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依依——随师参加“缘结武夷,茶和天下”第三届武

标签:
师父寺院金骏好茶武夷山文化 |
分类: 随师行记 |
临别依依
随师参加“缘结武夷,茶和天下”第三届武夷山禅茶文化节纪实(十)
2009年12月7日,用完午餐,就要去机场了。龚清概市长以及其他市领导专门到机场送一诚会长和师父。乘着候机时间,龚市长亲自为两位大和尚泡茶,都是他亲自带来的好茶,轮换着泡,边泡边介绍每种茶不同的特点,最后还拿出了自己珍藏50年的金骏梅。这让大家深深感受到龚市长内心的恭敬和真诚之情。有人问一诚会长:“老和尚,不回北京了吧?”会长粲然一笑,大家都欢喜起来。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2/nEO_IMG_2.jpg
陈年好茶
师父招呼两位法师也一起来喝茶,于是法师们也尝了尝50年的金骏梅,可惜不是很懂,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味道,但却很欢喜,怎么说也是50年的好茶,还是市长亲自泡的,师父让喝的。喝完茶,登机时间也到了,大家通过安检。龚市长在后面一路小跑,最后把一诚会长和师父送上飞机。此情此境,让人感动。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12/nEO_IMG_6.jpg
留步,再会
飞机上,两位法师交流了一下这次去武夷山的体会。
贤超师说:“以前师父在我心中曾经是一种“名人”的形象,后来转成了一种“领导”的形象。这两种心态都造成我不敢亲近师父。为什么?因为惧怕被师父否定。名人否定自己,就代表自己彻底没有希望了;领导否定自己,说明自己的工作不力。但是有一种人,不会给我被否定的感觉,那就是老师。我感觉师父就是我的老师,不再是名人和领导了。
从小至今,我所遇到的老师分两类,第一类是一直支持我、鼓励我、肯定我的,他们从来没有批评过我。没有他们的支持、鼓励、肯定,我没有信心走到今天;第二类是以批评的方式帮助我的,直接的肯定从他们口中很难听到。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真心为我好。因此即便那些曾经把我批评得非常狠的老师,我也从来没有过记恨、跟老师作对的想法。
所以,我从来不害怕老师的批评,尽管有多次被老师批得痛哭流涕的经历,但是我始终都很有安全感。因为老师总是对我好的,他高高在上,何必对我有什么计量呢?记得以前,我很少会质疑老师对我的批评有没有道理,因为老师讲的永远是对的,不需要质疑,除非他承认自己错了,或者我不认为他是我的老师。即便偶尔很委屈,但没有办法,谁让我认他是老师呢?学术问题不在其列,我指的是针对个人品德、素质、能力的批评。
所以当我开始认为师父是我的老师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不需要为他设防了,我相信他是在为我好。”
贤威法师说:“我观察到师父定力很不一般,你看他的时间是多么完美的被利用。在飞机上就看书,候机室就用电脑工作,车上就抽空休息一下,白天见那么多客人,晚上就自己看书、工作或用功,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时间没有被浪费的,他应该也有很多工作压力,但却不受影响,一天到晚看着都是充满了精力。看似平常,其实是一种很深的止观的力量。
我也感受到师父总是很自然的替别人着想,他所讲的随顺缘起就是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做为侍者的我们,其实也是不断被师父关照的。在师父身边,就像被阳光所照耀,很温暖。
这次还观察到师父跟政府各方面的因缘都很好。不依国主,法事难立。师父把佛法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没有对立。所以社会各方面对师父做的事情都很信任。
另一方面,这次出去,也有跟在寺院不同的感受。在外面,心没有像在寺院那么安定,跟共业有很大的关系。寺院里面是很清净的业,人在里面自然就安详,在外面就没有这种加持,容易躁动,心里没有力量。这种对比让我更加认识到寺院的殊胜。”
18:30到达寺里。短短的二天却像离别已久。贤闻师已经在路口等着师父,一下车又有很多同学不知道从那里过来,围绕着师父,抢着拿行李。本以为师父可以休息一下了,长途跋涉当然会很疲倦,却不料师父又要忙事情了。宝鸡市徐副市长等一行来访,他们已经在寺院了,贤健法师和悟光法师在接待他们。师父一回来,就来到见行堂中厅,马上悟光法师带徐市长等一起过来了。
主宾相见,寒暄一番,然后坐下喝茶,相谈甚欢。(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