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龙泉日记
标签:
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价值寺院龙泉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4月25日龙泉日记
十名僧才接受档案管理工作培训
由贤俊法师牵头带领,共十名法师、沙弥、净人接受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早期,师父有开示,档案工作极其重要,一定不能让这段历史成为空白。
随着寺院的各项佛法事业的开展,部门众多,事项众多,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已显迫切。
前不久对图书馆的参访调研过程中,也对各著名院校、寺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贤俊法师介绍,苏州的一座著名寺院的档案管理在教内最为出色,对这座寺院以及其他南方寺院进行的参访调研,所受启发很大,历经三十年,形成现有的规模和成就。其档案室规模虽然不大,只有七十余平米,但是自上而下的档案意识及合理储存的各类档案造就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僧团组织了一场档案管理培训,挑选了十位僧才参与培训,并在未来的档案管理中做主要承担和参与,十位僧才均有学历高,学识好等特征。
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主要是一个意识问题。大家普遍意识为档案管理工作可能都是一些退休的老人没事干的工作,却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对未来,对历史的重要性。
龙泉寺的各项工作形成于当下,影响于未来,由于寺院事项的特殊性,很多经验也不是都能拿来借鉴,出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重新理解和判断。
比如寺院分为僧俗二众,产生档案的部门众多,工作中有很多清规戒律使得工作不能像社会单位那样开展。一个事件所产生的档案关系到很多部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情况非常复杂。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寺里有极高的档案意识,承担的人得力,有发心,所有的困难就不成问题。
档案管理工作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档案的分类都大同小异,关键就是要保存和找到,找不到就等于没存,找到了档案还需要不断地判断哪些东西属于档案,有档案价值,需要保存,哪些东西不属于档案,不需要保存。
因为每天所形成的文字、图片、音像、往来公函、人事、财务、实物等等档案,不可能全部保存,那么就需要在大量的资料里甄别,具体的工作方法都不重要,都有成熟的模式,拿来用就。
核心就是,如何辨别这些资料。
辨别这些资料是否有价值就需要辨别者具备很好的学识,很好的修养,很大的格局,很宽广的视野,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判断出手上的一份文件、一张图片是否有档案价值。对未来有什么用处,如何使用。这样一来,不了解未来自然就没法判断其具备什么样的档案价值。
档案保管也需要成本,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存储场地,合理、有效地做好档案工作,表面上是做一件对历史负责任的事情,背后也极可能成就一批心胸、格局、能力、学识俱佳的承担者。
最让人受教的是,综合看前面所有的参访、培训中,越是工作经验丰富和有专业成就的人,他的语言就越简单,越直接。
档案管理,最关键的还是人,要回归到人的意识上来,无论是哪个国家,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无非是侧重点不一样,比如一些西方国家比较注重的是家族的资料,因为社会大众对自己的家族和先人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档案管理特征。日本的档案管理很出色,他们在文件形成的时候同时就在眉注上标注有档案级别,有专门的条形码。
这和他们国家以及民众的档案管理意识有关系。
发达国家会有一些档案管理的高级设备,但这些设备在使用后得出的经验,最终还是要靠人的意识,不能完全依赖机器。
龙泉寺的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前无古人,因为世间的学科中还没有寺院的档案管理教育和经验,无论是以前的学习还是毕业后的工作中,都没有遇到过这样复杂的情况。
除了十名僧才参与档案管理工作,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惯例、经验,整个寺院僧俗二众还要培训兼职档案员,具备档案工作经验,具备档案甄别能力、学识,一起进行档案搜集整理工作。
