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偈颂客堂桌子博士擦桌子龙泉日记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月11日龙泉日记
僧团故事:偈颂悠扬
有一年,在西垮院,露天场地里,师父领着众弟子们及信众、游客用斋。当时,法师们在用斋前唱的偈颂,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很难描述第一次听这种唱诵的感受。很庄严,很美,很悠扬。
与世间的那些音乐、歌曲有着截然不同的思想意境。
后来,进了僧团,每天早上、中午用斋时都会听、唱这些偈颂,这么久了,依然会觉得很好,如果是世间的歌曲的话,早就腻烦的要死了。但,这些偈颂随时会给人一种提策感,寂静感。
旋律之精到,之美,很难用文字表述出来。法会的时候,如果居士们有事没有离开时,有人借故会在斋堂外悄悄地听。
遗憾的是,进僧团这么久了,观察了一下,好像绝大多数净人都不会唱,但看着都跟会唱一样,合着掌,闭着眼睛,很投入地随众唱,细心凑近了一听,都是嘴巴里面跟含着个大枣似的,跟着瞎哼哼,呜啦呜啦地,根本就不知道词是什么。有的人干脆就张嘴,不出声,搞假唱。
也难怪大家这样,开始都去念诵集上查了,但没差全,这些偈颂有一部分念诵集上有,有一部分没有,有的部分,跟着唱,没有的部分只好想自己听出到底是什么词,但一直听不出来,集体唱诵,哪那么容易就听出来的。
这里面,其实还有个面子问题和懒惰的心理,找法师问问就知道什么词了嘛,但觉得怪没面子的,连这么简单的词还问;懒惰的心理是以后再说,这一以后就好几个月过去了,还是不会。
有几次,大家还议论过,到底唱的是什么内容,七嘴八舌都瞎猜了猜,都觉得不靠谱,平时那么忙,实在懒得深究,就算了。
滥竽充数,就在所难免了。
终于,觉得老这样可不行,去找班导法师。班导法师说,这样,我唱一遍,你记下来。
于是,班导法师唱,这边记。终于把偈颂给记下来了。再看文字的偈颂,真的是很美,不仅仅是旋律美,其中的修道意义很内涵更是了得。由汉字组合表达出来,令人肃然起敬而心生温暖。可是,咒的部分把班导法师难住了,咒会唱,按标准写下来就不知道是哪个字。在柜子里查到一本手抄的小册子,里面只有文字部分,没有咒的标准字。
班导法师说,去找贤因法师,他应该知道。
本来,是打算记下来整理好,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让大家都用的上,可是一想,干脆把写在博客里。让更多的人欣赏这些偈颂,也让以后再进僧团的人,直接拿着博客书就能跟着唱、跟着用功,别跟我们这样,还得过一段滥竽充数的日子。
这些偈颂是这样的。
罄声响起,大众合掌,维那领唱:供养……
大众和: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早斋)。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乐为食,法喜充满(午斋)。
维那独领诵: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罄声,各正念。
众和:萨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至喃,达至他,唵,折隶主俐准提萨婆诃,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供佛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俱诸佛法,财法二食,等无差别,檀波罗蜜,具足圆满。
唵,伐折卢,毗卢折隶娑婆诃。
发心出家,拿来可以实用,在家的,可以欣赏一下,也不错。
这个世上没有人富到不需要爱,也没有人穷到付不出爱。没学佛之前也谈爱,只不过那是一种有选择有区别的爱,只给想给予的人。学了佛之后还谈爱,不过变成了博爱、大爱,没有分别清净的爱。只是这种最究竟的爱,要到成佛才能彻悟、懂得。学佛到成佛,就是从这种有分别的小爱向没有分别的大爱过度。
