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00,149
  • 关注人气:66,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月17日龙泉日记

(2010-10-18 10:09:16)
标签:

丁亚娟

龙泉寺

广论

法会

暖心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0月17日龙泉日记

 

  昨日还是艳阳高照,今日就是阴冷萧瑟。

  天气在变化,所以从上午直到晚上,每个人见面都会说一句话“加衣服了吗?”

  天气变冷了,伸出手就觉得有点冷了。上午在鼓楼下,师父妈妈和刚到流通处的谢居士还在屋外融化酥油,浇灌油灯。当别人提醒说天冷了,他们也只是说,天冷了,我们就少做一点,早点收坡。上午如此,下午三点多发现他们还在那里做灯。

  下午,山下一位居士供养寺院一台钢琴,委托搬家公司送到寺院。贤启法师接待并和搬家公司的员工将钢琴搬到内院。当这些搬家公司的员工将钢琴搬到内院之后,法师也带他们进佛堂拜佛,并亲自给他们做示范,几位员工也很认真地跟着法师学习。

  天气的变化没有影响学员们学习的热情,学佛小组的学习也像一股流水一样,静静地自然流淌。

  下午出坡时间到了,学员也没有因为天气的变化而退缩,每个人还是那样踊跃,在十二点半准时到银杏树下集合,随着工程组的义工一起去干活。

10月17日龙泉日记 

 

菩提花叶:认识生命

  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严肃。不过,偶尔严肃一下,会让轻松更有魅力。

  生命是一种状态,正如人生是一个过程。人们通常希望有一个圆满的人生,通常是就结果而言。但好的结果,常取决于好的过程;而这好的过程,又常源自于好的状态。

  因此,状态成了问题的焦点,生命因此而被关注。

  那么,什么是生命呢?

  生命,是与生俱来的使命。因其与生俱来,即不是后天强加于其上,也不能随便即能抹之而去。

  怎么听起来,有点宿命论的味道。

  是。宿命论常给人带来一种悲观的情绪,因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常认为人生是由宿命决定,从而落入消极无为的窠臼。

  但,也不全然。这宿命,要以认命为前提。人能认得命,就很不简单。它能让人熄灭妄想,安守本分。消极无为,也因此成了自然无为。

  人能自然无为,便能回归一种超脱与自在。超脱与自在的人生,美着呢。

  尽管如此,还不是这里所说的生命。

  因为,这里说的生命,是一种使命。这种使命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由深到浅。囊括了这些内涵的生命,方是完整的生命。

  可是,普通人的生命,并不完整。因为这些生命,通常只停留在外表上,并不涉及内在的;只停留在浅层的,并不包括深入的。生命因此而缺憾,正像一颗大树没了根本,生命之树因此而枯萎;正像一条河流断了源头,生命之河因此而干涸。

  那么这种使命如何认得?或者说,如何能让缺憾的生命完整起来?

  认识你自己。

  这句话,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普适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只是这认识自己的途径,不但要以自己为对象,还要以周围的人为对象,乃至以世间万物为对象。周围的人、世间万物,因此而成了认识自己的道路与桥梁。

  借助这道路与桥梁,人的生命,就能深进去。而生命一旦深进去,使命也就自然显现了。这使命,并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正像这物理定律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一样。

  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生命便能绽放光彩,周围的人与万物,因此而蒙受无尽的恩泽。

  状态如此,过程如此,结果亦如此。

 

 

有因有果,如理作意

  在栗子园里,木耳菜、紫苏开花结子了。

  临近霜降了,一些菜也长得更旺盛了。从菜地刨出来的白萝卜,有的也有一尺多长。露出地面的红萝卜也更是喜人,一颗颗都透着亮亮的红光。

  旧大棚外面有一株茄子,长在一个木筐里,个儿也挺大的。问菜地的范小娥居士,为什么这里长一株茄子啊?

