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国之旅随笔(IV)

(2010-01-28 15:55:35)
标签:

僧王

佛法

随笔

一份

机场大厅

泰国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泰国之旅随笔(IV)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7/nEO_IMG_%20036.jpg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以前,对这句话的真实性,多是出于一种信念;而现在,则更多一份切身体会。

  从临登机前排队验票那一刻起,我就被周围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所吸引。不同的衣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发型,不同的行为模式,都在悄悄地告诉我: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与国度。

  这当然算不上什么惊奇的发现。然而,正是这看起来平凡的点滴,却在不断地激发自己内心那种渴望体验生活的热情。

  很多人——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内——接触佛法之后,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开始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说“不”:这个也不能做,那个做也不合适;这个做了违背佛法,那个做了也不合佛意。好像自己一下就变成了最纯正佛法的绝对拥有者,以及最合格的裁判者。

  难道佛法就这么容易被拥有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有点低估了佛陀他老人家的智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7/nEO_IMG_%20079.jpg

 

  一直以来,内心深处都有种挥之不去的认识:佛法,是用来帮助我们解脱的,而不是用来束缚自我的。

  那么解脱什么呢?你可能会说:解脱生死啊!跳出轮回啊!净化烦恼啊!

  我觉得,这些说法没有错。

  但打心底里,我不拥护这样的说法。

  在我看来,这要解脱的,无非两件事情:一件就是那种足以引人走向绝路的偏执的观念;而另外一件,就是那种堆积如山臭气熏天的臭习气。

  而这,既是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同时也是生命尊严的最佳体现。

  超越就在每一天,生命就在呼吸间。

  出国也有不少次了,却第一次遇到这么多的外国人。这似乎传递了一个信号:泰国的首都曼谷,其国际化进程值得关注。

  进一步的了解表明,曼谷的现实状况确能激发人的兴趣。作为东方空中门户,泰国国际化程度,在整个东南亚也都是首屈一指。世界上已有多个颇有影响力的地区性或国际性组织总部,也都设在曼谷。至于设在整个泰国的类似组织,更高达26个。

  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其实能说明很多问题。最关键的,能够说明这个地方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

  类似的地方还有新加坡。那可同样是个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典范。

  这又能怎么样?

  这其实不能怎么样。但如果你愿意的话,这看似不相干事情,却能让我们的心胸变得比天空更开阔,比海洋更深邃。

  难道不是吗?为什么在我们内心,就不能为不同的观念,提供生存的空间?就不能为不同的习惯,提供展示的舞台?多样化的生态系统,难道不是比单一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吗?

  刚到泰国曼谷机场,两个看似微不足到的场景,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是机场大厅的电视,正在播放一些泰国的古城遗迹,让人一进入这片土地,就有种要进一步了解的冲动;另外一个则是在机场大厅出口处,摆了一幅扩大版服务员欢迎的照片。这张照片的独特之处,在于服务员双手合十,谦恭的态度随即映入眼帘。

  哎!这不就是一幅照片吗?又不是真人!你可能会这么说。

  其实不然。即使是照片,你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商业服务领域,也都绝对看不到。我觉得,这细微处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文化的差异性。

  后来来到大城府的宾馆住处,在一楼大厅的楼梯口处,更栩栩如生地放着一尊塑像,是一个男子跪在地上,双手合十的模样。

  塑像如此,现实也绝非是另外一种场景。

  两天的会议下来,有的参会人员曾不禁发出感叹:这两天来,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服务人员。为什么呢?只要她们从你前面过去,都毕恭毕敬,谨小慎微,身体甚至都弯成了九十度。

  唉!累不累啊?你可能会为她们担忧。

  但经验总告诉我们:与身体的累相比,心累,那才真的要命。很少听说,一个人因为内心谦恭而心苦;更多的情况则是,因为慢心受挫而痛苦不堪。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7/nEO_IMG_%20406.jpg

 

  在泰国,出家僧人在普通民众,乃至在王公贵族中,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具体体现在何处呢?

  听乾净法师说,泰国的男子出了家,父母见了也都要下跪。法师还说,即使在我们中国云南一带南传佛教盛行的地区,这样的传统也可以经常看到。

  据张主任说,有一次亲眼见到一幅景象,让他印象极为深刻。在一次大型法会上,国王见到僧王时,在离开还有几步的位置处,国王便跪在地上,用膝盖移动着来到僧王面前,拜见僧王。

  我有注意到,张主任在外出的很多细节中,即使对于我这样的晚辈,也因为是出家人的缘故而敬让三分。我想,这与他在泰国的所见所闻,一定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关联。

  环境对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并深入骨髓。如果希望塑造一类人,那么下功夫培育相应的环境,远比关注人本身,要来得重要得多。

  这样的状况,在会议第二天上午举办的“朱拉龙功佛教大学语言研究所”成立仪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之所以花点笔墨来介绍泰国的这么一个传统,也只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一个活生生的泰国。并不是说,好像为了要表示对人的尊敬,就一定要长跪,就一定要合十。如果是这样,那就实在有点太教条了。而教条的东西,往往害人不浅。

  但不管怎么样,心里存有一份敬畏,对人际关系的和谐,都将是非常必要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7/nEO_IMG_%20211.jpg

 

 

  对中国来说,当然也有我们自己表达敬畏的方式。

  会议第一天中午,我、园慈法师、乾净法师,还有另外两位分别来自美国与法国的长老一起用午餐。当时我心里想的是,尽快吃完,能腾出点时间,到处走走,趁机排排照片。于是就没有想那么多,坐下就用餐。

  “真是没有规矩,有长老在,应该先等他们开始用之后,再用。”没想到一向和蔼可亲的园慈法师,看到我不当的行为,当即就严厉地提醒我。“你师父这一点就很注意,所以无论到哪里,都受欢迎!”法师又加了这么一句。

  唉!那个羞愧啊!真是有点无地自容!

  不过,很快,我就因为对法师产生更深的信任感,而内心感到释怀。看来法师把我当作自个的人,才这么讲。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当然,内心深处还有另外一种观念,早已让我开始看淡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尴尬,那就是“在做中学”的理念。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妄想自己十全十美,更不要奢望什么东西都学会了,再去实施。给自己一些机会,要去行动;留自己一些空间,容许失败。但同时要警醒自己:不要在同一个陷坑里,掉进去第二次。

  这就是我理解的,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有了这么一次经历,再去想这些传统的规矩的时候,内心开始有了那么一点感觉。看来,这不完全是客套,更含有了对人的一份尊重。

  我想,这也就是所谓“礼”的内在价值吧!

  不是约束,而是尊重。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2010年1月27日深夜补记于西四书斋

 

 

 

相关链接:

泰国之旅随笔(I)

泰国之旅随笔(II)

泰国之旅随笔(III)

泰国之旅随笔(I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