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抵御玉树严寒,灾民获捐过冬物资

标签:
刘军玉树利民物资发放文化 |
分类: 慈善文教 |
爱心抵御玉树严寒,灾民获捐过冬物资
2010年10月17日,“爱在深秋,同舟共济”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首度联合赈灾行动——“玉树过冬物资发放”在玉树赛马场的仁爱社区服务中心举行。这一天,对于在玉树的仁爱基金会的志愿者们来说,像是一个节日。自从全部志愿者从玉树撤回北京,已经近两个月的时间。又可以站在这片蓝天下,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为淳朴的藏民送上厚厚的雪地靴和羽绒服,让重返玉树的志愿者们兴奋不已。
一大早,大家就开始为今天下午将于四点半举行的物资发放仪式做准备,基金会的副秘书长曹丽清昨天为仁爱社区写了一些警策和鼓励的短语,我们要把这些文字用油漆喷在板房的外墙上,广告公司的公保旦增、中欧同学会华南分会的汪灵江老师、我们的志愿者和利民学堂的孩子们一起,苦干了一个上午,才把一百多个字贴到墙上,喷好。中午,旦增回去取东西,嘱咐大家一定不要动,等他下午回来,把最后的那层膜揭去,就算大功告成。
可是中午的时候,因为担心时间来不及,有些志愿者和同学们自己动手开始揭膜,这下出了问题,喷的字还没有完全干,有些部分和膜一起被揭了下来,可能旦增的技术也欠佳,有的地方还有油漆流下来,同学们赶快用汽油擦干净,让每个笔画都很清晰干净地落在白色的板房上。教画唐卡的诺布老师还找来红色的油漆,补上了被损坏的笔画。
志愿者在喷外墙上的字
细细品读曹老师的话,生活与做事的道理蕴含其中,还朗朗上口。她给钳丝工艺班写下的是“钳克愚钝,丝智入心”,给图书室写的是“慎思精选,益生良书”,给教室写的是“学以奋志,报效祖国”,给办公室写的是“今事今办,各居其职”,给面具班写的是“面如满月,具足清凉”,给仓库写的是“器具整洁,不离原处”,给宿舍写的是“生活点滴,励炼品质”给翻译小组写的是“翻智通人,译慧达心”,给未来的香厂写的是“妙香性聚,普熏大千”。
仁爱社区服务中心利民学堂的孩子们在展示他们的作品
仁爱社区服务中心免费的医疗服务志愿者在接待病人
刘军和永辉带着大家布置舞台,求松老师从家里拿来崭新的红布,铺在主席台的桌子上,社区服务中心挂满了经幡,利民学堂的几名学生因为下午要给大家表演藏族舞蹈,所以一上午都在拼命练习“扎西德勒”,欢快的节奏响彻在赛马场的上空。其他的孩子们在忙碌地准备物资,几百个蓝色的救助袋被整齐地码放到了社区服务中心的小院里。孩子们干活手很麻利,而且非常有礼貌,有些问题不明白的时候,他们会真诚地看着你的双眼,向你请教。那种纯粹的,没有任何夹杂眼神,发自内心对老师的尊敬,让我们感动不已。
利民学堂的孩子们几乎都是主动干活的,从没有人要求他们要干什么,但是孩子们很会发现谁需要帮助,然后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和你交流。下午的发放仪式现场,孩子们看见来的灾民太多,自动拉成了人墙,帮忙维持秩序,保证没有灾民可以擅自进入主会场,不会发生混乱的局面。对于这些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岁的孩子们来说,这里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家。下午,我在社区的院子里遇到一位漂亮的藏族小姑娘,与她闲聊起来。义西说,爸爸不许她上学,但是她非常喜欢来这里上课,这里所有的课程她都在学习,虽然每天回家之后,爸爸依然为此事不高兴,但她还是坚持来利民学堂上学。
玉树仁爱社区服务中心举行了灾民过冬物资发放仪式
下午的发放仪式非常顺利,孩子们跳起欢快的舞蹈,主持人王子儿居然用藏语和大家说起“最美是故乡,最亲是兄弟”的藏族俗语。“爱的丰收”是发放仪式的惯常节目,此次现场共发放200枚一元硬币,稍后将为一位生活困难的重灾户现场募捐,收到一元硬币的灾民可以再捐出来这一枚硬币,也可以捐出更多的钱,或者不捐,自己获得这一枚硬币都是可以的。意思为我们种下爱心的种子,看看这么短的时间,是否可以让爱心增长广大。当永辉走到灾民面前去发放这一枚硬币的时候,现场出现了小小的混乱,我们这么多次的发放活动,第一次遇到灾民们争先恐后的伸手,如果不是有线隔着,真担心会哄抢。硬币发放完毕的时候,我们都在担心,这种状态,钱,大家会捐回来吗?
州领导把现场捐赠的一千六百多元现金转交给利民学堂的学生
清点钱款的时候,屠钰斐和王子儿带着孩子们和主席台上就坐的玉树州的领导们互动,大家一起学做手语《仁爱之歌》。
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和到会领导互动,传递爱与感恩
玉树州纪委副书记魏生挺、州团委副书记李国胜、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卓华夏、州民政局项目科长向成金、华民慈善基金会项目主管崔毅诚、中欧同学会华南分会代表汪灵江、玉树州关爱生命协会会长求松、还有仁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林启泰出席了捐赠仪式。州里的领导对于这种物资与灾民一一对应的发放形式非常满意。
林秘书长向州里领导汇报捐赠物品情况
捐款金额数出来了,是一千六百多元,比发出去的金额整整翻了8倍。全部款项捐赠给了利民学堂的一个孩子,他家有四人遇难,还有受伤的情况,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当主持人问起孩子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想法的时候,孩子有些羞涩,不停地咬着下嘴唇,说道:“我想做个好人。”
青海省电视台的记者和玉树州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报道,抓住每一个细节,是记者的习惯吧,蓝色救助袋的外面贴着受助人的基础信息,他们对此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采访了林老师和刘军,他们说,节目将于明日播放。
青海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刘军,这次活动物资分装主要负责人
发放仪式临近结束的时候,举行了华民慈善基金会捐赠板房的揭牌仪式。仁爱社区的成功设立,得益于兄弟基金会的鼎力支持,我们也希望这条路可以走得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