要成佛就要发愿度众生,六道三世众生,看完一遍都不晓得要多少生多少世,更别说一个一个去度了。这众生怎么去度啊?每天光发大愿说:“我要度众生”,那没用,你得真去做,怎么去做呢?从身边做起,说从身边做起,不是你看身边一人就说“我要度你离苦得乐。”那人会以为你有毛病。学佛是从看得着、做得了的小事上去做,寺院里的法师把这个善巧转化为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词“关怀”。
几个部组的行政人员聚到客堂,贤生法师带着大家开关怀会,别看“关怀”这个词简单,要真在生活、工作中做到也不容易,所以得有人带、有人教,今天的关怀会多了慈善部的成员,人员增加,贤生法师照例是奶茶招待,人刚坐下,一杯热奶茶端到面前,这就是关怀。
调到编辑室的蒋於殷居士,也被董居士拉来参加关怀会,原因是早晨在办公室,蒋居士抱怨没有人关怀他,说之前在栗子园、在客堂有刚学佛的学生,还有风趣智慧的老居士,出坡劳动,彼此都能敞开心胸,无话不谈,在一起很开心,整天乐呵呵的,虽然比较劳累,可是每天都像加足马力的发动机一样。到编辑室后,感觉像收了缰绳的野马,必须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坐在电脑桌前,整理文案,一起工作的义工又都是含蓄内敛型的,由于编辑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是安静地做各自的工作,总感觉有点冷清生疏。倪居士、温居士几个人,听蒋居士说完都忍不住笑起来,说:这都是工作需要,修行就是来对治习气的。关怀委员董居士刚好要到客堂开会,就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关怀,先去学学怎么关怀别人,走,和我一起去贤生法师那里,学习一下关怀去。
贤生法师听蒋居士大概说了一下,反问:“我们都需要关怀,那谁去关怀呢?关怀不是安立出来的,佛弟子就应该去关怀。”
义工张北平有点委屈地向法师说,自己去关怀了,可是结果却是引起大家的反感,有时刚一说话,大家就把椅子往后一转,给自己一个后背。
法师给的教授是:行动,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否则只会增加反感。如果你能每天给大家擦桌子、给每个人倒一杯水,和大家说从今天开始,办公室的卫生我打扫了,你做一个月,再试试。
客堂在寺里义工的概念里,有另一个词可以代替,就是“严厉”,“严厉”到有些义工看到客堂都想绕着走,搞不清贤生法师既然这么大力推关怀,为什么又要弄的这么紧张?法师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法师把手中的杯子向上抬了抬说:严,守法的人不认为是约束,反而是保护,为什么严格,以前关于客堂推行管理汇报时,师父也有说严格是最大的慈悲,佛制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比丘尼五百条,更严,无戒不生定,没有禅定哪来的智慧。你不影响别人,就被别人影响,互相熏染,你不能把对方染白,就被人家染黑。
还有的组,有些组内关于人员不遵守寺规的情况,自己处理不了,不知道怎么办。
贤生法师看看这些既想慈悲又被慈悲困扰的义工说:发心是有承受力的,解决不了要向上汇报,有什么也不说,我又没有神通,我怎么知道。
看来这关怀也不是容易做的,首先是有没有关怀的心,有了这样的发心,还要找什么事是自己能做的,找到了事,还得看这事是不是对方需要的,你很高兴的想了一主意,结果不是给人方便,是给人增加负担,再选一个不合适的时间、地点,那这关怀就送不出去,比如人家正忙的时间不够用,你过来说为了健康出去运动运动吧,恐怕不会得到响应。人、事、时、地都要对,好像挺难的,细想想也不难,用心就好了,办法总是比问题多。
博士体验擦桌子
两位博士,两位硕士,到寺里来体验生活,加入了客堂擦地板的行列,几位义工商量后决定,改擦地板为擦桌子,这样会方便些。
武依神居士认为擦桌子和擦地板比,要容易些,没想到林杰居士用自己的牙刷擦上了桌子,还有人居然把桌子拆开来擦,一下子目瞪口呆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1/nEO_IMG_IMG_1598.jpg
组长黄元说:“干活不是目的,在干活中修心才是真的,干活要进入空明禅定状态,才有真功德。这张桌子就是你的心,你要把你灵魂最深处的污垢都擦掉,才是真修行!”
武居士认为理解了,但是却无法做到。在干活中静不下来,能量都随妄念跑了,每次出坡后都很累!
