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24日龙泉日记

(2010-07-25 11:34:05)
标签:

教育

法会

棚子

法师

程师

龙泉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7月24日龙泉日记

 

  周六,虽然天气闷热,但参加朝山的人仍有三十几位。朝山之后,又到大殿前供灯。

  上午十点,贤宏法师、贤地法师,两位法师从寺院出发,去西北的塔尔寺、拉不楞寺等寺院朝拜参访。监院禅兴法师送行。丁班的同学也出来送行,他们的班导,贤地法师出发前一再地嘱咐同学,出坡时要注意安全,干活时要注意脚下,不要被钉子扎脚。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P1030842.jpg

 

 

沙弥日志50、

  出家后,想起出家前有很多后悔的事情,人生路没有走好,都无法弥补。小时候,我断奶断得晚,六岁才断,以至于影响了在应有的年龄接受义务教育,我妈背着我去学校报到,老师说,这个孩子这么晚还吃奶,还是回家去等断了奶再说吧。

  于是,我妈就把我背回家了,第二年,断了奶,才上的小学。

  后来,一直没有给家里做什么事情,也没给家里承担什么,在外漂泊,尽让父母担心了,稀里糊涂地都已经不惑之年,直到出家以后,想起来,很是愧疚。

  总结了这些教训之后,就觉得出家修道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糊涂了,我觉得一个人出家,跟出生差不多,刚出家,需要环境的呵护,为一些小事情起烦恼,就跟在父母面前撒个娇一样,渐渐大了,就不能总这样。该懂事就应该懂事起来。

  如同断奶,不能跟我一样,六岁才断,还是早断一点比较合理。

  因为,人很容易被红尘吞没掉,嘴上断了奶,还有心理上的奶,那个不好断,如果内心里没有一点硬货,刚靠外力,就很麻烦。

  这次去法门寺,有人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不是在各种环境下观察自己的内心起伏,也不是观察到了各种人和事所获得的经验,而是我跟我住的标准间里的那张床之间的战斗,我获得了绝对意义的胜利,我认为,那算是最大的收获。

  在龙泉寺,做到随众是很容易的,因为大家都随众,有这种气氛和环境,都去上殿了,你不可能具备那样的心理素质在床上躺着。

  但是,在法门寺,身份变了,是客人,打板声也不一样,环境和气氛忽然间就变了,没有人催你出坡,没有人要求你去做什么,都没有。

  虽然在那个环境里,不早起,不上殿的想法是没有冒出来,而是上完殿之后,至少有三次非常强烈的放逸的想法。

  下了殿之后,也没有事情做,一般就是在房间里看书,打坐,椅子都有扶手,没法盘腿,就只好坐在床上,坐一会儿,开始犯困。

  这时候就想躺下。

  那一瞬间,刚出家时发的一个愿就忽然冒出来,那个愿是,今生绝不因为个人的放逸而躺在床上,除非道场开许的正常的晚间和午间的睡眠,以及重病和往生。否则,即为违背自己的誓言。

  愿是有力量的,那一瞬间的力量很强大,但是,放逸的力量也很强大,读书困了,打坐困了,就想躺下,床对自己的诱惑力很大,然后,内心会找理由给自己开脱。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发的那个愿,在法门寺的九天一定是放逸的九天,前两天可能会上早、晚殿,后几天,就会被床打垮,躺在上面。

  而且,白天大多数时间是在房间里,找个理由就躺下了。一躺下,也没人管,基本上就是睡个够才有可能自己爬起来。

  一个人,训练出精进的习气需要很长的时间,从进道场到现在,靠环境的影响,自己的努力,前面法师的带动,渐渐地在作息上有了一点气息,但是,换个环境,睡几个大懒觉,我估计,这些气息就毁的差不多了。

  因为,人的放逸就像闸门,一开就很难再收拾,与其这样,还不如一下子把放逸这个对手彻底打死掉,把这个放逸之心彻底斩断。

  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愿,然后宁死也要守住这个愿。不然的话,以后拖拖拉拉的还会有很多麻烦。

  这是这几天才意识到的,当初发愿的时候,没有这么多想法,因为师父总说要发愿,要发愿,也没怎么听懂。但是,还是先发个自己能做到的,比较简单的愿再说,当时想对治睡眠,于是就发了不沾床的这个愿。

