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月6日龙泉日记

(2010-10-07 12:34:58)
标签:

臭大姐

法会

佛法

皈依

开示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0月6日龙泉日记

10月6日龙泉日记

  不经意间,今天已是精进共修法会的最后一天。凌晨4:00,浓重的夜色中,伴着点点星光,学员们身披海青,衣带飘飘,从山门悄然而入。4:30,见行堂里,两序大众肃然而立,最后一天的共修在悠扬的梵呗声中开始……

  几天的共修下来,似乎适应了寺里的生活节奏,早殿,过堂,诵经,拜忏……间歇中,学员们站在见行堂的小广场上,或观看展板,或极目远眺,沐浴着秋日的阳光,享受着三宝地的宁静祥和。

  上午,僧俗二众诵完了《广论》的最后两卷,功德圆满。下午,师父《觉悟之道》开示总替回顾研讨,之后为晚上的传灯法会布置场地。

  晚7:00,传灯法会如约进行。学员们在法师的带领下,手捧光明之灯,殷重发愿,行路菩提。结束时,大家在灯明前驻足,不愿离去。相信,六天的共修,已深深地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菩提种子。

 

师父《觉悟之道》法语摘录及学员听法心得

  师父法语:菩提道次第是成佛之道,下士道的目的是不堕三恶道,中士道是求解脱轮回,而上士道就是要成佛、利乐有情。

  受用点:我是第一次来龙泉寺参学,而又有这个机缘参加精进共修法会。通过这几天的共修,学习师父的开示,对佛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知人生苦短、生死无常。所以皈依三宝、建立最基本的正知正见,常观诸法无常、念念生死。念死无常就是让我们有更大的学修动力,只要与佛法相应我们才可能得到解脱。

  师父法语:常忆念三宝的功德,随喜功德是培养善的等流,累积资粮,有了广大的回向,六道的有情就会得到救度。罪从心起将心忏,都是我们内心的烦恼,要常常思维、观照。

  受用点:师父的开示是启发我们勤修六度,六度是度自己,常在自己身上观察,烦恼习气要用般若智慧来对治,无我之法建立在无常之法上的,所有的相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念死无常是推动我们学习佛法的动力,了生脱死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利益众生的心,常忏悔过去的业障、不断地培养善根,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把佛法运用到每个生活当中,启发佛法对生命的意义。

  师父法语:做事、读书要用心。用心做、用心看、用心听才能听出它的意义,只有用心才能感觉出来。

  受用点:做事、读书都可以破除我们的本心,只有本心清净、真纯、无垢,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师父法语:定课帮助我们增长心的力量。

  受用点:生活中人们总是烦恼不断,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超越这些烦恼、痛苦。然而当我真正开始修行时,却发现我的心根本不听我的指令,不断被贪、嗔、痴侵扰。正念与烦恼反复搏斗,但经常战败而归,有时我都觉得可能永远战胜不了烦恼了,真的会沮丧的不知如何是好。但师父说:“定课帮助我们增长心的力量。”当心的力量战胜烦恼习气时,我们就能解脱,这样一来我就有救了!相信通过精进的修学佛法,做定课,我一定能战胜内心的烦恼,一步步趣向涅槃之果。

  师父法语:学习佛法、皈依佛门就是要觉悟成佛,皈依不是只拿个皈依证,而真正是自己在佛菩萨面前许下的承诺,否则就没有意义。

  受用点:我们凡夫天天都在无明烦恼中,没有觉悟的结果,这样我们的迷惑、迷茫很多,烦恼很多,有很多问题,活得不自在,有障碍、业缘也很多,所以要学佛,真的让自己能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内心。

  以前我皈依拿了皈依证,只是为了进公园当门票用,真是很愚痴啊!只是发难时临时抱佛脚,找些概念来安慰内心,烦恼过后又将佛法抛之脑后,但之后又不断遇到烦恼,不断重复前面的历程。当听到师父慈悲、智慧而又很贴近我们的法语开示时,如梦初醒。发愿从今往后好好修学佛法,在点滴中去实践,做到修心、修行,一步步去兑现对佛菩萨的承诺,也对自己负责,希望最终能成为一个仁者。

 

 

