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修札记(五):用心皈依,感念师恩

标签:
宗喀巴漆山法会“三字经”三宝大众文化 |
分类: 寺院报道 |
北京龙泉寺2010年十一精进共修札记(五)
师父《觉悟之道》第三讲开示法语集萃
*与佛法相应,当下就能够得到解脱。并不是说要等多久多久,才能够得到解脱。解脱就是把我们身心上多余的、杂染的、有障碍的、不需要的东西去掉。
*我们刚刚学的人,或者学的不是很到家的人,都需要有清净的所缘境。三宝、佛像、经典和同行道友都是我们的清净所缘境。无论我们的念诵也好,观察也好,思惟也好,用功等等,都需要所缘境清净。所缘境清净才能让我们内心容易清净,内心也会随着外在的清净得到清净。
*外境都不是我们要追逐的目标,外境都是需要我们去面对的,去改善的,而不是去追逐的。
*我们对外在的这些境界会如此的在意、比较、攀缘等等的原因,是我们对生命的本质体会的不深,对无常的道理体会不深。
*念死无常贯穿了我们整个修行、修道次第的整个过程。为什么我们要念死无常?就是我们对无常的感觉,对随时都会死亡的认知不深。
*念死无常是积极的,不是说念死无常是消极的,人死了还有什么可以用功的、可以计较的,不是这样一个意思。念死无常的目的是让我们内心有更强大的动力,善法的动力,来积聚资粮,来承办利益众生的事业。
*
*
*什么叫出离心?就是你的心愿——出离六道、三恶道苦,念死无常,死心,这种愿心你真切不真切,有了这种愿心就是出离心。出离心不是说我们要与世间对立起来,你自己一个人与整个世界的人对立起来,那不是出离心,出离错了。
*皈依、学佛法、修行,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个口号,有很多实际的内涵,有很多的行为要求,要跟的上去。这样的话,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我们必须要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注意力去深入认识自己的心,从而消除我们的心与外在的人事物、外在种种的境界的一种距离,一种分离,一种障碍,一种隔阂。
学员听法心得——
学员甲:说精彩也好,殊胜也罢,对于这些,此刻对于我都不过是一个名词,与我无关。关乎自己的是师父说的每一个字都似乎直指向我。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直达我心,我困惑,师父竟如此了解我,心中刚有了疑问,师父马上有了回答,一切无需语言。心中的烦恼、焦虑,连自己都不晓得,师父却看的这样清楚,分析的如此明了。在师父面前,我们是孩子,弟子?概念全部清楚,只想深深深深跪拜面前这位有着与我们一样身体的活生生的人!只是当他一袭黄衣走过我眼前,恍惚间,他若仙子一般飘然而过,头脑中只有四个字:超凡脱俗!
学员乙:师父慈悲摄受,今日带大家温习了广论关于修念死无常的好处“由见亲属及财物等不可共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又使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我开始反省自己,想往昔所造诸恶业,想自己的出路,想地狱之苦,想怎么带父母出苦。在世间殚精竭虑,不过皆是梦幻泡影,无一实在之处。自己的心皈依三宝了吗?没有!师父说,皈依不深切,是对念死无常体会不深,我不正是如此,执着于世间苦受乐受,到头来除了贪嗔痴越来越多,其他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学员丙:师父开示,“佛法是从内心对治贪、嗔、痴,以圣人的心态来面对物质世界,建立和平、健康、快乐、安稳的心态。”我这片云已浪费太多时间,随时可能被吹散,贪嗔痴不断,时时造业,“行为跟不上去,生命改变不了”,已是时不我待,太应该抓紧所有的时间认识自己的内心,消除心对外境的障碍隔阂。真依师所授,用慈悲心、用智慧心对待周围一切,又怎么会分别、怎么会是非?正是我智慧不够,慈悲不够,自己着火,还烧到了别人。内心中缺少光明的力量,在世间种种历练下,就会苦不堪言,无法应对。感恩佛菩萨,感恩师父,无论我何时回来,这里都像家一样,“越烦恼越要亲近三宝”“学佛是决定的,不是假定的,雷打不动.”已荒废五年光阴的弟子迷途知返了,用心皈依,希求解脱!
