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21日龙泉日记

(2010-09-22 10:20:50)
标签:

王娟

龙泉瀑布

法会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9月21日龙泉日记

  
9月21日龙泉日记

  清晨,在去上早殿的路上,时不时就踩到一个小水坑,水就随之飞溅出来。一夜的甘露,倾盆如注。走到金龙桥上时,发现水声巨大,从未曾有,哪有这么大的雨声啊?!瓢泼大雨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动静啊!往金龙桥下看去,漆黑的夜幕下,隐隐感觉到流动的水势很是急促,水流从护坡上如同瀑布般“哗哗”地往下冲。龙泉出瀑布啦。

9月21日龙泉日记

 

  早斋后,天已明。看到鳌鱼沟的几道护坡上,都已经形成壮观的瀑布,而且非常有节奏,还带有和声、混响,仿佛是一部浑厚的龙泉交响曲。

 

9月21日龙泉日记

金龙桥下

 

9月21日龙泉日记
 

龙泉瀑布

 

9月21日龙泉日记

 

  原来,水库上游不断向水库蓄水,今天终于将水库蓄满。然后水流沿着水库下游直下,到达琵琶岭北侧新水堡时。由于此处有大量泥沙,使得从水库泻下的清清水流变得混浊。这就是为什么在金龙桥一带,看到龙泉瀑布如黄河般颜色的缘故。除了自然的因素外,前一段法师等僧俗弟子们祈求水源充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加上正法道场共业力的感召等综合因素,才有了今天龙泉瀑布的胜景。 

 

9月21日龙泉日记

 

  真的值得赞叹啊!龙泉终于出瀑布了。恰好明天就是中秋节,二众弟子要齐聚在共同的龙泉家园。龙泉瀑布竟然应运而生了!法师讲过,龙泉每出一滴水都是我们的福报。现在这龙泉瀑布“哗哗”地流,那奔腾不息的水流仿佛法水不断,滋润心田。我们二众弟子在师长率领下,该多有福报啊!被滋润的众生又多有福报啊!

 

9月21日龙泉日记

 

 

 

菩提花叶:责任与权利

  不同的文化传统,都有一些关键词。理解了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趣入不同文化传统的钥匙。

  在东方的文化传统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叫做责任;而在西方的文化传统里面,也有一个关键词,叫做权利。

  责任和权利,有什么区别呢?

  责任,是社会舆论要求个体生命应该担当的;而权利,则是国家法律规定个体生命应该享有的。

  社会舆论要求,这是道德的范畴;国家法律规定,这是法制的范畴。

  因此,东方的文化,又可以叫做关乎道德的文化;西方的文化,又可以叫做关乎法制的文化。

  在某种意义上说,在东方社会,道德起到了法制的作用;在西方社会,法制起到了道德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会其中的差异,我们来看看《论语》一则。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在东方的语境里,直,一般是一个褒义词。春秋时楚国叶地的地方长官叫叶公,有次他与孔子探讨直的话题,说:我们这个地方,有个人很直,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告发了他的父亲。

  孔子听了,不以为然,说,我们那个地方,对直的认识不同:父亲犯了法,儿子替父亲隐瞒;儿子犯了法,父亲替儿子隐瞒。这直就体现在这其中了。

  很明显,两者看待直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从维护法的正义的角度,也就是从维护他人权利的角度,来界定直;而后者则是从维护父子伦理道德的角度,也就是从担当作为儿子或父亲的责任的角度,来界定直。

  角度不同,认识不同,结果也不同。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前者,父亲被抓了起来,儿子因此维护了法律的正义;后者,儿子被抓了起来,儿子牺牲自己,担负了对父亲的责任。

  那么,为什么东方文化这么强调责任,而西方文化这么强调权利呢?