龙泉法师侧记——听见慈悲


  贤世法师——第一次受八关斋戒,心里很紧张,担心自己能否持守好,万一不小心破了戒怎么办? “今天我们来传授八关斋戒,随喜大家有这样殊胜的机会……”,听着传戒的贤世法师安定、温暖的声音,心一下子就放松了。法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细致地为我们宣讲每条戒相,殷殷叮嘱发愿皈依,临得戒体前一定是很用心的严谨提策,特意询问关照大家持戒是否有困难。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又像一位慈爱的兄长。

10月6日龙泉日记


  贤生法师——这几天还时常听到一个严厉而不容置疑的声音,“快一点!”、“不要说话!”、“你们不精进努力,对得起外围这么多人的护持吗!”、“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不能收摄管好自己的话,可想而知你们回去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声音太熟悉了,虽然听过很多次,但每再听到一次还是禁不住心中一凛,赶紧提醒自己提起正知正念,检视自己的身口意。
  贤生法师手持香板走过来了,我知道若不时刻留意检点自己的话,那根香板很可能也会毫不留情地落在自己身上。其实并非怕痛,而是感念法师辛苦用心,害怕一有错失就愧对法师恩德啊。
  贤益法师——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声音啊,第一次听到贤益法师的唱诵我就这样感叹,纯净、柔和、安宁,让人忘却尘俗。法师带我们静坐,我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诵经时,法师会时不时过来查看大家的状况,他总是静静地,几乎难以觉察地从每个人身边走过。现在,法师只是无言地坐在那里,却安定着每个人的心。静坐过后,是从未体验过的舒适,妙不可言。

 

10月6日龙泉日记


  贤俊法师——每天早晨、中午去东配楼斋堂用斋,贤俊法师都已早早在那里等候了。法师会引导大家入座,不厌其烦地宣讲用斋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特别要讲的事,法师会观察大家的状态,一直静静守候,直到大家身心安顿才会离开。出坡捡栗子时,看着雀跃不已的我们,看起来总是不苟言笑的法师脸上也露出了笑意,依然是细细的叮咛,从排班,注意安全,栗子怎么找,到回向时把心收回来安住当下,每件事都要操心,我从法师平实的话语中听到了饱含的责任和关怀。
  贤健法师——带动我们组进行研讨的是贤健法师,法师的开示如同涓涓细流,缓缓亲切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法师那宽厚、谦和的话语深深打动着我们。学养丰厚的法师,每次拿自己举例都会用过谦之词打消我们的顾虑;而每当学员发言,无论好坏对错,法师都会热切鼓励,在法师带动下,研讨气氛从未有过的热烈。
  维那法师——还记得斋前带我们唱诵供养偈的那个声音吗?我不知道话筒那一头是谁在带领我们,只是这调柔到极致的声音,一听之下就被它摄受。这音声里的慈悲,仿佛能够安抚每个众生痛苦的心,将我们从极苦轮回中解脱出来。是的,慈悲,无论温暖的,柔和的,纯净的,安宁的,宽厚的,平实的,谦和的音声里,我都听到大慈大悲。七天的时间里,我似乎听到了几世都未曾听过的那么多的慈悲。这慈悲的音声,在我心中萦绕不去,每每念起,都使我不禁在内心至诚深切皈依三宝,皈依僧众,并祈愿常得僧摄受,种下坚实的解脱之因。

 

辅导员晨会——发心做菩萨

  今天的晨会,贤俊法师和大家进行了简短的分享:

  “不知道大家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第六天了,作为我个人来讲,内心还是很有感触的。这次法会有很多的第一次,自己也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以前自己老是在脑子里想,首先做一个好和尚。通过这次法会,通过师父的开示,我感觉首先是要做一个菩萨。比如,这次带着一群女学员去栗子园出坡,这在以前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这次是一个突破吧。

  师父讲说,既然你已经皈依了,学佛了,就是佛子了,佛子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美名。我既然要做一个菩萨,就要向这个目标努力。在座的各位虽然没有出家,但是也已经是佛子了,也要努力发心做菩萨,要名实相符,这样才能安住,才能内心安稳、踏实。