 10月17日龙泉日记

 

  范小娥说,那个筐原来是育苗的,后来因为地有限,剩余的苗就没有下地,就在那个筐里,相当于荒了,所有的苗都死了,就剩这一颗。刚开始幼苗的时候,也经常去浇点水,后来又因为天旱,同时也就它一颗,没有精力去管它。因为天旱它好像死了。可不久一场雨之后,突然发现它又活过来了,但也没有管,随它长吧。因为太多的苗要看管,顾不过来了。天旱了,这颗苗好像又死了,下点雨就又活过来了。反正就这样反反复复,有一天发现它竟然还结了一个茄子,但也一直没有去看管它,现在看它长得还是那样壮实。

  旁边的丁亚娟说,那可能它也在无始劫以来,种了成活的因,所以今天才会这样反反复复,但一直存活。听着丁亚娟的话,大家都笑了,你可真会如理做意。

  10月17日龙泉日记

 

 

如理取舍

  维修部李兆明居士,来寺院做护持几年了,几乎是寺院开放不久他就来了,法会就当学员,平时就做义工。现在每天上山下山,来了就做事,事情做完了就离开;当天来当天走。

  当今天和他聊聊如何学习时,才发现他的与众不同。

  李师兄说,我来这里就为学《广论》来了。听他的话那么得笃定,心里很疑惑,就请他详细说一说。于是他打开了话匣子。

  二十多年前,我信佛,你知道我信在哪里吗?我那时候世间的东西太杂了,我需要静,但只要我进了寺院,只要听了铃声木鱼声,听到念经声,我的心就静下来了,我的心情也就特别好。我信佛就信在这里了。

  那时候知道要学佛,但不知道成佛。也知道要想解脱,是有层次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或者说法师让你这样坐着,你就这样坐着;我想也不是简单的那么回事。

  其实二十多年前,我在八大处就知道《广论》,那时候知道《广论》是讲层次的,但自己看不懂。后来知道这里每周五六日讲《广论》,这样就来了。

  其实那时候别的地方也讲一些佛教知识,但都是在晚上讲,我条件不具备,那时还得上班?所以就这样,2006年我来到这里了。刚来那时候一直是法师在讲《广论》,所以一直坚持学习。刚来寺院,参加现在这个班。这个班那时候也刚开班,也就上几节课,我差了几节课,参加之后就一直坚持。

  刚来这里的时候,也做义工,在大寮呆过,给大家炒菜吃,后来到维修部,一直到现在。

  每天就这样来来往往,那几点到寺里啊?他的回答又令我吃惊。

  我住奥运村那边,早晨从家里出发,坐头班车,然后转518的二班车,再转346的三班车,七点半到寺院。每天单程也得两个小时。

  如此的坚持,让人敬佩,正如他所说的,在这里时间久了,其实也遇到很多境界,中间也想走了,不再来了。碰到事情,原来总在心里放着。想想自己为学习《广论》而来,也知道要有取有舍,那就不要为这些事情烦恼。淌水过河,一路往前走呗,很多事情需要慢慢来。知道自己来干什么,这样现在有些事,我也不在心里放着了,练就自己的忍辱吧。遇到就遇到了,尽心做自己能做的。

 

 

人生最美夕阳红

——九九重阳暖心法会侧记

  九九重阳,传说始于先秦时代,一个有着渊源历史的节日,一个体现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文化的缩影,一个表达知恩报恩之情的温馨日子,在当今社会疾驶的车轮中,或许正悄然为人们所淡忘。然而,对于前来参加龙泉寺“九九重阳暖心法会”的近六百位步履蹒跚、白发苍苍的老人来说,2010年10月16日,注定是一个令他们难以忘怀的日子。

  这一天,上苍仿佛格外眷顾这些一生操劳的老人家,秋日的暖阳照耀着那一张张布满皱纹的面庞,仿佛要为他们拂去一生的辛劳;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汇聚成为一股爱的洪流,在老人们的心间涌动,滋润着一颗颗饱经沧桑的心灵;这一天,激动而幸福的热泪一次次从那一双双有些昏花浑浊的眼角滚落,沾湿了衣襟,然而揩干泪水,那眼神中分明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焕发的光彩!

