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龙泉日记

标签:
经书义工饺子药石老居士龙泉日记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月20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0/nEO_IMG_IMG_2249.jpg
僧团故事:这回动真的了
进僧团过出家的生活,大家都还没有什么不适的情况,因为大多都是干活,谁还没有干过活,最多也就是累一点。休息休息就好了,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干活,干出乐趣了,不让干都不行。
忽然,就没这么简单了,让大家背书。
不适应背书的,直叫苦,叫有业障,说,你把我的脑袋打扁吧,我实在背不出来啊。
要不就是拿脑袋砸桌子。
其实,每天早上都有背书课,可能是干活太累的缘故,没真的用上功,法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五堂功课背不过的话,以后会很麻烦,别说修止观了,连合格的出家人都不能算。
领着大伙跪香、忏悔、用功,还是有很多人背不过。法师急了,下午诵完《大般涅槃经》后,宣布,不出坡,回教室背书,必须背过,三点半开始,背不过不许吃晚饭,不许离开教室,直到晚上九点。过不了的去跪香。
这下动真的了,用药石的时候,该行堂行堂,刘栋说他不行堂了,但是可以把饭菜提上来。估计是怕闻味,影响肚子。
行完堂,贤坤师帮着收,其他的人都饿着肚子回教室背书。背过的去拉煤干体力活去了。
法师也没用药石,搭衣坐在教室里陪着一起苦背。
时间很快过去,这时候才发现,背书不仅仅是背书,从背的方法,到背的内容都不是原先想像和理解的那样简单。背的时候不管熟不熟都要接受大家的检验,而且不能自己偷偷跑到别的屋子去背,就得大家在一起在教室里背,这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就是一种放下自我的过程,转心的过程。
真的是要下苦功夫。
当然,这跟书上讲的过去的道场“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的苦功夫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已经让大家尝到了一点真正丛林的味道。
法师讲,这是个关卡,一定要闯过去,硬攻下来。绝不能退缩,不能放弃,不能逃避。
其实,真正难的还不是背书本身,真难的是接受引导,虽然进道场这么久了,真正从内心里接受、认可引导,领纳教授,还是有障碍的,从内心深处本能地会去抗拒。情绪或大或小。总是会有一点。因人而异。
关在教室里背书,也是磨性子,磨啊磨啊,有一些潜能就被磨了出来,竟然有不少一直不怎么背书的,跟着听几遍,就能背下来。很是厉害。
高永传生病了,早斋在寮房里吃的,一听,背书不让用药石,就悄悄溜回寮房把早上剩下的水果给吃了,然后也貌似什么也没吃的样子跟大家一起背。
真的背到了晚上九点,每个人多少都有一些收获,有的是背书上的,有的是感受到团体的力量,有的是感受到把心思放到他人身上的快乐,有的是不落下每一个同行的感受,有的是努力承事团体学修、配合团体的感受。
而且,放下了攀比的习气。背过的主动承担,给没背过的提供时间和条件。没背过的主动配合法师,尽量融入团体。接受引导。
背大忏悔文和普贤行愿品的过程中,法师讲解了其中的意义,这才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深的内涵,虽然每天晚课都跟着哼哼,但从未思维过其中的意思。
到点了,没背过的去佛堂跪香,依然是法师领着。人数比上次少了一点。打板后,法师让大家回去休息。
参加跪香的几乎都不愿回寮房睡觉,使劲祈求,希望第二天能攻下来。劝都劝不走,也没办法,只好让他在那里跪香。总不能劝别人不要精进。
这次背书,大家都总结了很多经验,各有心得。
顺便还有一个重要的心得,在五堂功课彻底背过之前,中午不管好吃不好吃,都要多吃一点,以防不测。
俗众学修:今天大寒
今天大寒,又碰巧降温,给24节气中最后这一个节气,渲染得更加寒冷。见行楼长廊下青绿的竹叶被冻得发白,风吹过发出瑟瑟的沙沙声音。
外面的寒冷没挡住大寮里的热火朝天,刘淑霞等老居士,又从山下上来包饺子,为什么选了今天来呢,是因为要踩着年底这最后一个节气点吗?
刘淑霞居士说:“不是。”
“那为什么是今天呢?”