  还有一个是不因为个人放逸偷懒的原因而不上早、晚殿,二十年内要做到。

  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后半生肯定会有不同的境界,人活着无论是修行还是过日子都不能老是不断奶,老是需要道场环境的关照,长大了还是要有能力、有力量去关照道场,反哺,在家里为家里承担、做事,像一个懂事的长子那样。

  出家了,为道场承担做事。也像一个懂事的孩子那样。

  在家时,我的大哥就是那样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在家里很困难的时候,都是他承担着家里的很多事情。他的那种性格好像是天生的。

  后天的,我觉得就靠发愿,不发愿,空有一腔热情,确实很难做到。就在那个放逸和精进交锋的关键时刻,很有可能失手。

  最强烈的一次是,法门寺四点五十早殿,我是三点五十八分起,刚起来,看时间不到,就想再睡下,这时候,我也知道,如果睡下,就很难再起来。

  究竟是放逸还是精进,就在那一瞬间。

  还有一次,打坐打的困得脑袋都耷拉到胸口了,实在是想躺下,肋骨都仿佛已经感觉到沾床的快乐了,这么表达一点也没有夸张,人的放逸就是这么厉害,确实很容易摧毁一个人的意志。

  如果那一瞬间,躺下了,以后就有无数个理由让自己躺下。呼呼大睡,过完那九天。

  如果那一瞬间,起来了,该读书读书,该念佛念佛,该承担承担,该绕佛绕佛,就过来了。

  两者之间,天壤之别,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就好比两个人的战斗,胜负就在那一瞬间。

  这是睡眠,后半生还有很多东西都要对治,财色名食等等,一个也不能败下阵来。

  有了这个基础,那些天天念诵的愿才有实现的可能,反哺的想法才有可能做到,否则,就成了空话了。

  还有一些前面的法师的经验可以借鉴,上完早殿,为了杜绝回笼觉,不能立刻就回房间打坐、读书,而是去绕佛。这样,等困劲过去了,就没事了。

  掌掴录:

  1、因读书读忘了,遗漏一次晚殿。

  2、道伟法师关心,点拨、传授打坐的方法,自己实在是不成器,竟然两次被法师提醒坐时上身要挺直。

 

  体验不同生活

  大寮做饭一直烧柴火,但现在储备柴的地方比较小,隔几天,大寮的义工就得去拉柴。净人李俊刚刚调整到大寮去烧火,今天就和另外两位义工去拉柴。三个人,将基金会衣物分拣大棚旁边的树枝拉了满满一车。八点半将柴拉回去,九点以后起火。自己拉柴,自己劈柴。估计这样的活在山下是很难找到了,也许只有在这里才能体验到。

  贾虎峰师兄带着两位净人在维修电线。在这儿做电工,和山下有点不同,电工不仅要布线,如果碰到需要挖沟,电工同时也得参与挖沟。一句话,电工就是要将电线装好,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事情自己都要去参与。

  来寺院做义工,和山下做事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在寺院里,各样事情都给你机会去做,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发心承担,给你犯错的机会,给你修正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做事承担的人,能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认真学习,身心得到真实的成长。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74.jpg

 

 

未雨绸缪

  在云水堂前面的小广场上新搭了两个棚子,云水堂寮房屋顶延伸出来,也搭了一个棚子。在今天的法会筹备会上法师说,为了防止法会期间下雨,搭了这样的三个棚子。看那三个棚子,都是角钢打架,复合板做顶,真遇到大风大雨也不担心棚子会被刮坏了。三个棚子是结缘平安面的,同时也是为了缓解斋堂用斋场地紧张而建。

  法会临近了,流通处也在为法会做准备。上午,张会云、王德凤、刘佳就法会中需要的物资及其它工作,向法师汇报。法会期间,恰好又是周末,学员、义工和游客会很多,现在结缘书是在地藏殿里,大家可以在那里找寻自己喜欢的书,到法会期间这样肯定不行,地藏殿里容纳不了多少人,所以向法师提出结缘书放在外面。法师同意了。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资,法师和相关义工也做了充分的沟通,协调一致。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76.jpg

 

 

仁爱“龙泉之声倾听热线一岁了!