成长日记——辅导员心得体会摘录
38组辅导员
做辅导员和做学员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做学员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跟着大家就行了,但是现在十几个人的学习、生活自己都要放在心上。原本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这下可真锻炼了一回。不过辅导员的收获也是只做学员体会不到的,看到同学们通过一天的学习有了那么多感受,其实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组里有几位师姐身体不是很好,着实为他们捏了把汗。但每个人都坚持下来了,而且做得非常好,非常赞叹他们!自己倒是有些散乱,看到他们,对我是一个提策。相信在后面的几天里,我会做得更好,因为没有理由做不好!
33组辅导员
第一次参加法会,第一次做辅导员,今天又是共修的第一天,状况不少,心得很多,从举牌站位就开始出现状况。不过感受最深的是,辅导员培训时悟光法师说的辅导员就是要为大家服务好,要奉献。这句话听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发现自己差距太大了。在止语的情形下如何更好地观照到大家的需要,如何带着感恩的心为大家服务,这是接下来的几天中自己要努力的方向,祈求三宝加持!
12组辅导员
昨天,组里一位学员鞋套的松紧带断了,走起路来很不方便,正好我的一只鞋套也是这样。本想找针线缝一下,可是没找到,最后我就把我的那只好的换给了他。今天上午我们组的学习辅导员毕晶师兄告诉我楼梯口放着新鞋套,我很高兴地去拿了一双,却没想到给那位穿着两只不一样颜色鞋套的学员也拿一双。幸亏毕晶师兄提醒,否则那位学员可能会起烦恼。感恩,今后一定要多向其他师兄学习!
辅导员风采——法会“三字经”
早晨7:00,在大雄宝殿前,法会男辅导员、学员及随喜的大众排成三队,正在辅导员漆山师兄带领下念诵着什么。大家手里统一拿着一张小小的淡蓝色纸条,个个表情殷重、庄严。乍一听,有些像《三字经》;又近听,又颇像《弟子规》,再到近前耐心听、仔细看,原来是漆山师兄根据佛法精髓,以及龙泉法会宗旨编撰的《法会“三字经”》:
成佛宗,不能变;依团队,得增上(宗旨)。
安道场,积资粮;结善缘,聚共业(目标)。
上到下,宜循级;下到上,可越级。
僧对俗,俗对俗;僧俗间,平位通(伦理)。
对上位,讲服从;对平位,愿配合。
对下位,常关怀;对学员,服务周。
温暖语,柔软行;唯有序,能清净(用心)。
常起悲,无间断(用法);
随喜心,时时记(随喜)。
从不敬,二我执,颠倒心,速灭尽。
从敬信,无颠倒,菩提心,得发起(回向)。
诵完《法会“三字经”》,漆山师兄引导大家:“此次法会的两个口号是什么?”
大众:“安道场,积资粮;结善缘,聚共业。”
漆山师兄:“‘安道场,积资粮’是在营造我们的什么?”
大众:“正报。”
漆山师兄:“‘结善缘,聚共业’呢?”
大众:“依报环境。”
漆山师兄:“我们对上位是哪个关键词?”
大众:“服从。”
漆山师兄:“对平级呢?”
大众:“配合。”
漆山师兄:“对下位?”
大众:“关怀。”
漆山师兄:“对学员呢?”