“这叫顺其自然。每月一次,大约都是在20号左右,连续三年了。”刘居士中气十足,说完爽朗的笑起来。
当得知今天是大寒时,刘居士更高兴了:“那正好,包饺子给法师们吃,增加热量。”
这次包70斤面,馅大约是100斤,刘居士说:“只要是在这寺里,有缘的都能吃上我们包的饺子。”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0/nEO_IMG_IMG_3206.jpg
“包饺子好啊,饺子饺子元宝,大众吃了欢喜,自己也集资粮。”牛小军居士是寺里的常住义工,每次也和组里说好,来包饺子,笑呵呵一边打馅一边说,既有世俗的老话,又有佛法,把大家都逗乐了。集资粮,集的什么资粮呢?
牛居士回头问刘居士:“队长,什么资粮?”
“三资粮,信、愿、行三资粮。”老居士一心念佛,就想三资粮。
也有老居士说:“每次包饺子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每次都欢喜,下次还想来。其实关键是想来龙泉寺,对佛法僧有信心,能帮助我学佛,多懂道理。”
一位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也加入到老居士们供饺子的行列,从学校特意赶上来包饺子,昨天晚上挺晚的才上来,因为学习忙,以为上不来了,希望以后能多机会上来,也希望障缘减少。
靳淑琴居士,一边里外忙着,一边宣导,大家包饺子时不要说话,没戴口罩的戴上口罩。虽然已经每月一次包了三年,靳居士却是越包越恭敬,组织的也越来越有序。在他看来,包饺子不只要把这面、馅和好,皮、馅包到一起,还要把对三宝的恭敬心,供养心包进去。
午斋时,还真像刘居士说的,所有来用斋的人都吃到了饺子。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0/nEO_IMG_IMG_3213.jpg
用完午斋,大寮有20袋面粉运回来,刚宣导完“请大家发心搬一下”,腿脚快的,几步跑出去,抢到一袋送进库房。动作慢的,还没走出斋堂,就有人说:“不用去了,搬完了。”这年头,集资粮也要竞争。
客堂机动组比较幸运,搬了一下午经书,大小121箱2吨重的经书,竟然被机动组这些老老小小的义工手搬肩扛给运完了。
书要从寺里的书库搬出来,再运到外面,进到书库里,义工们大吃一惊,没想到寺里会有这么多的经书。还是按惯例分工,有装箱的、有封胶带的,还有搬运的。有的义工一开始很小心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当看到老义工拿着白纸虔诚地擦经书的灰尘,全然不顾自己时,被感染的也全心投入工作中了。
搬运经书是个体力活,再加上前几天水管被冻,大家提水、修水管也有些累,虽然有些疲倦,不过还是笑呵呵的说“没问题,搬经书增长智慧。我们搬经书,把佛菩萨的智慧法水,输送到有缘的善众手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佛法,这是利人利已有益的事。”
谢居士、邵居士看这些年轻人,不停的扛着整箱书往外走,心疼的招呼大家喝点水再干:“喝点水吧,小师兄,喝了可以开智慧的。”老居士学的还真快,搬经书时连喝水都能开智慧。
搬完经书,一位义工觉得还不够,又小声和同行说:“我们还可以出坡去做……”
下了晚课,大寮又有大白菜需要搬,和中午一样,出去晚的,只拣到几片菜叶回来。
自从师父的“四个有序化管理”,开始推行以来,寺里各部组分工越来越清晰。工作、学习、生活开始规律很多,晚上的居士楼一过九点就安安静静的,人的心也不那么散乱了,做事却更专注积极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20/nEO_IMG_IMG_3210.jpg
客堂义工打扫二楼斋堂
很多义工,开始向内用功,用功有了一点体会后,感觉到资粮的重要性,做善行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稍微一迟疑拖延,就被同行抢着干完了。龙泉寺现在是建设时期,义工们叫这样的资粮为“原始股资粮”,像修水库这样的建设中的基础建设,那就属于“绝对潜力股资粮”了。对于来晚没干着的,时不时的会听到一句安慰“要加油啊!集资粮不是那么容易的,竞争很激烈。”
工程部的义工忙碌辛苦到现在,这几天在处理一些年底收尾性工作,用义工们的话说:“我们准备要放假了”。不过这个放假可能只会是名义上的,像这几天的修水管工作,工程部义工几乎全部投入了。放假后去做什么,还要看因缘和法师的安排,毕竟在三宝地,没有人愿意错过集资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