 

 

老人们的无悔人生

  前来参加法会的老人中有的是出家法师的亲人,师父的母亲也在其中;有的是护持龙泉寺多年的老菩萨,包括把自己交给三宝的山上常住,和风里来雨里去、陪伴龙泉寺一点点长大的山下居士;有的是儿女在寺里做义工的,多少个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独守空房,把心中对儿女的思念与期盼化为豁达宽广的理解与支持;还有一些是由于各种因缘最近才与龙泉道场相识的老人家。

  一位文雅的女士搀扶着年迈的双亲来到签到处。她是一位三十多年前在凤凰岭插队的老知青,国庆期间故地重返。这个当年挥洒热血青春的地方,如今一座正法之城正在崛起,引领众生走向心灵净化的大道,巨大的变化令她激动不已。为了报答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女士特地在重阳节这个美好的日子带着二老步入佛门。老父亲81岁,是建筑规划方面的专家,老母亲78岁,一生从事通信事业。回忆起一生走过的路,老母亲感慨万千:“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容易啊!他常年出差在外,为了开矿山,都是去很艰苦的地方,住在戈壁滩上。儿女生一下来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我们都是一心一意地干工作。”曾几何时,他们英姿勃勃,意气风发,如今年过古稀,短短的几句话饱含着不尽的付出与无悔的人生选择。一旁的老父亲安详地听着老伴的话,温和地说:“我们这一生啊,所求不多,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这是一位满头白发但却气质优雅的老人,说话很缓慢,仿佛每个字都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吉祥普佛刚刚结束,老人静静地坐在佛堂里休息:“老头儿94年就死了,一儿一女都在国外。我是一个女军人,住在一套四室的大房子里,可是我不怎么高兴,遇到人都是躲着走,我不愿意别人打扰我的生活。来到这寺院里,我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安详与温暖,这个环境好像让我的心一下子舒缓了。在这儿,我谁也不认识,可是我却想说话了。这里的大和尚比我的儿子还小四岁,我从来没有和他说过话,可刚才我一看到他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能感觉到老人那扇尘封已久的心灵之窗正在一点点敞开,迎接温暖与光明。接着,老人又一字一顿地说:“我喜欢这里,我是专门来为儿女祈福的。”老人的脸上绽放出淡淡的、幸福的微笑,语气中带着一种母亲特有的坚强与坚定。没有想到这样一位独自忍受孤独的老人,却依然心心念念牵挂着大洋彼岸的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66岁的魏老菩萨家住永定门外,早上五点就从出来了,在她的皈依证里,小心翼翼地珍藏着龙泉寺的“功德芳名”卡。她和老伴收入不多,可是每个月他们都要各自给寺里捐赠10元钱用来建大殿。“我们从2006年开始捐,一直没有断过,每个月亲自送到寺里来,一张卡记满了,再接一张新的,都有好几张了。”老人家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我们打1960年开始工作,当时的工资是23块钱,后来涨到30多块,挣了好多年,上有老,下有小啊,都得省吃俭用,精打细算。退休之后皈了依,2006年来到了龙泉寺。那时候德尘居都还没有,在这西跨院里诵经、在云水堂用斋,刷碗、拾柴禾、拔草,什么都干。我和老伴文化程度不高,以前听说过《广论》,可是觉得深,学不会,人家主动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参加学佛小组。现在每周四晚上我们都去学习,一次不落,心里头越来越明白皈依是怎么回事了。感觉师父是在带着我们大家伙儿一起走,学佛这条路自己真的是走对了!”魏老菩萨的笑容里充满了孩童般的快乐与希望。

 

10月17日龙泉日记

 

汇聚爱的洪流

  来参加法会的老人们都说,不知道怎么来表达内心的感受。17组的一位老人从辅导员给她带上柔软淡雅的围巾那一刻起,眼泪就止不住流淌下来。短短半天多的时间,有那么多义工尽心尽力的照顾,让老人家的心里装满了喜悦、温馨与感动。她哽咽着说:“我无儿无女,可是今天我得到了这么多的爱,拥有了这么多的孩子!”尽孝报恩,正是在这次暖心法会的主题曲,演绎这首大爱心曲的有无数默默付出的义工,还有僧团法师们。