  7月22日下午 13:30,居士楼202举办了庆祝龙泉之声倾听热线成立一周年分享交流座谈会。慈善部主管贤启法师,基金会秘书长林启泰,副秘书长王昕以及热线的特邀嘉宾辛开愚老师同40名志愿者相聚一堂,分享彼此的成长历程。

  今天活动主持人是热线项目负责者程彬华。程师姐不久要远赴加拿大6个月,所以这次活动也是为将要远行的程师姐送行。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DSC08963.jpg

 

  活动刚开始,大家发心皈依、齐诵心经以此收摄身心等待法师到来时。贤启法师进来,先带大家礼佛,然后正式开始活动。

  首先发言的是林启泰老师。林老师介绍了热线成立的缘起,以及成立初期的艰辛历程。再次确立倾听热线不是让你去做心理咨询,而是去倾听的工作模式。并对热线一年工作成绩做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以及热线运转现状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之后大家观看了由王志峰师兄讲解的“众缘和合,欢喜承担——倾听热线周年回顾”的PPT展示。

  回忆了一年的历程,在座的每位志愿者都有很多的感慨。短短一年,大家都有很多的成长。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72.jpg

观看PPT

 

  接下来程师姐以简短的人物介绍方式让大家去猜这位志愿者是谁,然后请志愿者本人上来与大家分享他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位发言的是001号接线员王璐。她体会到接听是倾听对方的声音而不是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二位,她白天上班,自己带着孩子,最先加入助学组,自热线开通以来,一直默默在热线服务的郝颖。她深深地感受到热线就是她的家,每个人就是她的家人。感恩大家对她的关心和包容。

  当程师姐说道:“有一位志愿者,为了更好地做好接听热线的工作,特意去考了心理咨询师。并且在玉树前线需要支援时,自愿报名加入。”的介绍时,大家都说出了志愿者的名字:贤娜。她给大家带来的分享是:。当热线打来时,我能够去倾听一个陌生人的牢骚,为什么不能用这样的心去倾听家人的心声呢?她还深深地感受到团队给予她的无穷力量。

  大家平时倾听的是外面接进来的电话,今天则是同行内心的声音。这种彼此分享、交流,心灵成长的过程市一种身心沐浴的享受。使得志愿者们留下了充满感动,幸福,欢喜的眼泪。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73.jpg

倾听志愿者分享

 

  分享完后,贤启法师给大家总摄。听到大家的成长很随喜。和大家一样的感受到了师父的功德。师父开辟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有可能有机会去陪福报,体会到成长。大家体会最多的就是只有利他才能自立。只有为别人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成长。沿着这样的思路,才能超越对自己的执着,慢慢自己的个人命运家庭命运都能够改观。作为佛教徒要坚定对业果的信心,对佛法基本理念的信心。因为佛教特别强调利他,只有利他,才能自立。只有透过利他,才能把自己从一个凡夫变为圣者佛陀的境界。还感受到我们这个团队,大家相互关系是比较和谐、温馨的。靠的是慈悲心。佛教强调一个是慈悲一个是智慧。慈悲是没有条件的接纳,智慧是能够了解,了解就不会有误解。倾听是佛教教学大纲的第一课:听闻轨理。我们听闻有很多的缺陷和障碍。只有刻意的训练才能够慢慢内心寂静以后,才能对外在的世界能够有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了解。所以佛法中听闻轨理作为入道之门,我们能够承担倾听热线必须要过这个大门,也就是学习佛法的大门,大家非常的幸运,过了这个大门,慢慢慢慢就会得到其它的宝藏。

  会后,大家为程彬华师姐即将远渡重洋照顾孩子送上众人精心准备的节目和礼物。在大家温馨的祝福中,程师姐躺在了大家用手搭成的摇篮中,幸福的合不拢嘴。当大家依依不舍的表达内心惜别之情时,程师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热线之家,彼此之间的关心,拉拔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力量,给予每个人温暖,每个人力量。也让热线这个团队非常具有凝聚力。

 

 

7月24日玉树前线报道

  一早仁爱基金会的钟莹和郝丽妮同藏汉翻译彭措老师等,启程去了距结古镇车程约三小时的小苏曼寺,行程两天。此行计划访问小苏曼寺堪布,若有机缘,希望还能够体验一次藏传佛教法会。因为寺院所处地段不通手机信号,因此今天无法传回小苏曼寺的稿子,明天返回结古镇后,再做分享。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2.jpg