两个小时的劳动很快过去,黄元居士又招呼大家坐下分享心得。用他的话讲,这叫:“ 诸大善人聚会一处,在恩师引领下,听我们自己的心佛讲经说法。”
武居士一坐下,就看到桌子上居然有早斋掉下的饭粒和青菜。这是一张还没擦到的桌子!有点怦然心动,好像终于有话可讲了,甚至还有点兴奋。
黄元居士:“欢迎四位新同学来我们龙泉寺体验生活。大家可能会觉得这里和山下很不一样。(众人点头)那就请大家聊一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收获。”
第一位:“我叫李洪坚,去年人大中文博士毕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当老师。今天能来这里擦桌子我很高兴,桌子上的灰尘,让我反省到我内心沾染的烦恼尘埃也要象擦桌子一样的把它擦去,这样内心就会有真正的喜悦生起。”
黄元居士:“师兄颇有神秀大师的味道,其实当你烦恼的时候,搞卫生真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方式。”
第二位:“我叫赵晓娟,是李师兄的同学,现在中科院做研究工作。我做这种事情比较少,总觉得它是一种比较简单而又繁琐的事情。今天在做的过程中,有位义工对我说,把脏的擦去,下面干净的就会显出来,这对你会是一个很高的提升过程,做细微不被人见的小事,在这些事里去体会,你的眼界会越来越宽阔。我觉得确实是这样。今天的劳动让我收获很多。”
黄元居士:“师兄说的,我有同感,我曾经擦过一段时间厕所,厕所本来是干净的,但人把它弄得很脏,它忍受一切默默承担,它是真正舍己为人的菩萨示现。所以我每次都恭恭敬敬跪下来去擦它,我发现,只要用心,它可以变得和当初一样干净。”
第三位:“通过擦桌子,我觉得什么事都要用心去做,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做事只讲结果,让人变得很浮躁。如果不在过程中体味快乐,做事就会变成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黄元居士:“非常棒!做卫生就是修定力的很好方式,只要能收回散乱的心,细心关照当下每个动作,你会法喜充满!”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1/nEO_IMG_IMG_1600.jpg
第四位:“我去年北大毕业,去英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现在是一名律师。刚进斋堂的时候,我以为要把所有桌子擦完,可真的干起来了,才知道工作量不是象自己想的那样简单,要把一个桌子真正擦干净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那个师兄把桌子拆开来擦,我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他的境界,我觉得他擦的桌子可以做为行业标准。”
大家热烈鼓掌!很受感动!
武居士看着面前桌子上早斋掉下的饭粒,也很激动。还没轮到,就抢先说了。
拿起桌上的一根青菜,“大家看这是什么,我面前这张桌子我们还没擦到。今天上午两个小时我们只擦了不到十张桌子,那所有的桌子擦完我们是不是得需要十天?我们今天的任务并没完成。我们着眼点太小了,太注重细节反而忽略了全局。擦桌子的目的是让每个进来的人都感觉干净和舒服,而不是让某张桌子彻底干净。我们服务的中心是人而不是桌子。把桌子拆开来擦,不是太过分了吗?我们吃饭能钻到桌子的内部吗?这样做不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吗?为了某个局部过分干净,你把生命都耗在那里,你还有能量做好整体吗?不会!”
言辞快速激烈,一气呵成!清静美好的气氛被破坏了,气氛显得有点尴尬和紧张。
黄元居士:“你把自己抠的太紧了,这样反而不好,其实你只要放松,放下,你可以和周围的环境很和谐,很完美的融合。我们才来擦地板三天,大家低头看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的成绩是斐然的。今天擦桌子是为了照顾新来的同学,而且我们所有的桌子每天至少要擦六遍的。至于你手里的那根菜是早斋过第二堂的人留下的。我们还没来得及打扫。你不能偏激,说话一定要留心自己的心态与修行是否相应。”
“我的心态?”武居士才意识到,刚才说话的口气里已经没有惯常的谦卑和恭敬,“难道在自以为是的精进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贡高我慢心?这可是能致修行于死地的!我静不下来不就是因为它吗?”
