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论道——随师参加“缘结武夷,茶和天下”第三届武

标签:
宗教师父佛教会长武夷中国文化 |
分类: 随师行记 |
夜间论道
随师参加“缘结武夷,茶和天下”第三届武夷山禅茶文化节纪实(四)
2009年12月5日下午4点,师父等来到武夷山悦华宾馆,师父住在在8709房间,两位法师被安排在师父傍边的房间。放好行李,向窗外望去,就是武夷山著名的大王峰,风景非常秀美。
不一会儿,师父就去看望一诚会长,他也住在这个宾馆。两位法师虽然在照片上多次见过一诚会长,也在一些活动中看到过,但真正近距离接触,这还是第一次。老和尚如泰山般稳重的气质,还有清澈锐利的眼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人产生信心,用功修行就能成为这样的大德。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6/nEO_IMG_2.jpg
师父看望一诚会长
晚饭之后,南平市人大郑明洋副主任和南平市宗教局蔡天源副局长和师父一起散步,边走边聊,看样子很谈得来,很快就像老朋友一样了。师父显得洒脱自如,一言一谈,都非常得体到位,亲切自然又不失儒雅风度,不会让人产生有压力、受拘束的感觉,所以有什么话都想跟师父说,展现出与平时在寺院中不同的风采,令法师们十分钦佩。
回到宾馆后,很多客人相继来访,有福建建瓯光孝寺主持修量法师,澳门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刘会长等人,和国家宗教局的蒋坚永副局长、福建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王聚仁厅长、林致知副厅长,南平市副市长何之保等人。
其中师父跟刘会长的交流时间最长,谈的内容十分精彩,令两位法师大饱耳福。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6/nEO_IMG_3.jpg
澳门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刘会长等人拜访师父
师父:“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存,人怎么活下去;第二个层次是生活,怎么把生活过得好一点;第三个层次是生命的问题,做人的意义在哪里,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存问题实际上是小康、温饱;生活问题是现代化、科技、全球化,无非就是发展快、便利、生活过得好;生命问题是宗教信仰,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问题。个人怎么样对国家、对社会其实上是第二层次的问题。所有的法律、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社会的责任、义务、价值实际上还没有触及到生命问题。医生救的仅仅是人的肉体,宗教是医治人的心灵。再多的钱、再多的物质,你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那你过得有什么意思?”
会长:“没错。”
师父:“现在人类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从盘古开天到现在,从来都没有这么好。但是不等于现在的人一定比过去快乐。快乐、痛苦都是人精神上的一种感。很多人在学校里面接受的都是一种社会知识,真正人生的智慧还是不够。知识和智慧还是不一样的。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多知识。人的知识够用就可以。”
会长:“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师父:“人没有智慧就麻烦。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提炼,把传统文化概括成最简单的几句,然后让它能够流行,外国人也容易了解。现在外国人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就是武术、中医、中药、风水,实际上这些都是跟人的生活有关。”
会长:“我的一个澳洲的朋友认为佛教是印度的,道教是中国的。我觉得未必正确,信仰是不分国界的。”
师父:“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印度人认为佛教是印度教的改革派,只是一个派别而已。所以他们推崇的是印度教,不是佛教。在印度,信佛的人是少数,多数人信的是印度教。佛教传入到中国以后,发展、壮大、开花、结果,并且从中国传到东南亚、东北亚,再传到欧美,那不是印度人的功劳。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佛教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泰国、缅甸和斯里兰卡的佛教跟中国没有关系,跟印度有关系。但是实际上,南传国家的影响力是比较弱的,因为人口少,而且比较传统。我们中国的佛教最完整,汉传、南传、藏传都包括,向外辐射到欧州、美州、非洲、欧洲。很多地方的佛教不是直接从印度过去的,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佛教传入到中国以后,儒家、道教能够适应佛教的文化,佛教文化也吸收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所以中国人不知不觉就不以为佛教是外来的宗教。所以,佛教是本土化最成功的一个宗教。而且佛教传播到外国去,也能够本土化。佛教传到日本,就是日本的本土化;传到韩国,就是韩国的本土化,传到欧洲就是欧洲的本土化,传到美国就是美国的本土化。”
http://218.57.142.173/blog/2010/1/0106/nEO_IMG_1.jpg
国宗局蒋坚永副局长,福建省民宗厅王聚仁厅长、林致知副厅长看望师父
晚上10:35,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师父说:“本来应该是我们去看蒋局长他们,他们反而过来看我们。”法师们体会到师父对礼节是非常敏锐的。礼节代表了对人尊重,出家人往往缺少社会经验,平时对于礼节也容易轻忽,这样的话跟社会上的人打交道,就会出问题。跟师父在一起,从点点滴滴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法师们给师父泡了杯茶,师父继续说:“社会是一个大背景,大的空间,大的因缘,一个人都是很渺小的。”
相关链接