  这个就与文化的形成背景,及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关了。

  东方文化,形成于大陆,以农业文明为主;西方文化,形成于海洋,以商业文明为主。

  在一个大陆性为主的农业文明形态里,强调的是生命的整体性价值,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再一个海洋性为主的商业文明形态里,强调的是生命的个体性价值,个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前者,个人的利益,在集体获益时,而得以满足;后者,集体的利益,在个人获益时,而得以实现。在不同的文化传统里,这都是人们心知肚明的内在规则。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前者称为集体主义,也不能简单地将后者等同于个人主义。因为,两者都是个人与集体的统一,只不过趣入的途径不同而已。

  今天的时代,东方与西方的界限已不再那么绝对,不同文化在走向交融。社会基础在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很好地看待责任和权利的关系,对于适应不同的环境,并进一步为环境做点什么,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有序,规范

  天王殿前,一座黄色帐篷很抢眼,走进山门就能看到。搭帐篷,是为方便流通处义工插花。之前有一次下雨了,义工们只好暂停工作。雨停了,信众来了要请花,可惜没有现成的花篮让大家请购。现在搭建了这个帐篷,纵然下雨工作还可以进行,不会耽误插花的工作。

  插花的王作丽06年就到寺里来做义工,直到今天。当初来的时候也没有做过插花,09年每次法会,供养组都有大量的花需要插,他也就利用空闲时间去帮忙。就是从帮忙打下手开始,王居士跟着师兄们学习,慢慢在旁边看得多了,从打下手,到现在自己也可以独立插花了。

  从插花中王居士也体会到一点道次第的法味。插一盆花,先要拿大的叶子来铺底,接着插主要的花来定基调,然后是配合基调的花,最后要用各种形状的叶子来填充空白,有时也会再插几朵点缀的小花,但不能影响整体的效果。一步步都是有章法、有层次的。

9月21日龙泉日记

 

  现在大寮的库房越来越有序了,走进去就像进入一个小超市,所有的物品都整齐地码放在红色的铁架上,每种物品分类分区存放。

  在一个小架上,一层是水果,再往上一层是糖果,一块块的巧克力,整齐地摆放,旁边是其它种类的糖果,还有两大盒果汁。这架子是信众供养的物品。

  后面有一个架子,专门是放饮料和矿泉水。成箱的饮料在后面,散装的饮料靠前面摆放。冲饮的固体饮料也在这个架上,但分开不同的层来存放。

  厨房用具单独设架,清洁用品也分类,像洗洁精、肥皂等存放一处,扫把等又另设一架。

  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则不在这个库房内,为的是更好地保存。

  一间小小的库房,也是寺院环境的一角。这一角的逐渐整齐规范,也说明寺院在逐渐整齐规范。一个人,一个组的点滴改变,不经意间寺院的整体也就在改变。

 

 

 

八一五法会前行

  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八一五法会在明天进入正行。所有以前的准备都将在明天呈现。

  今天下午,法会处接待组和供养组已经进入了正行。

  接待组来自山下的义工和山上客堂的师兄一起配合工作。接待组的义工先将所有报名的义工登记,签到之后再到客堂挂单。学员随到随挂单。

  供养组的义工们下午就为明天法会所需要的花和水果做造型。黄淑英又从深圳飞过来为法会的现场做场地布置的部分工作。黄淑英因为对这些事情见识和做的比较多,所以下午对负责供养的王娟建议,可不可对供品的器具再下一些功夫,使供品摆放时更方便,摆放供品后更庄严。黄师兄说,这时候是我们很好地集资粮的时候。不承担这些事,我们可能想不到这里也可以集积资粮。所以可以多下一些功夫,考虑一下能不能我们再供养一些更好地盛放供品的器具,这样我们在前期准备供品也会心里有数,工作会做得更到位。

  王娟也是特别希求黄师兄来,自己做得比较少,见得也少,能给自己这方面一些建议。

  黄师兄也说,有时候我们不一定要那么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做事中我们的用心。做出来的事情一定要让人欢喜,做事情的人也要欢喜。

  王娟感到每一次见到黄师兄都会让自己学到很多的东西。听到黄师兄又将佛堂内的供桌等重新做一遍。王娟内心也是一片欢喜,黄师兄做出来的东西很细致,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学到的,关键是他特别用心。这也是很让王娟师兄最赞叹随喜的地方。

 

9月21日龙泉日记

僧团为配合法会,冒雨搬物资

 

9月21日龙泉日记

义工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分装明天的中秋礼物

 

  晚上,法会处召开总前行会,在德尘居佛堂举行。总护持侯海燕主持。今天前行会的主要内容是侯海燕对法会骨干义工和场地布局介绍,及义工的感言。

 

9月21日龙泉日记 

法会前行会

 

  义工代表发言,张武星一直在说的就是“感恩”两个字。

  王娟是感觉做义工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关心人,内心光明了很多,不再那么烦恼了。