  还有一点感受就是,回想法会的前前后后,大家能够聚在一起精进共修,背后有无量无边的条件,无量无边的因缘,最后都归结到善知识对我们拉拔和摄受的悲心、愿力。如果是在世间,我们这几个人,带着一群不说话的人,进行这样一种模式的修行是无法想象的。但这种修行在无限生命当中对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可能我们自己是没有办法估量的。善知识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我们重新引导到觉悟之路上,希望大家多去感受,多去领纳,多去珍惜。”

 

10月6日龙泉日记

 

 

闫文平师兄的故事

  第一次见到闫师兄是在法会前的一次辅导员培训会上,对他说的有句话印象很深:“这么多年办学校,除了北京,还做到了外地,历经坎坷,也算是有了点规模,可却从未像这次做辅导员这么上心。”

  去年二·一九法会,闫师兄第一次步入凤凰岭脚下的龙泉古刹,第一次接触佛法。“当时就觉得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正气的力量,也说不清楚,就是喜欢。”

   闫师兄记得去年参加精进共修时有很多义工,今年看不到这种景象了,但是却更加有序,经常组织学生活动的他深知承办这样大型的共修是非常不容易的,背后要有很多人的付出。“整个团队带动的力量也非常大。组里有位学员来的时候还没有皈依,第一天问他,小伙子还很犹豫,第二天也没有做决定,到第四天,他决定皈依。”

  不过,这次印象最深、最受益的还是听师父开示。“感觉师父讲得特别任运,特别透彻,都能拿来对照自己,而且师父笑得特别灿烂。”说这话时,闫师兄的脸上也泛起了灿烂的笑容。

  对于个人而言,最大的不同是当了辅导员。“以前做学员,把自己管好,随众,跟着走就行了。这次操的心不一样,总得想着谁来了没有,今天有什么事,怎么安排,你的这份心在那里。不过,还是觉得没做好,做得很有限。”

  尽管做得很有限,可还是挺有感受的。“我们总说学佛,可怎么学佛?这次我明白了。我们一般都是在缘自己,只有在承担的过程当中,才能明白学佛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只有当你融入到团队之中,只有在你承担、跟着大家一起往前走的过程当中,才能感觉到有力量。否则,自己拼命挣扎、努力修,还是不行。成佛最终是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如果我们只是考虑怎么把自己拔高,那就错了。”

  参加这次共修,闫师兄说“要放下的真是太多了”。老父亲今年75岁了,妈妈身体也不好,兄弟姊妹四个人全都不在父母在身边,很盼望子女能回老家过个团圆节,闫师兄只能咬咬牙,过节之后再抽空赶回去孝敬父母了。共修之前,工作上也有不少事情,从人员到项目都有很大调整。“不过,我觉得这些都太微不足道了,对于我的生命来说,真的有远比这些更为重要的事情。”

 

后补学员的心得

  我仔细回想一天来自己的状态,还有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发现自己就是把佛法忘了,懒惰、懈怠,处于一种明知有问题却眼睁睁让其过去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自己才真正知道的。外相上看,我还是勤勉的做着网站义工的活儿,别人提意见也能老实改,开拓新领域也很努力,看起来是一副精进的样子。但背后呢?每天的定课不知从何时就不做了,善行日记也不写了,用不停做网站的活儿来给自己的懈怠找借口。虽然有师兄天天督促我听广论录音,但我总是找一堆可干可不干的活儿做,只留下极少的时间听广论,也不是真的念死无常那样去听。不报法会的原因,究其真实来,也是懈怠,而非真要陪伴家人。今年以来,自己的日子过得日渐顺遂,就像师父所说天人不好学佛一样,自己就在这样一种可怕的境界中慢慢懈怠,完全不缘在法上。自己内心还是能有所觉知,但是却一直没有正面去面对,任其发展。做义工的工作,做着做着又变成了一份我喜欢做的工作,而不是从中去体会法意,与三宝相应。这些问题都是师父在开示中提到的,之前自己听时却毫不觉得,那种麻木的状态真是可怕。

  法师慈悲,可能正好觉察到我这样的问题,让我后补进来,中途也参加了法会。在精进共修这种强大的加持氛围中,在师父、法师、同行善友的拉拔下,我竟然一天之中就发现了自己这个绝大的问题,这是多么让人感到振奋的殊胜之事!晚上研讨时,贤然法师说自己以前对师父说的“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没有太大感觉,以为自己已经认识烦恼了。但后来才发现自己的烦恼那么多,让自己都不敢去承认,没想到自己那么差。再到后来,才真正去直面烦恼,对师父的话有了真实的体认。这仿佛说的就是我一样,我还处于那种不敢相信自己那么差的阶段。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认识到烦恼,找到“牛鼻子”,开始真正的修行。

