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佛学院成立大会,师父接受凤凰卫视采访

标签:
陕西省法门寺佛学院凤凰卫视国家宗教事务局文化 |
分类: 寺院报道 |
● 第五届“法门之光”福慧营“规划人生 建设人生”系列:
法门寺佛学院成立大会 师父接受凤凰卫视采访
法门寺佛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汉传佛教高等学府,创建于2004年11月;2007年12月,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该学院由陕西省佛教协会主办,法门寺承办,陕西省宗教事务局负责监管;2010年5月,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法门寺佛学院学制为本科,法门寺方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大和尚亲任院长。师父在7月22日法门寺佛学院成立大会仪式结束后接受凤凰卫视记者庞翠琼采访时,谈及“四化”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大视野、大志向、有道德、有才华、有学问的僧才为目标。新时代弘法具有国际性的平台,四众弟子要培养国际性视野和管理方面的能力,为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做出应有的贡献。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12/nEO_IMG_IMG_5158.jpg
凤凰卫视采访师父
记者:今天是法门寺佛学院正式成立的日子,请您谈谈对此的心情?
师父:很高兴。为什么高兴呢?法门寺佛学院成立,可以说是为佛教培养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是有计划、有步骤,有各种客观条件的保障,所以法门寺佛学院的成立,也预示着法门寺在今后的发展水平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记者:佛学院建立在一个有着这么悠久的法门寺寺院里,您怎么看?
师父:法门寺佛学院虽然是陕西省佛教协会主办的,今天国家宗教局的批文里面也很明确谈及法门寺可以面对西北地区招生。这和其他的省级佛学院不一样,所以法门寺佛学院不仅仅是法门寺的佛学院,也不仅仅是陕西省佛学院,同时也是整个西北地区佛教界的佛学院。它今后很有可能面对全国,乃至面对世界,它的未来是很能够看好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12/nEO_IMG_IMG_5046.jpg
法门寺佛学院成立大会
记者:法门寺佛学院的优势在哪里?
师父:法门寺因为供奉佛指舍利备受全世界佛教徒广泛地瞩目,办了佛学院之后,依然如此,会让大家像对佛指舍利的关注一样去关注法门寺佛学院。佛陀是我们的教主,经典是我们的法宝,这些出家的法师就是僧宝,佛法僧具足了,才是三宝健全的一个寺庙。释迦牟尼佛的法需要有人,有出家人,有学问的出家人,一代一代来继承,来发扬,让佛陀的事业越来越广大。
记者:您提倡“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您对佛教办教育的管理模式有独特的见解,法门寺佛学院管理上将有什么特色?
师父:“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管理科学化,修学一体化”,这是我提出来四化的办学理念,是面对整个佛教界的出家人来说。就是说,佛学院里面的出家人需要修行,丛林寺院里面的出家人也需要修行,而且管理需要分级、分科,需要分门别类,需要符合时代的特点,时代的规律,要借鉴和吸收时代当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模式和方法。学跟修不能脱节,宗教讲体验,所学的东西来指导我们的宗教体验,而且宗教体验必须要符合教理教义的要求,今后佛教才能够走上一个健康的,不会偏离宗旨的发展轨道。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12/nEO_IMG_IMG_5042.jpg
法门寺佛学院成立大会现场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关于您个人的,学诚法师的博客在网上点击率非常地高,06年开始就有这个博客,您创建法师博客有什么理念和想法?
师父:博客也好,网络也好,这是科技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世间的人可以使用,佛门中人也可以借用这种工具来弘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需要不同的方式,比如到到庙里面来,它是一种方式,网络上面沟通交流也是一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需要的。比如说你来一趟法门寺,从广州,从深圳,从香港要花很多时间,还有很多经济上面的负担才能够过来,在网络上面的交流,就不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在家里,在办公室就可以进行交流,它为我们的交流更加便捷,更加省事,更加快速,所以是非常必要、非常需要的。但是网络上面的弘法和交流,怎么保证宗教的精神很重要,怎么样引导很重要。当然更重要的,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愿心。
记者:您提倡终身学习,佛学院是培养专门的,高素质的,有修为的人才,您的网上博客可能面向普通的人群,怎么样让更多地大众培养终身学习?
师父:我觉得寺庙也好,佛学院也好,世间上的各种组织也好,关键都是在于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人的素质上去了,他周边的人受到影响,素质也会提高。我觉得学习对自己来讲,对别人来讲,对大家来讲,都是需要的。我们一个方面需要自己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帮助别人学习,我们只有帮助别人,利益别人,才是利益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为我们人的生命只有对别人付出,我们才是有意义的。因为一个人,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许许多多的人,无量无边的人……为他人付出,就是菩萨的精神。我们如果有菩萨的精神,有佛的宗旨,就不会疲倦,就会越做越好。为什么我们做不下去?时时刻刻自我意识太强,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想得都是自己的事,所以事业就不能广大,周边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关系就越来越紧张。
http://218.57.142.173/blog/2010/9/9.12/nEO_IMG_IMG_2928.jpg
法门寺佛学院
记者: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日新月异的一个时代。法门寺在对内是一个自我修为的提升;对外的,对新时代的传播,您有什么想法?
师父:加强内在的自我修学、自我管理。管理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管理,是对整个团队的管理。这个时代是一个科技的时代,一个商业的时代。具有共同理想、共同目标的人形成的团队,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要有共同的目标,才有能力来回应时代的问题。如果是一个人,力量很单薄。就像社会上有许多人喜欢认名牌,为什么大家喜欢买名牌,他认为买名牌的这些人是一个族群。佛教也一样,大家来到寺庙,会认为我们是一个族群,这些人是“有素质的人”的一个代表和标志。修学上去,管理得好,人就会越来越多,素质也会越来越高。怎么样来服务社会?我觉得一个人在文化事业方面,在公益、慈善事业方面,都会有很广阔的空间。(完)
第五届“法门之光”福慧营“规划人生
【20】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国佛学院19位学僧参访“法门寺佛学院”
【22】佛教信仰与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