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13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标签:
盈江安置点邦巴小学布棚出家法会佛法佛教慈善 |
分类: 慈善文教 |
2011年5月11日——13日云南盈江联合救灾日记
2011年5月11日
仁爱秘书长林启泰老师于昨晚到达盈江。一早,我们就来到盈江现代医院灾民安置点。林老师带领我们进行入户走访,想了解入住安置点都有哪些人,为什么入住率这么低。
第一家是一位下岗工人家,他儿子已成家,自己几年前就从茶厂下岗了。这次地震中,原来居住的房子倒塌了,暂时没有地方居住,短时间内也没有能力重建住房,就来到了安置点,为了省钱,在拿了政府的补贴后,自己将过渡房搭建起来。房子还没有收拾好,凌乱不堪。
在和我们交谈过程中,他不停地埋怨政府给的补助金太少。林老师善巧地避开此话题,祝愿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不知了知业感缘起的因果法则,只看到外在环境的不圆满,真得是很苦。
第二家,在城里住在新星家园小区。该小区原本规划要建5层楼,但开发商擅自建了7层。地震中成了危楼,小区260多户居民都不能在里面住了。他们没有其它地方可去,就住进了安置点。他们没有过多的抱怨,只是感叹自己的命不好,买了这样的房子,希望我们帮助呼吁解决小区的楼房问题。家里整体布置还好,但没有收拾好,略显凌乱。
第三家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看起来是做生意的。花了2800元钱,买下了政府建好的并列2间房子,在外面又搭起厨房,2间房子,一间为卧室,一间为客厅,而且收拾的干净利落。
这户人家不是本地人,而是来盈江做生意的。他们没有抱怨补贴少,他们用2800元就找到这么好的住处,比原来租房又省了一大笔开支,很欢喜地住在这里。
通过走访,我们大体地了解了安置点入住居民的情况,一部分来自重灾户,原来的房子倒塌了,但没有能力短时间内重建,就住进安置点。一部分人家里房里倒塌或成危房,有能力重建,但没有地方,也只能来到安置点。还有一部分是外地人,来盈江做生意,本来就要租房,有了安置点可以节约开支,很愿意住在这里。通过走访也了解到,大部分重灾户是不愿意来安置点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家准备在倒塌房屋的原址或附近重建住房,而安置点离家太远不方便,所以他们不会来安置点居住。
这次走访,我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是在面对同一境界时,不同的心态所呈现出的苦乐感受完全不一样,而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命运是如何被自己的业力所左右的,而且自己所处的环境完全就是自己内心的显现。想改变命运,只能改变自己的习气。
2011年5月12日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为响应CPFF的燃灯祈福活动,也为了真诚悼念近年来国内外在历次灾难中逝去的生命。我们在盈江地震灾区组织了一场燃灯祈福活动。
大约7点钟,盈江当地的志愿者陆续来到盈江县现代医院灾民安置点。组织活动经验丰富的王璐师姐看着志愿者渐渐多起来,就教大家做起仁爱手语歌,也算是晚上祈福活动的热身。
天渐渐暗下来,我们用烛光组成了一个心字,心里面包含着512、414、310三组数字,代表悼念在这几次灾难中逝去的生命。
因盈江的志愿者都是因此次地震才加入志愿服务的,林老师借此机会给大家介绍什么是公益,什么是志愿,作为志愿者应该具有哪些精神与品质等。
天已经完全暗下来,燃灯祈福活动正式开始,林老师带领大家读诵祈愿文。
亲爱的大地,我们的母亲,
请求您赐给我们向前的勇气,
让我们体会:生存就是力量。
我们已经学习了
我们将谨记你我生命是共通的,
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
从今开始我们将常怀敬畏感恩之心
请求您接受我们至诚的祈愿,
请求您接受我们至诚的祈愿。
愿亡者安息,愿生者安康,愿灾难平息,家园重建!
2011年5月13日
今天我们走访了4所小学,是盈江县弄璋镇的受灾比较严重的邦巴小学、弄哈小学、小辛街和南缓小学。
首先我们来到了邦巴小学,邦巴小学原校舍在地震中成了危房,现在借用村里的一块土场空地,搭起简陋的彩条布棚。
邦巴小学只有4个年级,100多名学生。学生们在这样的布棚里上课,晴天时,如果无风,布棚里闷热难耐;下雨天时,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雨大一点,里面就会进水,学生们经常边边用脚玩水,边上着课。这种布棚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不隔音,几个班级互相影响。另外还不拢音,老师如果声音稍小点,坐在后面的同学就不容易听到,很容易溜号或打瞌睡。据校长介绍,学生们至少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上一年的课,甚至更长一些时间。
接下了的几所小学,情况和邦巴小学差不多,都是这种彩条布搭建的临时棚子。
弄哈小学
南缓小学
小辛街小学
看过了这几所小学之后,林老师就很想帮助这几所小学改建或重建过渡安置校舍,形式如友成基金会建的社区活动中心,框架和围栏用当地资源丰富的竹子,顶部用彩钢瓦。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改善一下教学条件,安全度过过渡期。
社区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