  为了使辅导员们能以知恩报恩的心为老人们做好服务,筹备组专门组织了培训,不仅在流程等事项上做了详细介绍,还专门在意乐上请张晓东老师为大家提策。晓东老师说:“让我们观想自己最亲的家人就在这里参加法会,然后把每一位老人都当成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侍奉,这样内心就会对每一位老人生起亲切之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是真心的。”在具体行持上,晓东老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要面带微笑,让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温暖每一位老人。二要口说软语,对老人说话一定要放慢,要柔和,让老人安心。三是伸手相助,上下台阶等等细节都要替老人想周到,悉心照顾。四是与老人相处时,要多俯下身子,让老人感受到晚辈对他们的尊重与呵护。

  细微之处,贵在用心。从可口的饭菜到十多种礼品的一一准备;从整体流程的一遍遍推演与不断完善,到每一个细节的设计与衔接,无数周密的思考,无数倾心的付出。负责佛堂场地布置的蔡晓华说,拜垫的摆放看似一件小事,可是背后却有贤启法师的很多用心,既要尽可能多地摆放,以便尽可能让老人们都能坐到佛堂里面,又要充分考虑到老人家行走的空间,连每一行拜垫的间距都是法师亲自拿着尺子量的,唯恐老人家进出时不方便、有个闪失。法会头一天的晚上,摆放没有达到要求,法师带着义工重新摆,一直干到晚上十一点,义工们塞了几口馒头和咸菜算是对付了晚饭,而法师顾不上吃东西,又去忙其他的事情。

  下午的暖心联欢会既短小精致,又感人至深,几乎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背后除了全体演员的精心准备,还得益于中央音乐学院郑长铃教授的鼎力相助。郑教授曾导演过很多大型的文艺节目,然而对于这台为时仅一个小时,同时又都是由义工表演的演出格外用心。这是因为它传递着无数人对于普天下所有老人的衷心祝福,传递着三宝的大慈大悲之情。郑教授不但亲自指导大家排练,使大家的表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而且对原来的节目安排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设计。例如他将三首歌曲表演编排为组歌,这样听起来更为紧凑;另外,在贤益法师演唱《跪羊图》的过程中,他设计了义工向父母鲜花的环节,真切地表达了晚辈对长辈不尽的感恩,使节目更加具有感染力。郑教授还特别邀请琴家陈逸墨先生同来参加演出,陈先生正在为即将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的演出紧张排练,但依然百忙中来义演,用一首优雅婉约的古琴曲表达对老人们的一份孝心。

  在参加法会的老人们当中,有三位年过六旬的书法家——古山、赵天祺和周昶陆老先生,他们既是同来欢庆自己节日的长者,更是为大家默默付出的可敬义工。法会召开的前一天,他们就来到寺里,和贤因法师以及寺里的常住义工赵文清老师一起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精心题写了600幅字,结缘赠送给每一位参加法会的老人。从裁纸,到捧砚,到砚墨,再到一撇一那地运笔,他们说都要:“务必精心!”而贤因法师还专门收集了满满一页的祝福话语。这三位书法家的墨宝刚劲有力、俊秀飘逸,深受人们的喜爱。赵天祺老师喜爱写经,《金刚经》写了17部,《心经》不下千部,大部分都赠与他人。他义务题写的一部《吉祥经》,还感化了一位荤菜馆的老板将所有店面改为素食。这几位书法家都是从2007年起就热心参与寺里的公益活动,他们曾现场挥毫,将张张墨宝无私地曾与凤凰岭的游人,使他们与佛门结缘;他们曾题写了无数个喜庆的“福”字,伴随义工走入河北、内蒙等地穷乡僻壤,在严寒中把一份温暖传递给生活窘困的老乡;他们更亲赴大别山区,为仁爱助学和仁爱孝德奖项目资助的孤儿们带来不尽的鼓励与憧憬……

  九九重阳,一个在三宝威德的感召下超越了人与人隔阂与冷漠的日子,一个分分秒秒充满了感恩与感动的日子,一个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编织而成的日子,祝福普天之下的所有众生,也祝福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刻都在三宝的摄受下更加光明,更加慈悲,更加昂扬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