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28日龙泉日记

(2010-01-29 08:08:12)
标签:

《法华经》

我执

法会

金居士

龙泉

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月28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6/nEO_IMG_DSC_0129.jpg

 

 

背《法华经》的用意

  《法华经》里有持验记,讲了很多诵这部经典的功德,其中很多故事极其生动,非同寻常,比如有一个大师专诵法华,座下常有一只野鸡来听经,后来野鸡死了,托生到一户人家,大师找去,果然就找到了,不放心就是这只野鸡托生的,往小孩子胳肘窝下一看,竟然还有鸡毛。

  这下放心了,就是他。后来小孩子长大了,剃度出家,也是常诵法华,弘法利生,也成为一代祖师。

  法师让一个师兄背诵《法华经》,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想起这些持验记,众多持验记中,还有更传奇的。个个都让人浮想联翩。

  在众多的经典中,每一部经典都会提到诵这部经典有什么样什么样的功德,按照这个推理的话,那把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背下来,岂不就成了吗?

  但是,法师常讲,你就是把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都背下来,你以为你就有成就了吗?

  那么,背《法华经》有什么好处呢?

  背《法华经》的师兄天资极高,天生的一个修行人,两天就把普门品背下来了,要求一天背五篇,他一天背下十篇,也不费事。这样下去,还了得。

  是不是他得靠《法华经》成就啊,跟《法华经》有缘啊。

  法师在课上评价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赞扬这个师兄背《法华经》背的好,背的快,也不是讲他跟《法华经》有缘。而是赞叹说,不在于背什么经,而在于这部经是我让他背的,他就背了。

  这句话刚一听有点蒙,然后就有点警觉,然后就有点开朗的感觉,想了好几天,越想越好玩,越想越有意思。

  搞的不好,在这个地方能有所突破。

  经和经之间是相通的,可是,一生要阅读并读懂所有的佛教经典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除非有特殊使命的大德,专心阅藏,否则,像我们这样的凡夫就之能啃一本或者几本,一门深入。

  可是,从哪一门深入呢? 

  第一层理解是,自己不知道,需要过来人引导,那就是依师,师长让你读,你就读,让你背你就背。

  第二层的理解是,人在世间,什么都放不下,财色名利睡,不好放着呢,出家了,不放也得放,至少是形式上先放下了,可是,一放下以后,人总得抓着点什么吧,那就是佛法,当然啊,这里讲的佛法是形式,不是真正的精神,我们牢牢抓着佛法的形式,所以经读多了就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么多经典怎么每一部都说这一部是非常殊胜非常殊胜的,搞的有点晕。于是,当大家读经的时候,要是自己去承担了,就会觉得没有机会读诵,感觉很吃亏。

  在世间执着财色名利是执着,出家了执着佛法是不是执着呢,当然,这个佛法是“我”的佛法,是“我”所理解的佛法。

  会不会有可能佛法就是要让我们破这个“我”呢?

  又绕回来了,破我执,谁都会说,谁都会讲,用得着这么绕圈子思维吗。但是,这时候的思维和以前的破我执的思维不一样了。因为涉及到对佛法的理解。

  “我”理解的佛法要破掉。

  比较痛苦。

  比如,我理解的净土,我理解的修行方法,我理解的精进,我理解的生死,我理解的放下,我理解的一切。

  怎么破呢?依师训练,是不是就有这样一个功能呢?

  我觉得我应该像师兄一样去背《法华经》,法师说不行,你什么也不要背。一个师兄说,我要把净土五经全都背下来,法师说,不行,你背《论语》乃至四书。

  推而广之,我喜欢坐着,这样可以寂静,但是法师说这是黏着,起来;那么,我愿意溜达溜达,法师说,你去坐着;总之,我想这样,法师就会说那样。

  听法师的,我执就被松动一点,不听,就坚固一点。

  这么一琢磨,有一点通,再看周围的人示现的,所有不愿意接受法师引导的,无一例外都没有智力上的问题,都很聪明,但就是死顽固死顽固。搞的自己也很苦,看起来也用不上功,让大家都替他揪心。

  搞了半天,就搞一个“我”。

  贤健法师曾经一边洗脚一边跟我们讲,我执就是贼,我们就是认贼作父,认这个我,而不认帮助我们的善知识。倘若这个搞通了,周围所有的人都是善知识了。把这个“我”一放,什么事都好商量,什么人都好相处。

  当然,全放下是很难很难的,但,放下一点就爽一点,放下一点就爽一点。一个人死硬死硬的多难受啊。

  可是,这个随时会现前搞死自己的“我”如此强大和死硬,就得靠一个有智慧有耐心有力量的外力不断地打击,不断打击,直到松动,直到搞掉。

  看来依师绝非简单的听话,听话似乎只是方便说。依师真正的功能好像是个打击我执的利器。就好比我们在一个死死束缚的包裹中,需要内外夹击,破壳而出。外力是师长,内力是依师的行为和力量。

