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月1日龙泉日记

(2010-02-02 08:03:39)
标签:

义工

威仪

站相

救生员

龙泉

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2月1日龙泉日记

 

四威仪——住

  佛门里的行、住、坐、卧的住就是站,俗话讲,站要有站相。

  怎么站也是有学问的,不是通常我们理解的站着不动,不依不靠,站直了,立正了。

站是一种修行。

  正确的站法是脚下略外八字,两脚尖距离八寸,脚后跟距离二寸,如穿海青,直立,略收下巴,脊柱挺直,方法是感觉到后脖子要靠到衣领上,双手平端,结定印。定印就是大殿里阿弥陀佛的手印。

  呼吸使用腹式呼吸。

  目光顺着鼻梁的方向看下,摄住眼根,如果眼根摄不住,那“都摄六根”就谈不上了。

  禅兴法师讲的站,直接引导到上殿的威仪上,这样就立刻可以起行,理路清晰,行时通畅。

  上殿时眼睛对着地下的一个光点,如果上殿时间是五十分钟,那就要对住,片刻不要让眼睛跑掉。如果是站在别人的后面,就看前面人的后背上的某个点。摄住眼根。

  不要平视,那样容易散乱,更不可以东张西望。 

  这个教授,立刻就让大家用上了功。以前不知道怎么回事,上了殿要么闭眼想心思,要么就不知道想什么,要么就眯眼乱看看。

  上殿唱诵时要调呼吸,唱一段需要吸气的时候,口型保持,念头还在唱念,但声音停止,将一口气吸到小腹处,再唱,整个人会成为一个乐器。

  有功夫的修行人,方法得当,唱一天也不会累。

  以前上大供的时候,特意留心听过禅兴法师的唱诵,声音确实比大家的要洪亮、有力,原来窍门在这里。

  这样的教授,一下子就仿佛是睡了一觉,醒了一样。

  以前,班导法师也提过,注视光点,不要闭眼,唱诵要调整呼吸,但只是轻轻带过,直到请禅兴法师来讲课之前,禅兴法师需要一些时间备课,大家一面感慨,上座法师讲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还要认真备课,同时也问班导法师,在禅兴法师来给正式讲之前,要不你先给我们讲讲吧。

  班导法师说,不行。

  他的意思是,他觉得自己的威仪行持的一般,还是禅兴法师高量。教弟子,最好是一接触就是最好的,最高量的,以确保以后我们的路走的更正,走的更好。

  我们也确实算是有福报的,不知道过去世哪一柱高香烧对了,感得这样用心地教授,感得这样慈悲智慧的引导。

  佛门里的站相威仪不光是修行,还是可以养生疗病。这在中医理论里都有解释。

  长期保持正确的站相会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收摄身心。先由外,再入内,然后内外兼修。定会有所收益。

  四威仪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全都是细节,还包括如何穿海清,如何脱海青,如何叠海青。

  这些细节一一记下并行持起来,对忆持能力和观照能力就是一种无形的训练,而且常常会让人生起深刻的启发。因为身在佛门里,但思维和习气还是依照世间的惯性,但随着这些训练的展开,思维渐渐发生了变化,比如站在那里,穿海青,会想,赶紧穿好,不会去观照如何穿的,只会去想赶紧穿好了,去上殿,上了殿,就想,赶紧下殿,下了殿就会想赶紧用斋,用了斋就会想赶紧上课,上了课就会想赶紧下课。下了课就会想赶紧洗洗去休息。

  过日子也一样,上学时盼毕业,未婚时盼已婚,已婚时盼离婚,离婚了盼再婚,失业了盼就业,就业了盼辞职,工作久了,会想,要是退休了就好了,孩子小,盼他长大了就好了……

  永远在盼,永远在期待,永远是处在一个期待下一个事情的状态里,从未真正想过去把握当下。就像那副著名的漫画,狗脑袋上绑着一个棍子,棍子上吊着一根骨头,就挂在嘴上,吃不着,就往前跑,怎么跑怎么也吃不着,跑着跑着,忽然有一天跑到了头,就死了。

  还是要回到当下,当下,当下。

  可是当下如何觉察到呢?