修行不是一天一个月一年就能完成的事,人的习气会随时很自然的现起,而你被牵走了都不知道,为什么说团体修行殊胜,就是身边有人像镜子一样,让自己随时看清自己的烦恼,然后去一次次的改正,直到这些错误的东西,被光明正确的所代替。
一份法师评价为“真实”的年终总结
2009年,我全年在龙泉寺修行。
对于我的修行来说,这里的环境很相应。在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天然的没有工业污染的山区里过简朴的生活,衣食无忧。适宜的体力劳动,学习佛法。
和很多同行一起住在山上,一起度过。团体是越来越和合了,大家业缘增进。
以上的环境避免了许多繁扰人的俗事,令人寂静下来,面对自己的心。团体的拉拔对个人来说很好,自己在山下时也有心要修行,偶尔因缘俱足时,情绪来了能特别精进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分都在三恶道中受苦,身心逼迫。沉溺在有海之中,认为幸福是有条件的。所求的都是生死的业,不断坚固我执……这些都是在当时的缘起所呈现的,现在不能说不好,它是如是一个过程,而且很亲切,是所有一切所造就的,同时影响所有的一切。无限远的生命和时空因缘下了一个我在现在的合适的修行环境,定不能再辜负——再把它修成生死的业了。我要踏踏实实修行,直接面对烦恼、痛苦,又把握好火候,因为已有稳操胜利的信心,大做梦中佛事。向师父学法,好好认识心的世界,好好理解所有不二的人,安住,随众,服从管理,不说是非。好好地消业。
做好一个义工,护持师父和团体的这么好意义的事业。像如此一个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体对社会太好了。社会的共业似乎不见好转,回看历史,天灾人祸不断,战争极为残酷。师父的事业推广、弘法利生定能福被世界,我们作为团体一份子,所做的善行也因为更重要。每个小小的善行都会增长广大,现在因为一个善意或一个忍辱,可能会消除未来一场本该发生的战争。
这世俗层面如此,为了更好的护持,我们要学好佛法,要我们的心能面对一切境界——随缘不变。让我不沉溺,愿空性带来宽容轻松的大无畏精神,去实现之中慈悲。超越二元对立。我今年发慈悲心的过程中,发现正如师父所说的慈悲一定是大慈大悲,否则不叫慈悲,而我以前的慈悲只是一种情感上的贴著,我把对所谓业缘好的人的美丽粘著破了,在这痛苦的同时就扩展开去了。——对所有的人平等的爱,究全无条件地利益他,无条件地宽容他。但是现实中、生活中我还是陷在我执里面,任运地只以自我为中心,或观照观照不得为时心中矛盾交战,恐惧、麻木,任运地观过、对立以及压抑这些东西,是我很多的一部分生活现实。书上说,这叫感官功能症,山上叫习气,无明业习,有信心,好好消业。轻松地痛苦。原来今年觉得自己慧多定少。其实如六祖所说定慧不二,及如师父所说甚深见和广大行一定是配套的,所以我只是思虚过多,心散乱。直心是菩萨道场,而我恰好相反,九曲十八弯最后仍然为我执服务,是名思虑过多。“平常心”“无我”……一切都拿来为我服务。“平常心就是道,没有分别,有分别就有对立,有我就有分别,有对立就要痛苦,………”我想啊,想啊,好像是这么回事,可是我的心仍然充满隔阂、分别、对立,好好在这上面观察的时候,压抑、忍受的时候又会对自己发悲心,慈悲我自己——何苦呢?放下吧!不受局限,你完全能接受所有的一切,对佛的信心。佛证明了他成佛了。佛不是说他成佛是他自己的事,跟众生没关系。佛是如是灭度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的,每个众生都是他原来的一个心结,每个众生的问题,佛原来都有,佛一一解开了,成佛了,回头再看这些问题,怎么都不能再给他的心打结了,坚实的过去就是这么改变的,多么大的神通,对损害你,毁灭你的人光明地微笑,是多美的神通啊!定意为坚实不变的东西,你改变了就是神通。但也没什么神的,就是看到那些的、众生的虚幻不实的各种情绪、痛苦的虚幻不实。要不佛不可能成佛,不可能说他是完美的,而世界还有痛苦,他的佛土不完美,那他怎么可以完美?其实他的佛土一直以来是清静的。我信佛就是信这个。修行就是修我们当下一颗心,师父《百法》说:“大概说不好的东西来了,你善待它,它已会变成善法,反之一个善知识,你不善待它,它也会变成恶法。”……以上的道理很好,可是又拿来为自我服务,坚固自己,说要凭借这些让自己怎么怎么样,以为抓住什么好东西,这成了法执;要无依持又成了法执,搞来搞去还是很逼恼。
搞不清楚、无明啊!我只有随顺因缘,实在地修行。
坚决抛弃对所有欲乐的追求!“给疥疮挠痒回然快乐,没有疥疮更快乐。”愿贫穷至死。
坚决破我爱执,一心利他。
感恩师父三宝,同行的慈悲、宽容。
愿我们来年好好实现佛法!坚持随众,做好一个本分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