一起参与这项极有意义的记录历史的工作。
龙泉寺的档案室在见行堂的四楼,几乎每天晚上贤俊法师都要工作到很晚,所有的档案工作起先都是由他一个人牵头开展。培训之前,照片档案的整理工作已经做好规划,并向僧团汇报,随时准备实施,把五年来的照片进行系统分类整理,分电子文件、印制目录索引保存、考虑服务器的存储。
整理之前的,同时也规范以后的照片拍摄工作和保存工作,形成好的习惯,拍摄的照片有要求,有条件,有规范,拍摄后及时注明明细背景、事项,然后定期交由兼职档案员,或由兼职档案员索取,最终交由档案室保存。
工作开展的同时,不仅培训事项能力,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中,放下自我。
本来就是一个靠团队才能完成的事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展开也影响和带动着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地进行。促进学修环境的建设。
观功念恩的力量
仁爱基金会倾听热线,平时在山下办公。今天项目组长程彬华,带着组员来寺里请贤启法师给予工作指导和开示。志愿者觉得虽然做了一些事,但自己的进步并不如预期的大。贤启法师开示说:“对同行观功念恩,对自己反省,大家都这样去用功,靠整体的力量,这样是最快的,靠德行,积功累德嘛;反省是不是坚持己见,很刚强嘛,佛法三句教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重点是在‘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上,师父讲人的念头,就像在一个独木桥上,执取一善时,自然恶念就消失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4/4.25/nEO_IMG_IMG_7882.jpg
“刚才说不执取善恶也不对,我们现在的境界应该是执取善,善所缘境,全身投入。如果不管善恶,容易掉到另一个极端。观功念恩、善行、反省,它其实是有次第的;观功念恩是对三宝的信心,包括同行善友;善行实践是积累大量的福德资粮,福生慧;然后才是反省。如果你次第掉过来,先是反省,肯定会出问题。因为信心不够,一反省就掉下去了,当你对三宝信心稳定之后,才是反省。师父讲过,觉悟人讲出来的法,都是有次第的,不觉悟人讲的法都是断章取意的,那哪个法都是对的,问题是我们用佛法,不可能只有一个佛,就像吃饭一样,不可能只有一样,一定要搭配,所以强调法的搭配,所有法都是对治法;佛法按字面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在什么阶段该怎么用,用到什么状况,那我们是没有经验的,所以要强调生生世世跟着师长。”
http://218.57.142.173/blog/2010/4/4.25/nEO_IMG_IMG_7902.jpg
问:“像净人、沙弥会有法师带,那我们在家居士就有这些困难,有时自己处于哪个阶段都不知道,不知道该问什么?”
法师:“这样,大家进步没有那么快的,观功念恩就够我们做几年了,要踏踏实实做几年,才会有明显的觉受和稳定的心,然后才进入下个阶段;一个阶段能抓住一两个就不错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是内心没有安住下来,外在的法到处抓,按师父说,八万四千个法门,就是我们进入的大门,那大家就是看了这个门,再看那个门;背后反应的还是我们的分别心,还没有真正想趣入佛法,内心对法的希求还没有那么强,或者说福德还不够,所谓的门外空转可能就是这种状态。”
衣物分拣,善用其心
慈善是由一颗颗的星星汇集而成的星空。繁星璀璨的天空,往往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幸福;每一位仁善志愿者,像星星一样用真诚的心付出着;使星星发光的,是背后繁琐、重复的工作。
仁爱基金会的衣物分拣工作看似简单,面对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衣服,像小山一样的堆积在那里;捐赠来的衣服,特点又是女装、上装、毛衣多;而男装、下衣少,发放衣服的地方往往比较偏僻,气温低,最缺的是被子,厚大衣。怎么样把这些衣物,按照调研数据,保证发给每一位受助者衣物都配全了,衣物组义工,设计了一套分拣流程。
首先,把衣服大体分成被子、童装、夏装、帽子围脖、男装、女装分;其次,把男女装详细分类,叠好按类装包写上标记;分完类,再按照调研数据上的性别、年龄、身高,一一对应着按户分装衣服。让每一位受助者得到适合自己的衣物,这就需要志愿者站在受助者的角度去用心挑选;多大年龄,什么体型选什么样的衣物,志愿者在这个过程中,比自己狂商场选衣服还用心。
繁琐重复的工作坚持下来,慢慢脾气急躁的人,磨得柔和了;性子慢的人,变得敏捷快速。分拣衣服不能急,要耐下心来,学会与大家配合;太慢了,又会影响别人的工作进度,在整个氛围中,自然而然的速度就提上来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