  按照禅兴法师教授的那样站着,站在那里,就是当下,唱好每一个字,就是当下,顺利的调整好每一次呼吸,就是当下,感受并真切地觉察到自己的念头,就是当下。不要在上殿时妄念纷飞,想心思,做规划,而是把殿上好。

  站有站相,也有站的心相。所谓身正则心正。

  没人讲,没人指导,其实也不难的事情,但一辈子也不可能知道。

  还有一点很值得推敲的地方,禅兴法师在讲收摄眼根的时候,特别指的不是上殿的时候,眼睛要往下看,但不能失去对周围事物的观照。否则人就成木头了。

  不看而看,那就只能理解成用心去观照,看是眼睛看,观是用心去观察,看和观是不一样的。当然,眼睛也是可以观的,心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也是要依赖眼睛的。

  这就很深了,理解不了。估计是有了很高的量才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和觉受,不过,对我们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可以先拿起来行持,入门。至少可以开始对治散乱。

  可能起来,佛门里的功夫也是从生活的点滴起行而来的,出家众依教奉行,逐步上路。就现在了解的这些来看,至少行、住这些小事,在家众也可以把握住威仪的内涵应时应机地做。

  即不难,也不神秘。全靠行持。

 

 

将关怀进行到底

 

  如果想让一些人到水里去救人,前提是这些人会游泳、会使用救生工具,是有自救和救他能力的救生员,救生员不是天生的,是训练出来的。

  贤生法师坐在接待室里,训练一支救生队,那就是各部组的关怀员们。龙泉寺在凤凰岭山脚下,海拔相对于北京市内,要高出一百多米,虽然这两年,山里常有清泉石上流,“喷珠屑玉水澜翻”的情景,也还不到需要去水里捞人的程度,贤生法师的救生队,目标很明确,针对寺里的常住义工,解决大家生活上的问题,把处于生活困扰中的人,捞出来。落到生活问题这池“水”里的人,不好辨认,法师事务多,义工人数多,所以就需要这些处于其中的关怀员,来协调配合。

 

http://218.57.142.173/blog/2010/2/0201/nEO_IMG_IMG_4081.jpg

 

  别以为生活问题,是小问题,若生活不稳定、有困难,其他的事也会受影响。家有家规,寺有寺规,有些事你想做,却不一定能做得了,这么大一个寺院,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不乱套了。

  “生活上的问题,虽然你知道,但是你能不能解决,有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你知道,但你解决不了,人家一次反映两次反映,解决不了,他就不反映给你了,行政关怀员就形同虚设,一点意义都没有了。生活上的问题,需要整体的协调和配合,而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贤生法师对这点很清楚。

  任志尚老居士今天作为工程部的关怀员,第一次来参加会议。在部里讨论昨天的观功观过问题,还有春节晚上的节目编排,来晚了。

  “我来晚了,向大家忏悔”任居士进来先问讯忏悔。

  “您都知道忏悔了?”满屋子人都笑了。任居士刚来寺院时,就是在贤生法师带的水库组修水库,那会儿心里有情绪不满意,到处挑刺。

  贤生法师看到任居士来很高兴,请老居士坐到最前面,虽然常住义工彼此都认识,对于第一次参加关怀会的任居士,贤生法师还是亲自做了介绍。

  “任老爷子08年修水库,出了很大力,很多技术难题都是老爷子帮我们解决,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年龄大的人要尊重和关怀,在水库吃饭都是先给老爷子盛上,要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

  工程部人也不少,得知只有老居士一个关怀员,贤生法师怕老居士忙不过来,给累坏了,告诉下次要再来一个,还特别嘱咐要培养年轻的一代。

  农场和工程部都属于户外作业,很辛苦,也很累,有些义工白天太累了,第二早晨就起不来上早课,弄不好连正常的出坡也参加不了,老居士自己干的也不少,出坡却从来没缺过,看着这些年轻人不争气,就生气。

  “每个人对劳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个境界内心产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苦,觉得辱,有人觉得也没什么。境界对我们内心本身产生的一种状态,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功夫的一种展现,佛法学的好了,调心的功夫高了,就不易轻易被境界所转动,如果你轻易被境界所转动,也就是你的苦乐是压到别人身上的,那你能不苦吗?能不烦恼吗?我们观过,就是心随境转。”