大众:“服务。”
……
漆山师兄的循循善诱下,大众对法会“三字经”精髓及岗位职责更加入心了。
学员日记——心安住
很着急,着急地很,诵经跟不上,老是断断续续,文意又不理解,有些多少能理解一些的,就便着急别的怎么不理解。
下午第一卷经似乎诵的特别特别快,因为妄念太多了,不断和自己斗争着,让自己回到经论上来,结果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心简直无法安住,一会儿想想今天受了戒该怎么持,一会儿又想下山后该怎么行持佛法,自己的学业又该怎么用功。这些想法都没错,可诵经时想就不对了,想来想去经论没诵好,很大一段都读不进去。又忏悔一阵,甚至想抽自己耳光,可妄念还是过一会儿又开始冒。
身体也跟着心安住不了了,既然诵不进去,就用左手随敲木鱼声敲击右手,着实管了那么一点儿用,可过一会儿手累了,又想着这么累也读不进去,索性由端坐改为打坐,可效果也不是太见长。
如果心能安住,其实什么姿势都是次要的,心散乱了,身体就跟着左右不定,即使再怎么变换架势也不行。很想祈请法师如何能更好地诵经,不过这么一反思,大概还是业障很重,忏悔,再更多地升起希求心,必身心安住。
这么想着就决定诵第二卷经时试试,结果一卷经诵完,感觉非常好。念诵完开经偈,抬头见到殿堂上佛菩萨光明盈澈,正慈悲地注视着我们,心里想着,我们现在所读的经都是佛陀讲给我们听的啊!捧起经卷,犹如宗喀巴大师亲自为我们讲经,宗喀巴大师即文殊菩萨化身,有菩萨亲自讲法,我怎能不希求呢?
心安住了,身体感觉也就好了,不那么燥了,一个架势坐了很久,最后腿麻了自己都不知道。
安住的诵经,才更感经论的殊胜,深深感触到佛菩萨和师长的苦心。佛菩萨看到众生在轮回中受苦,心里一定快急死了,说了那么多法,著了那么多经,希望大家赶紧读到,赶紧解脱,而众生怎么还在怀疑呢?怎么还不能升起净信心呢?
世间做什么事总有一个目的,要对自己有个好处,那佛菩萨呢?做这些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佛菩萨哪想这些,众生能离苦得乐,众生得了好处,佛菩萨就满足了,还求什么自利?
学员甲:
要小小的鼓励一下自己:比起昨天,诵《广论》时我那心里跑掉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能大部分时间都专心诵经了。尤其在师父早上开示中,我明白了诵念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念”专注的基础时,更鞭策了我这颗最不爱重复诵课的奔跑之心。我更致力于觉察意念,常在它一跑就把它拉回。佛菩萨的慈悲常常在唱颂时忍不住想哭一哭,但那泪也是欣喜的……
今天师父的开示让我心生欢喜,而且越听越欢喜。很多话仿佛都是我苦苦寻找很久未果,豁然一盏心灯送至眼前!尤其是“起心动念,要向宽广的方向去努力”和“念力”的“定”。回想我这数年来的恶念、恶行,真是罪责不已……心念必然决定业果,貌似得到很多物质,其实付出了许许多多内心挣扎和苦难。终于明白了一些东西:对于父亲,我的心为何不能平静!!对于生活,为什么我常常觉得迷惘!对于情感,为何我常常波澜汹涌,无法释怀!
心中一念起,万般皆已动。正念、善念、利他、无我,说起容易,做起何难!但庆幸我找到了法,法将赐予我力量……
学员乙:
全天内容安排的充实又紧凑,心里还是挺欢喜的。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诵经进步很大。刚开始诵时,我顶多能跟两、三行,然后就追不上了,心里又急又紧张,呼吸还跟不上,真是恼自己反应这么慢。虽说学过一点广论,但当时是学一段念一段,没有像这样大章的诵,但听了法师的经诵的这么顺,我仔细感觉着,又想起来原来丽娜师兄教过我们诵经要像穿珠子一样把它一颗一颗串起来,自己试着练了几回,越来越有体会了。一实践果然很受用,怪自己平时不够精进,没怎么诵过大乘经典,我应忏悔,回去要多用功!
师父的开示我也听懂一些,让我们要有正知见,然后去实践去行,要跟紧善知识,因为他们是过来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对佛法的体悟,不要让我们盲修瞎练或闭门造车。师父还让我们把人生目标提升,追求精神上的东西而不是像世间以追求物欲为人生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