  师长的力量是持续恒长的,就看我们自己的力量大小。早破早解脱,早破早自在。

  天天思维,天天蒙,不知道这次是不是蒙对了。

  不管怎么样,法师讲的这句话是忘不掉了。

  不在于你背什么经,而在于这部经是我(师长)让背的。不是你(我贼、我执)要背的。

  如果这个思维是对的话,那么背《法华经》的师兄岂不是赚翻了,即能获得经论里讲的功德,又能破一次我执。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6/nEO_IMG_DSC_0132.jpg

 

文宣培训:实战演练

  早晨的八关斋戒,意味着又到月中了,还有两个星期就是春节。龙泉寺今年的春节法会,比历届春节法会长了四天,年三十开始前行,正式法会从正月初一到十七。几百人要在一座千年古刹中,一起度过十八天清净闻思的时光,确实很有吸引力。

  下午两点,弘宣部长金居士在德尘居佛堂做文宣培训,此次培训结合春节法会的策划,让大家实地演练了一次怎么做集体采访。

  金居士的培训很生动灵活,不是一味的把东西灌输出来,而是很有吸引的引导式。但是关键点又会强调出来,让大家加深印象,直到印在脑中。

  什么是采访,采写过程十分艰辛,一般一场活动结束了,曲终人散,但却是文宣工作才开始。一般采访过程包括:现场采访,收集事实;谨慎地核实事实,以求准确;做功课,以求深、广度;如果是团队采访,难度会加倍。

  然后又从5W1H讲解如何寻找获取报导的关键要素;在采访过程中怎么获得信息;从哪些人那里可以收集到确切有价值的信息;要执导什么,哪些事件情况是读者、观众需要的;事情发生的地点,下一步会哪里发展;发生、转折、报道的时间在哪里;事件的起因是什么,做这件事的人的动机,以及这件事为什么重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怎样去描述。

  讲完了采访的要点和原则,给大家一个交流时间,题目有三个:

  1、平日功课很重要;试问每年佛教界盛事有哪些?每年佛教传统节日有哪些?

  2、调研工作如何开展?对凤凰岭、龙泉寺的历史了解多少?怎么查询数据?

  3、参加一个大型法会活动报导,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以即将到来的北京龙泉寺春节法会为例。

  现场分为三个组。集体采访从这一刻就开始了,讨论很热烈。

  十分钟分组交流结束,到前边一汇报,才知道人的潜力真是不可限量。第一组周居士汇报,一年的佛教传统节日差不多说全了,站在旁边等着汇报的张北平,急得捂住周居士手里的话筒;第二组漏了一个题目,不过报导角度有一些新观察点。第三组竟然想到要成立一个调研小组,组建团队确实很重要。

  做过这个现场题目,金居士再讲采访中如何做调研,怎样去观察,大家就有些感觉了。既然有感觉了,就要实练,题目早就准备好了:

  主题:龙泉寺自然、人文景观一年来的变化。

  现象;见行堂、农场、用水、居士办公区、花鸟虫鱼、气候变化、凤凰岭大雪。

  就按着刚刚分好的三个组,到外面去实地采访,然后回来做报道,时间是四十分钟。第一组快速确定去见行堂一楼的斋堂和男众寮房,因为他们已经提前得知那里今天有布局的改动,而且出坡的人员很熟悉,立即动身;第二组商议了一会儿,决定分头行动,每人负责一个区域,回来后汇总;第三组,前两个组出去好一会儿了,还在开会交流,最后集体出动。

  16:10准时回到佛堂,金居士这次又换了一种方式考验大家,不给整理时间,直接到前面播报,现场义工手里的摄像机,对着你又让人感到多了一份紧张。

  第一组因为对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原因等过程,都很清楚,另外其中一位这一年一直在住宿和大寮承担,背景资料掌握很全面,站在前面一讲,从十月一入住,师父到现场指挥如何摆放床位,法师们亲自为义工铺床,教义工铺床,以及今天为了方便管理,把现有的一个大区域,分隔成七个小区域,出坡的老义工,谈的自己这一年来所见证的寺里变化等等。讲的很生动,又刚好是第一个做演练报道,没有来得及限时,所以也讲得相对全面。

  第二组每人一分钟,有准备充分的讲的简练完整,有没来得及写出来,在现场又没记录的,上去只说了一条信息,时间就到了。但明显感觉,有了引罄的掐点,大家的语速都加快了。

  到第三组,还是张北平来汇报,按规则汇报时间应该是五分钟,到一分钟时,金居士忽然示意敲磬,张居士一下有点摸不着头脑,重点还没讲呢。金居士指出重点要放在前面,然后又继续,这一次赶紧说重点。

  培训在轻松愉快中就到了结束的时间了。最后布置了这次的作业。针对这次春节法会诵的八十华严,让大家集体做功课,每人领一卷,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团队的力量就是不可思议,提前征集八十个人,相当于是共同诵一遍《华严经》,造一份清净共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