  虽然是就着任居士的话题开始讲,说出来的道理却是给在座所有人听的,不在场的人,如果认真听进去,也一样会从中有所领悟,有所受益。

  “以前修水库时,给大家讲过一个小故事,一个人不小心被石头给绊倒。第一种心境,骂一句,再踹一脚,小人之举;还有一种人,自认倒霉走了,个人管自己;还有一种,哎呀把我捽倒了,别把别人也捽倒,把石头搬走放边上,这就是君子所为。”

  “被石头绊倒的故事,同一境界会有不同心境出现,这就是你修行的功夫,按佛法讲就是你修行的状态。凡夫小人就是自己利益自己,光想自己,不能受外缘伤害。第二种只顾个人解脱,不管别人,自己解决就得了。你只有发慈悲心利益别人时,你才会想把它搬走,菩萨发心了。同一石头,不同反应,看你的心相续。对自己的心相续去种因啦,如果你对每个境界每个人能发慈悲心。碰到境界哪怕是恶缘,被骂一顿打一顿,还很高兴很感恩,菩萨来帮我消业障了,认识清楚就可以去调心了。怎么调心呢?比如对境不满意,就说明内心有期望,期望达到什么状态,这种期望就给你造成无限期望,是不是我们对美好就无希求,也不是。为什么会有善法欲,需要提策对善法的希求;为什么要亲近善士,亲近善知识,《弟子规》不是讲“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这就是亲近善知识,学什么?弟子规最后讲十二个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治。就是因为我们是凡夫,不能秉持圣人之道,很容易被境界染著。”

  两位义工在法师讲的过程中,不停给大家倒茶倒水,拿杯、倒水、放杯,动作很轻,很小心的拍影响大家听讲做记录,一句话不说,就把关怀员们给关怀了。

  “有位居士说,以前教孩子绝对不能谦让,后来觉得这样教育是错误的,一旦你对一种错误的观念接受了,照着去做,你种的都是苦的因,感的都是苦的果。不要在果相上去执着,他们怎么对我这样呢?那样呢?我们很苦,说明我们心都调不过来,僵硬脆弱,不具备柔韧性,心就像水,一冷他就冻了,很脆一碰就碎了。你看零度以上的水,很柔韧,倒在碗里就是碗的形象,倒在沟里就是沟的形象,到在地上,就到处去流水了,极度的随缘,水有极高的处世哲学和智慧,如果能达到水的这种柔性,你的生命温度最好在零度以上,要去改变自己的生命状态,要用办法,听过星云大师一句话,讲的非常好‘有佛法就有办法’如果有佛法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证明佛法没学好。”

  “调心,就是一瞬间放下,这个念头不影响下一个念头,而不是他给我境界,我应该怎么,你是心随境界转,还是调心帮别人解决问题,一念时间很短,你没有思考时间,这需要练习,要数数串习,让我们那种慈悲不断放大,慈悲心放大放大,嗔心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小。”

  “闻思修,遇到这个境界,不能任运,就说明不熟,还要去练习,也就是你们关怀,他有苦,挡住那种境界的侵袭,你要当教练不能老当救生员,这些法告诉你们,开了药要去吃,不然病能好吗?你们要去练,要么就去报怨”

  看贤生法师的意思,关怀员不只要有执行力,还要有修行力。

  “你们是中坚力量,我在培养教练,先把你们培养成救生员,先做救生员,再做教练,在境界上练慈悲心,再练智慧,圣严法师说的好:智慧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慈悲就是愿意帮别人解决问题,这样去理解就很直观,为什么要不断去学习,没成佛之前,应该是不断的去学习了,关怀做不好,烦恼不能化解,就奔了,找个快乐的地方去安顿,云水堂,云和水都是流动的,就是这些人来来往往,堂是什么坐在地上的,妙堂;云水都是流动的,所以我们的身家性命不能压在流水上,可以压在妙堂上。”

  “你看到一个人有危难时,你愿不愿意伸出手,去帮助他一把。有个居士打来电话说,我们这边需要帮助,我告诉他说我这边也无能为力,挂了电话说,我下一次应该找谁,他如果不能继续求助,那他就在等死,等死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最简单的就是念阿弥陀佛,等着阿弥陀佛来接他。”