第一次全体师生大会

 

  今天是星期六,按照利民学校的规定,每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半天开班会,之后放一天半的假。但是由于学校刚刚成立,事务很多,前几个周末同学们通常都是在陪着老师一起出坡劳动,所以今天下午班会的现场,黑板上郑重地用藏、汉、英三语写着“热烈欢迎第一次全体师生大会”,到会的有80余名同学和10余名学校教师及社区志愿者。

  交流会的场地在社区唯一的那间板房教室里,把课桌搬到门外,椅子围着摆一圈,就是这样简单的布局,会议的形式也很普通,根本不用提前计划:先由教师们讲话,再由同学们发言,最后表演节目大联欢。但是几个闪光点却让今天的交流与众不同:一是与会者的身份多种多样,学生当中有的几十岁却从未读过书,有的十几岁但已经初中毕业;除了玉树本地志愿者,其他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大学教授,有藏族也有汉族,因此所有讲话都需要汉藏互译。无论谁的讲话都没有提前构思过,教师们谈话直白风趣,学生们的发言更是发自肺腑。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4.jpg  

闹布老师惟妙惟肖

 

  教师们的谈话往往少不了对学生的劝勉,不过最生动的莫过是穿插其中的思想品德内容,闹布和措毛两位老师模仿着学生们在课堂上小动作,以及烫卷发、瞪眼睛的习惯,令所有的学生捧腹大笑。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5.jpg

请大家拉紧手

 

  雪娇的发言有些特别,她仅是带大家做了个小游戏:和身边的人牵起手,握紧左手再握紧右手。在传递力量的同时,彼此之间也会传递了痛苦,这就是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感觉,但是牵起手代表我们拥有彼此,共同进步,这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王卫的讲话就有些“说教”的味道,但就像她说的:“我也没有做到,提出来跟大家一起努力吧:正因为人在小的时候,无论吃饭、洗衣等简单的小事都需要父母照顾,又因为头脑幼稚的缘故不会想到学习的重要,等到老了身体不好,记忆力不行又很难学习了,即使人在壮年,也会因为突发的灾难和疾病去世,或者因为家庭、孩子的缘故受到牵连,根本没有机会学习,这都是大家亲眼看到的事实。就在大家来讲,求学的不易每个人更是深刻感受到了!所以相信这个学习的机会大家都很珍惜,希望大家第一能够找到一个人生的榜样,远的如佛陀,祖师大德、民族英雄,近的如学校里的老师和志愿者,他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成长就会容易的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自力更生也让家人幸福的人,做一个令人尊重的人——男生女生都一样。第二是祝愿大家都能够在学校里快乐学习,为了让大家快乐的缘故,给大家唱一首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十分害羞,在求松老师等人的反复鼓励下,有一些同学站出来说道:“因为不会讲汉语,藏语又有口音,以前上街的时候,买东西问路都不会,感到很自卑,现在来学校里学习,虽然日子还不久,但是已经感到自信多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3.jpg

紧张!老师在一边我也不敢讲

 

  还有一些同学主动介绍了个人和家里的情况:“我有十几个兄弟姐妹,原来在乡下放牛羊,没有上过学,父母过世之后,我们卖了牲口来到结古镇,买了地盖了房子,然后就地震了。地震前我在一个寺庙办的学校学习,后来听老乡说这里有学校,我就过来学习……”

  求松老师曾说:许多在乡下长大没有上过学的成人,由于没有见过世面,文化水平低,很自卑甚至很怪癖,的确学生们都很紧张,有的同学在讲话中都在发抖,但是他们的脸上却有阳光似的笑容,所有发言的学生都提到了两点:一是他们在学校学到了东西,哪怕一点点的藏文、汉文、手工,他们很骄傲,这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二是对于老师们的教导和关爱,非常感激。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1.jpg

表演环节,我终于不怕了!

 

  雪娇发现今天有一些老同学,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们并不都在场。由此推算目前学生的人数可能有100多人,而且绝大部分是超领龄的。由于近期的访谈工作,仁爱的志愿者们这几天都很少在赛马场露面,于是就发现许多变化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5/nEO_IMG_6.jpg

上色的面具——格萨尔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