钱了,但有没有想到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赚钱,会给自己以后造成什么影响?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影响?

  当我们面对一件不好的事情,这时就会抱怨,是某某让我遇到今天这一切。却没有意识到,可能是自己之前一些不好的行为或心念感得今天这样的境界。就像前面的棉农,他可能出门碰到食品里面加了不该加的东西,这时他一定会抱怨食品制造商,却没有反省自己也曾有过对别人的这种伤害。

  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行为,都会给自己一个回馈,当我们面对别人微笑时,回馈的也是微笑;当我们向人伸出拳头时,那反馈回来的肯定也是拳头。所以时时检查自己的内心,处处反省自己的行为。相信业的回馈真实不虚。

 

 

菩提心就是对众生的责任心,并且不求回报

  看着写得满满的一本法会笔记,刚刚写下“十一精进共修法会心得”这几个字,心中即刻涌出千言万语,百感交集不知从何说起。这七天以来的一幕一幕重现心头,同修们朗朗的诵经声、师父法师们的慈悲开示、用斋时热腾腾的香气,采栗子时的欢心雀跃、与学员们的种种悲欢离合、对义工菩萨们的深深感恩、传灯法会的热泪盈眶,乃至举牌时那圆润触滑的木质手感都能让人深切感受到师父、法师们的谆谆用心。

  最近以来常常想到就只有师父、法师们和义工菩萨们竭尽所能提供给我们最好的——最好的学佛环境、最好的教材——菩提道次第广论、最好的老师——师父在百忙之中一连五天告诉我们如何紧随善知识的脚步与同行善友们一起携手在觉悟之道上前行,并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使这样还生怕我们可能会不明白,还请寺内五位法师向大家细细道来……对于这一切的一切,我心生感恩,但真的不知道何以为报……想起贤立法师说的“菩提心就是对众生的责任心,并且不求回报”。

  这次法会自己的收获非常多。

  如师父对死无常的开示令我对很多事情不再纠结和执着,师父说内心的喜乐来自于时时与佛法相应。我也会试着时时心缘善法,虽然还常常心随境转。师父说我们内心没有力量是因为对外有所求,让我明白为什么自己内心柔弱。师父说我们要通过净除业障,数数思维集聚资粮和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三宝加持来认清自己。师父详细讲解的牧牛图。师父还说如果不是为了利益众生就发不了菩提心,如果仅仅是想发菩提心而不在生活中照做日久就会退心……等等,还有法师们的那些开示,每一句话在我的内心都是一次激荡,都可以为之修习一生。

  然而,这次最让自己受益的还是忽然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

  对世间人来说,一个人长大的标志或许是开始为人父母,开始担负起一个新生命的责任;或许是遭遇了某种巨大的变故,如亲人的故去或者家境的巨变,需要开始担负起新的责任。往往都是责任感会让人一下子变得成熟起来。但是对于从未经历过这些,还常常带有些孩子气的自己来说,这次精进共修法会感受到人生的洗礼,重新找回自己生命的意义。

  过去,自己也曾追求过各种各样世俗所制定的外在目标,但是所得到的快乐都是短暂的、不究竟的。闲暇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网上闲逛,下载电影,打游戏等等对生命毫无帮助的事情上。虽然来到了龙泉寺以后,也知道要开始好好学佛了,但是始终觉得自己还年轻,只要能一直跟着师父的大法船,总能“混”个增上生吧?始终觉得对众生的责任,那是师父和法师们的事情,和我是没有关系的。这次师父的开示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生命价值。

  师父说不要以为健康、年轻这些外在东西都是圆满的、永恒不变的。我们执着自己的五蕴色身察觉不出自己的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认清自己。认清自己之后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自己存在的意义。自己的心上要能与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悲心愿力相通,下要能与六道众生相通。

  师父说我们内心与佛法相应所得到的喜乐就是我们愿自己和他人都能得到快乐,愿自己和他人都能远离痛苦。

  忽然能够很强烈的感受到师父和法师们的对众生的责任心,并且能够深深感受到这种责任心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都应该有的。当感受到这种责任感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心就不再飘飘忽忽的,而是慢慢地沉了下来,连走路的步伐都开始凝重了。

  十一以后有两个学佛小组要开班,自己要对这两个学佛小组的成员们担负起责任,从这里开始实践对众生的责任心。

  如果说“菩提心就是对众生的责任心”是我从师父法师们开示得来的最大的收获,那么感恩我的学员们让我对后半句“不求回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因为组里有几个刚开始接触佛法,而且很随性的学员,散漫、不随众,即便是法师开示也不停的说话。本着“莫恼一切诸有情”的原则,也尽量不去损恼他们。但是后来还是有些情绪低落。原因是自己刚刚学习完广论的供养的部分,了解了供佛的种种殊胜,很想和大家一起去供灯,所以特意为本组的每位同修请好了灯,谁知却不是所有的人都领情,一直凑不齐人,左退右托了好几天,最后也只有五个人参与,还是每人自己单独供的,和自己原来的预期完全不一样,内心十分惆怅。也因此很羡慕其他那些一起供斋,一起普佛、一起蒙山的,心很齐、每人都很精进的小组。觉得大概学习广论时间比较长的学员都被安排到前面的组去了,到了这里大概就是后补的新学员比较多。

  直到第一次引用贤立法师的“菩提心就是对众生的责任心,并且不求回报”的时候,才当下释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难怪悟光法师在开晨会的时候特别让大家回忆这半句话。只有遇到境了,才知道这半句的重要性。

  自己就是因为觉得自己从给每一个学员打电话开始,上至认真地回复他们的日记和他们交流(经常自己的回复比学员写的日记还多),下至一些换鞋套的小事,对他们的用心,对他们的关心,付出了那么多,但是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心里就受到了打击,开始不平衡,开始不愿意付出更多了,开始向外观,内心开始没有力量。

  或许在无限生命的旅途上我们总有一天会学着长大,总有一天会意识到我们对自己、对众生的责任心。但是如果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全心全意的努力的付出,但却总是得不到任何回报,乃至得到的是怨恨和仇视,我们还能保有我们的菩提心,还能一如既往的继续全心全意地努力付出吗?还能生生世世一如既往继续全心全意地努力付出吗?

  我仿佛看到,师父在这条菩提路上走得好艰辛、好困难,可是却毅然决然的身影。就是这样的身影为我们这些沉沦于苦海的众生带来了希望,所以我们也要向师父一样发起对众生的责任心,但却不求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