 

十一法会菜谱的深意

  法会后勤保障重要的一环——僧俗二众的用斋,历来为僧团所重视。本次十一精进共修法会自然也不例外。早在法会前一周,炒菜组组长马路师兄就制定出来十一法会的菜谱,并得到了典座贤坤师的首肯。以下,为七天的菜谱:

10月6日龙泉日记

 

  10月1日:

  早斋:芹菜炒胡萝卜;

  午斋:黄豆炖海带、什锦酱;

  药石:面条。

  10月2日:

  早斋:醋溜白菜;

  午斋:香菇、木耳炖豆腐;

  药石:面条。

  10月3日:

  早斋:青炒圆白菜;

  午斋:青椒豆皮;

  药石:粥。

  10月4日:

  早斋:炒茄子;

  午斋:白萝卜、胡萝卜;烤麩;花生米;

  药石:粥。

  10月5日:

  早斋:圆白菜炒木耳;

  午斋:土豆、腐竹;烤麩;姬松茸、木耳;

  药石:粥。

  10月6日:

  早斋:烧茄子;

  午斋:香菇、白菜;豆泡炖粉条;

  药石:粥。

  10月7日:

  早斋:海带炖腐竹;

  从这份菜谱中可以略窥贤坤师的良苦用心:既要让学员们吃饱,还要让学员们吃好。然而,寺院的大寮毕竟与世间的饭店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表相上,为让大众欢喜采用了“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善巧,但其背后均蕴藏着深厚的佛法内涵。

10月6日龙泉日记

 

  在出家人看来,摄取食物,滋养色身,不过是为了有体力弘法利生。因而禅宗将晚饭称为“药石”,又叫做“药食”,意思是为了治病、疗饥才用此食物。含有警惕我们要克制取用,懂得惜福节用,以减少奢侈浪费而达到抑制贪欲的目的。师父早斋开示第一讲,就是《过堂用斋,善用其心》。其中谈到“随众先从过堂开始,先要学会随众,才能领众,以后统理大众”,不但把吃饭作为管理出家人修行用功的基础,而且上升到随众,领众,统理大众的高度。以至佛门中有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学会吃饭,我们就能成佛”。

 

谁是菩萨——一位沙弥师的来稿

  这几天在楼梯上经常遇到一位穿围裙的老菩萨,应该有七十多岁了,稍有些胖,爬楼梯显得有些吃力,因为她要借助栏杆。见到法师就非常恭敬地合掌鞠躬,老菩萨的虔诚让我这个刚剃度一年的沙弥诚惶诚恐。

10月6日龙泉日记
饱经风霜却一点也不显得憔悴

 

  今天下午在寮房里遇到了典座贤坤师,于是询问了一下这位老菩萨的情况。贤坤师一听很来劲:“了不起,年龄那么大还特发心。这几天她扶着栏杆爬到楼顶阳台晒玉米,劝都劝不住。今天午休时,我去大寮看到她正在烧水,问她累不累,怎么还不休息?她说:‘这不是人多吗?蒸馒头的篜布要消消毒,不能让大伙闹肚子!’比我这个典座想得还周全。见她坐在地上烧火,就给拿个蒲团。她推辞说:‘我是农村的,脏活累活干惯了!’我又劝她休息,她说:‘不累,给自家干活一点都不累!’‘给自家干活一点都不累!’多么质朴的话,可听了却特暖人心!”我也被老菩萨的纯朴给感动了。

  师父昨天刚讲说佛菩萨有千百亿化身,周围的同修很可能就是。而这位老菩萨不正是菩萨的示现吗?师父还说:“有些老菩萨他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你让他讲话,可能说不了几句,可他干活做事却很有耐力,可以一直干,还越干越欢喜。就是说他心里没有障碍,佛法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产生无穷的作用。”是啊!老菩萨那质朴的话不正是自心的流露吗?这份清净的自心就能给人温暖、给人动力、让人欢喜!这应该就是佛性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