  法务组的杨建平,发现在做义工之后,内心我慢我执都暴露出来了。发现别的义工有活都是抢着干,自己总是往后退,感觉每个人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来了一次想来第二次,所以非常感恩寺院能够提供一个种福田,集积资粮的机会。

  李立楠,年龄比较小,自己说,学佛时间不长,但学佛每天都开心。他讲了自己学佛后的一个事例,在高考前,每天坚持做三件好事,在快高考时做了一个梦,在前面有两个人,一个人指着他问另一个人,他能考上吗?另一个人就翻功德本,说他功德够了,今年能考上。那个时候就知道自己能考上。由此和大家分享,不要看事情小,有时候小事情也是有很大功德的。

  侯海燕了分享自己在承担法会这几年自己变化很大,认识到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近朱赤,在师父法师带领下,慢慢不断地熏习中改变了,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自己得到最大受益。

  副总护持王国银,感受也颇为深。从08年开始承担法会,那时吃住都不是那样的好,在帐篷里面住,下雨在屋檐下吃饭,为什么能坚持到今天,就是因为整体的共业拉拔。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发心来承担。五周年来的改变,也是师长善知识的愿力所影响。

  此次前行会上,总护持特别提到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提醒不在寺院挂单的义工学员在参加完当天活动,返回时公交车的末班时间;遇到突发情况也要知道现场的求援方式,不要盲目乱动。

  每一次的法会,都会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来自义工们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改变都是在承担中相互的影响,相互的拉拔。

 

居士心得:观功念恩的理解和体会

  最初听到这个名词是来06年、07年参加寺里法会时听法师开示时提到过,当时没什么感觉。后来来山上做义工,法师也开示我们要观功念恩。每天就在善行日记中写几句,觉得每天写的都一样,到底什么意思呢,写了一段时间没感觉,“谁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呢?”还是还是不理解。后来请教贤生法师,法师开示了几句,提到改变我们过去的思维模式,改变心相续,听后心里挺欢喜,但其实还是没明白怎么去用,现在想是自己粗心大意,不善听闻和学习。在山上做义工二三年了,现在才有一点明白了。功夫在平时,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中就时时要练习这招,而且要刻意提醒自己去观周围人的功德和对自己的帮助。

  对过去在世间为人处世的反思:

  当开始这样去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法师所说,平时多是观过念怨的。不去时时的刻意的提醒自己观功念恩,就常在痴相中,感觉不到别人的付出和感受。反省到自己以前在世间生活工作中就是不懂得去感恩、自私狭隘的人。父母、姐姐为我做的不懂得去感激,觉得是自然的,应该的,他们曾经和我谈过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我还觉得没有什么问题,突然找我谈话,莫名其妙。现在想真是愚痴啊,缺少福德。在单位,有问题找上司帮助协调解决,觉得他就应该去做这些工作,当他劝我要请其他同事配合时要放低自己等等,我不太理解,还埋怨他不帮我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他在真正帮助我。现在想起真是惭愧!而对于同事,当时觉得自己的事情很重要,其他人应该配合我一起做好。总之,不懂得感恩,更不会包容。现在想起,自己真是个忘恩负义之人。

  观功念恩初步体验:

  观功念恩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烦恼现行,当与上位、同行共事时,内心里不知不觉就会要求别人,觉得别人哪里做得不到位也不知道反省,尤其对于上位和优秀的同行标准更好,这些也是在做观功念恩时反省到的。真是愚痴,学习佛法应反观自照。当观到别人的功德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于自己的地方,慢心就不易生起。提起念头想一想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时,就会有新的发现,那就是我们常常忽略掉的地方,会越来越体会到他人的努力和付出,感恩之心就渐渐生起、积累,内心更平稳,更加信任别人,也会比以前更加柔和地去沟通交流。

  过去听老法师讲《十善业道经》很欢喜,十善业是学佛人平时就修习的。老法师开示经中开头一句非常重要,抓住核心。“菩萨有一法,能除一切世间苦,即昼夜思维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听到“能除一切世间苦”,我就提起注意力,谁不想离苦呢?后面就是离苦得解脱的法要。当时谨记下这句话,但现在想来一直都不会用,也就是不通善巧。而观功念恩,就是善巧。经中说那是菩萨的修法和境界啊,而我们当下就可以从观功念恩开始去修习、加强,步步增上,相信会达到菩萨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