  能够等到阿弥陀佛来接,那是很幸运,值得欢喜的事情,只是这种幸运,不是想等就能等来的。贤生法师不停的给义工们讲,希望大家能够统一知见,发心来做关怀,毕竟在阿弥陀佛没来之前,人还要活。

  关怀员们也有些进入状态了,张北平带了个小本,写了几个问题,贤生法师现场都落实了解决办法。

  客堂的关怀现在是做的有声有色,在法师的倡导下,义工们集体发愿实践“称赞如来”。昨天晚上九点。武依神到房间睡觉,才发现所有的脏被罩都撤了,新被罩要自己套!他不会套,套了半天也套不进去。累的少气无力心乱如麻,太痛苦了,只好放弃!愁眉苦脸的去洗脚。

  “怎么了?”黄远看到组员情绪不对,赶紧过来关心。

  “活不下去了,不会套被罩。”

  “这算什么啊,我帮你!”黄元很爽快,武依神的眼前充满了光明,看黄元的感觉就像看无所不能的菩萨!

  已经九点半了,有人在催着熄灯。黄元一急,居然把头钻到被罩里去找被子的四角,有点不顾一切舍生忘死的气势。

  “你的被罩套了吗?”武依神被感动的力量又回来了。

  “没有。”

  “我给你套!”冲到黄元床前,也不知道哪儿来的智慧,居然三下五除二,干净利索的把黄元的两个被子套好了。

  兴奋地跑去找黄元,却发现黄地还在原地套那个被子,而且请了卫江在帮忙,才知道原来黄元也不会!黄元的不会却把武依神教会了,早上看到耿旭的被罩没套,武依神立刻又兴奋起来,跑去帮忙很快套好。高兴的耿旭直夸他“真是人才!”

  “其实我只是想再体验体验黄远带给我的那股力量,感谢黄元!”

  武依神早晨缘念时,费了好大劲才能让大家听到自己的叙述,甚至都没有说完。因为大家的笑声此起彼伏,只有笑声。

  卫江接着说:“昨天我们男寮房间改造一直加班到晚上九点。我们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去的,都很兴奋,一点都不累。法师们为我们隔离房间买的板子是最贵最环保的,贤生师亲自设计制图,把男寮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域大小八个房间,把准净人,长、短期义工和法会学员分开来住,这样更有利于保障我们的休息和学修!法师的慈悲爱心让大家很兴奋!干活特别有劲!特别是黄元,象个开路先锋,身先士卒,专门解决疑难杂症。还时不时的说笑话讲爱语,调节美好轻松的气氛。因为他太会关心人了,所以我们大家都叫他黄大妈!”大家笑的更开心了!

  黄元不好意思了,赶紧转移话题。

  “我们请二姐给我们讲几句吧!”二姐叫李爱新,是贤生法师的姐姐,这段时间在寺里做义工,成了客堂义工的二姐。

  “我就不说了!”还是这句话,每次让二姐谈谈,她就说这么一句!

  “二姐是我们机动组最会干活的人,非常麻利,她这几天负责固定墙板,她拧铁丝又快又紧,比我们干的还好!”

  “二姐从来没休息过,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她总是在忙。机动组收坡了,她就去大寮干!大寮收坡了,她就到宿舍里干!她甚至连每星期一次的放香时间都在干活!”被大家这么一说,李居士不好意思的笑了。

  李居士在客堂,从不多说话,总是埋头默默找活干。身体虽然很柔弱单薄,眼睛流露的却是坚定刚强和智慧。跟贤生法师的眼神一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信仰力量。

  贤生法师到后,立即问党卫江男寮工作的进展情况。

  党卫江拿出图纸走到法师跟前,一边汇报一边请示,法师不停的提出问题和建议,已经胸有成竹的党卫江对答如流。客堂义工的共识是,党卫江的改变和进步,来自法师的严格训练和培养!

  接待室爆发出阵阵笑声,笑声里的赞美、感动、关爱,冲破了晚冬最后一层残酷的冰冻,让这座千年古刹,提前融进春天的气息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